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B
任课班级 化工2014-1,2班
任课教师 何 林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系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 何林 | 职称 | 教授 | 总学时 | 64 | |
使用教材 | 有机化学 高占先 主编 | |||||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 《有机化学B》是化工、应化、材料和环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性质、相互联系及基本的合成方法。了解并掌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为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能力、洞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 |||||
学
时
分
配 | 章 次 | 章 名 | 学时 | |||
第1章 | 结构与性能概论 | 2 | ||||
第3章 | 同分异构现象 | 4 | ||||
第5章 | 饱和烃 | 6 | ||||
第6章 | 不饱和烃 | 6 | ||||
第7章 | 芳香烃 | 6 | ||||
第8章 | 卤代烃 | 8 | ||||
第9章 | 醇、酚、醚 | 6 | ||||
第10章 | 醛、酮、醌 | 8 | ||||
第11章 |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 8 | ||||
第12章 | 有机含氮化合物 | 6 | ||||
第13章 | 杂环化合物 | 4 | ||||
|
| 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2、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及今后发展方向。 |
教
学
内
容 | 第1章 结构与性能概论(2学时)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 二、有机化学 第二节 结构特征 一、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二、共价键的形成 三、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四、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 第三节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一、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二、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三、试剂的分类 第四节 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 一、溶剂的分类 二、溶剂化作用。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教学难点: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σ键、π键的特点。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讨论;课件 。 |
作业、思 | 思考题:σ-键和π-键是怎样形成的?各有那些特点? 阅读材料: 1、邢其毅 徐瑞秋 裴伟伟编. 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 2、曾绍琼. 有机化学(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唐玉海. 有机化学(21世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邢其毅. 基础有机化学(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光学异构现象 2、了解光学异构体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3章 同分异构现象(4学时) 第一节 构造异构现象(1学时) 第二节 构象异构现象(1学时) 第三节 几何异构现象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旋光性和比旋光度、手性和对称性。 教学难点:手性和对称性。 教学方法:练习;总结;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光学异构现象及手性碳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2、掌握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的关系、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光学异构现象及碳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了解含手性轴及手性面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外消旋体的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概念。 |
教 学 内 容 | 第3章 同分异构现象(4学时) 第四节 对映异构现象(2学时) 第五节 化合物的旋光性与旋光性化合物的拆分及合成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教学难点:手性和对称性、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教学方法:练习;总结;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烃类衍生物的命名。 2、同分异构 |
教 学 内 容 | 第5章 饱和烃(2学时) 第一节 烷烃 (1学时) 一、烷烃的构象一、乙烷的构象 二、丁烷的构象 二、烷烃的物理性质 三、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卤代反应 (一)卤代反应的类型:氯代反应,溴代反应。 (二)卤代反应的机理 二、其它取代反应:硝化反应,氯磺酰化反应。 三、氧化反应:完全氧化反应,部分氧化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乙烷的构象和丁烷的构象,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的机理, 其它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卤代反应的机理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 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环烷烃的结构,构象、化学性质。 2、了解环烷烃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5章 饱和烃(4学时) 第二节 环烷烃(2学时 ) 环烷烃的结构 一、小环烷烃的结构及不稳定性 二、环己烷的构象 (一)椅型与船型构象 (二)平伏键与直立键 (三)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加氢反应,加卤素反应,加卤化氢反应。 二、自由基取代反应 三、氧化反应 四、稠环烷烃 (一)十氢化萘(二)金刚烷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小环烷烃的结构及不稳定性,环己烷的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教学方法:练习;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2、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6章 不饱和烃(4学时) 第一节 烯烃(2学时 ) 一、烯烃的结构 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折射率,相对密度,光谱性质。 