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介绍(16学时)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是一门文科专业应用型公共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综合信息素质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基本技能的方法课,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 本课有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两个方面的教学要求。在信息意识方面:要求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形成信息就是价值、就是效益、就是生存权的自觉意识,达到通过获取和利用信息提高自己竞争生存发展能力的目的;在信息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正确选择主要检索系统,多途径进行文献检索、事实检索和数据检索,能够选择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能够独立地根据课题选择适当的检索系统,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系统和参考工具书完成检索课题;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以及初步整理分析文献信息的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其中,上机实习10学时/0.5学分,自主学习6学时/0.5学分,共计1.0个学分。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操作实习几个环节互相配合,有机融合,共同完成的,为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任务驱动、协作项目实践活动、技能训练等,形成了一个完整教学活动。课程教学分三个模块构成。 1、检索实习(10学时)。实际操作是掌握检索技能和提高应用水平的重要环节,课程安排5次上机实习,教学地点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前4次为单项练习,教师先行讲解示范,学生根据指导进行实际操作,按要求完成实习作业。最后为开放性综合作业,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及课程,从对文献信息的实际需求出发,自行选择检索课题,完成所选课题相关的文献调研综合报告,以增强实习的针对性,突出"信息检索"为专业及课程服务的功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网络自学(8学时)。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整体教学进度,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每周不少于2学时的自主学习,主要教学活动通过智慧树在线学习平台来完成。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视频弹题等方式自学课程内容,通过完成相应章节测试和期末测试来检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智慧树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辅导,并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课程考核分为二大部分:网络自主学习成绩和实习成绩。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将考分分解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而且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学习最终评价由网络自主学习+实习报告2项成绩综合而成。其中各项所占比重为70:30。具体做法如下。 课程成绩包括自主学习成绩(平时成绩+章节测试+期末测试)和实习作业成绩2部分个部分,其中各项所占比重为70:30。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自主学习(70%) 评价包括三部分:平时成绩(50%)+章节测试(10%)+期末测试(40%)。 平时成绩=学习进度分 (15.0分)+学习习惯分 (25.0分)+学习互动分 (10.0分) 期末考试得分 = 期末考试实际得分/期末考试总分* 权值 2.实习作业(30%) 包括5次实习作业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实际检索能力。

顶部 底部
二维码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