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授课专业:机械类、机电类及近机类本科各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内容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部分,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建设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以中国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机械系列课程基本分工体系为前提,以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综合机械设计能力为目标,构建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训练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内容包括: 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它常用机构、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机器运转与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设计概论、机械零件的强度、摩擦、磨损及润滑、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键、花键、销、无键联接与过盈联接、铆接、焊接与胶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弹簧、机架零件等章节。课程并包括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和分析、机构运动参数测定与分析、减速器拆装、三角胶带传动实验、滑动轴承实验、机械传动效率实验等6个实验、并包括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目标: 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创新人材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使之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更好地衔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更好地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程教学服务;进一步改进和更新实验设备,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逐步替代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继续推进课程设计的改革,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得到机械设计技能的综合训练,并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各种现代化的设计工具。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并使之随时对学生开放,使之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创新设计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基地,更好地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改革及总体教学学时的调整,在本科生教学计划中选修该课程的专业和学生数不断增长。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已拥有一支学术、教学水平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