三、烯烃的加成反应 一、加成反应的类型 (一)催化加氢反应 (二)加卤素反应 (三)加质子酸反应 (四)加次卤酸反应 二、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一)分步加成及反式加成(二)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三、硼氢化反应 四、过氧化物效应 五、羰基化反应 四、烯烃的聚合反应与共聚合反应 1、聚合反应:自由基型的聚合反应,离子型的聚合反应。 2、共聚合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烯烃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总结;投影或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了解并掌握炔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2、掌握二烯烃的分类及结构,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6章 不饱和烃(4学时) 第二节 炔烃(2学时)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一、亲电加成反应 二、亲核加成反应 三、其它加成反应 四、催化加氢和还原反应 五、聚合反应 六、氧化反应 七、炔氢的反应 第三节 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1,2-加成和1,4-加成反应 2、聚合及共聚合反应 3、周环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炔烃的化学性质。二烯烃的分类及结构,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共轭。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投影或课件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习题课:时间待定。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苯的结构、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 2、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7章 芳 香 烃(6学时) 第一节 苯的结构(2学时) 一、价键理论对苯的结构处理 二、分子轨道理论对苯的结构处理 第二节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一、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 (一)亲电取代反应概述 (二)各类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 卤化反应,硝化反应,磺化与氯磺化反应,烷基化与酰基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 二、定位规律 (一)两类定位基 (二)定位规律的电子理论解释 1、第一类定位基对苯环的影响及其定位效应 2、第二类定位基对苯环的影响及其定位效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练习;讲授;讨论;总结;投影或课件。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及芳环侧链上的反应。 2、了解苯乙烯的性质与制备及离子交换树脂。 |
教 学 内 容 | 第7章 芳 香 烃(6学时) 第三节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2学时) 二、定位规律 (三)定位规律的空间效应解释 (四)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五)定位规律的应用 1、预测主要产物2、选择合理的合成路线 第四节 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 一、加成反应 (一)加氢反应(二)加氯反应 二、氧化反应 第五节 芳环侧链上的反应 一、α-H的反应 (一)卤代反应(二)氧化反应 二、共轭双键上的反应 (一)苯乙烯的性质与制备(二)离子交换树脂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单环芳烃的加成及氧化反应及芳环侧链上的反应。 教学难点: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多环芳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及非苯芳烃及芳香性判据。 2、了解富勒烯。 |
教 学 内 容 | 第7章 芳 香 烃(6学时) 第六节 多环芳烃(2学时) 一、多苯代脂烃 二、联苯和连多苯 三、稠环芳烃 (一)萘 1、亲电取代反应:卤化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 2、亲电取代反应规律 3、氧化反应 4、加氢反应 (二)蒽和菲 四、富勒烯 第七节 非苯芳烃及芳香性判据 芳香性和 Huckel 规则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多环芳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及非苯芳烃及芳香性判据。 教学难点:非苯芳烃及芳香性判据。 教学方法:练习;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和结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8章 卤代烃(6学时)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结构(2学时) 一、分类 二、结构:(一)饱和卤代烃(二)不饱和卤代烃 第二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折射率 ,相对密度,光谱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一、亲核取代反应的类型 (一)水解反应(二)醇解反应(三)氨解反应(四)氰解反应(五)含氧酸根与卤代烷的反应 二、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一)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2机理 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动力学与机理 2、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3、SN2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1机理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动力学与机理 2、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3、SN2反应的影响因素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卤代烃的分类和结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及不饱和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2、了解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
教 学 内 容 | 第8章 卤代烃(6学时) 第四节 卤代烷的消除反应(2学时) 一、反应的机理 (一)E2反应机理 (二)E1反应机理 二、反应的取向和立体化学 (一)反应的取向 (二)卤代烷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三、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一)卤代烷的结构(二)试剂的性质 (三)溶剂的极性 (四)温度的作用 第五节 不饱和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一、卤代烯烃 (一)卤乙烯型卤代烯烃(二)烯丙位卤代烯烃 二、卤苯 (一)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二)卤原子被取代的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及不饱和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消除反应的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多卤代烃,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有机镁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 2、了解有机铝化合物。 |
教 学 内 容 | 第8章 卤代烃(6学时) 第六节 多卤代烃(2学时) 一、多卤代烷烃 (一)多卤代甲烷 1、多卤代甲烷 2、氟氯甲烷 (二)其它多卤代烷 二、多卤代烯烃及多卤代芳烃 第七节 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一、有机镁化合物 (一)格利雅试剂的生成 (二)格利雅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格利雅试剂与卤代烃的反应 2、格利雅试剂与无机卤化物之间的交换反应 3、格利雅试剂与缺电子中心碳原子的反应 二、有机锂化合物 (一)有机锂化合物的生成 (二)有机锂化合物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多卤代烃,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有机镁化合物,有机锂化合物。 教学难点: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讨论;总结;课件。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了解醇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9章 醇 酚 醚(6学时 ) Ⅰ、醇(2学时 ) 第一节 醇的结构 第二节 醇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折射率 ,相对密度,光谱性质。 第三节 醇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和碱性(一)弱酸性(二)弱碱性 二、羟基的取代反应 (一)与氢卤酸的反应(二)与氯化亚砜及氯化磷的反应 三、与无机含氧酸的反应 (一)与硫酸的反应(二)与硝酸的反应(三)与磷酸的反应 四、脱水反应 (一)分子间脱水(二)分子内脱水(三)频哪醇脱水及重排 五、氧化和脱氢反应 (一)伯醇的氧化 (二)仲醇和叔醇的氧化 (三)邻位二醇的氧化 (四)醇的脱氢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了解酚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9章 醇 酚 醚(6学时 ) Ⅱ 酚(2学时 ) 第四节 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结构 二、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折射率 ,相对密度,光谱性质。 第五节 酚的化学性质 一、羟基上的反应 (一)弱酸性(二)与FeCl3的显色反应(三)生成芳醚的反应 (四)生成酯的反应(五)羟基的氨解反应 二、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一)卤代反应(二)磺化反应(三)硝化反应 (四)傅列德尔-克拉夫茨反应(五)偶合反应(六)与甲醛、丙酮的缩合反应(七)芳氧负离子环上的羰化反应 1、科尔贝-施密特反应 2、赖默尔-蒂曼反应 三、氧化和还原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弗里斯(Fries)重排,赖默尔-蒂曼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了解醚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9章 醇 酚 醚(6学时 ) Ⅲ、醚(2学时 ) 第六节 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一、醚的结构 二、醚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折射率 ,相对密度,光谱性质。 第七节 醚的化学性质 一、碱性(生成) 二、醚键断裂的反应(同氢卤酸的反应) 三、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物) 四、芳醚的反应 (一)维蒂希重排 (二)克莱森重排 五、环氧乙烷的反应 六、冠醚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维蒂希重排和克莱森重排。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章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醛和酮的结构、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2、了解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
教 学 内 容 | 第10章 醛 酮 醌(8学时) 第一节 醛和酮的结构与物理性质(2学时) 一、醛和酮的结构 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折射率 ,相对密度,光谱性质。 第二节 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一、与醇的加成 二、与NaHSO3的加成 三、与HCN的加成 四、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五、与炔烃的加成 六、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 (一)与氨、伯胺的反应 (二)与肼、苯肼、氨基脲的反应 (三)与羟氨的反应-肟的生成及贝克曼重排 七、与魏蒂希试剂的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醛和酮的结构、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醛和酮的α-氢原子的反应和氧化和还原反应。 2、了解醛和酮的α-氢原子的反应和氧化和还原反应机理。 |
教 学 内 容 | 第10章 醛 酮 醌(8学时) 第三节 α-氢原子的反应(2学时) 一、酸性及互变异构 二、卤代反应 三、缩合反应:(一)醛的缩合反应(二)交叉的羟醛缩合(三)酮的缩合反应(四)珀金反应 (五)曼尼希反应 第四节 醛和酮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一、醛和酮的氧化 (一)醛的氧化 (二)酮的氧化 二、坎尼扎罗反应(歧化反应) 三、醛和酮的还原 (一)催化加氢还原法 (二)负氢还原法 1、LiAlH4及NaBH4或KBH4还原法 2、Al[OCH(CH3)2]3/HOCH(CH3)2还原法 (三)金属还原法 1、金属钠/乙醇还原法 2、金属镁或镁汞齐还原法 (四)羰基的彻底还原 1、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法 2、沃尔夫-吉斯尼尔(Wolff-KuЖhep)-黄鸣龙还原法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醛和酮的α-氢原子的反应和氧化和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醛和酮的α-氢原子的反应和氧化和还原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α,β-不饱和醛和酮和二羰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应用。 2、了解重要的α,β-不饱和醛和酮和二羰基化合物。 |
教 学 内 容 |
第10章 醛 酮 醌(6学时) 第五节 α,β-不饱和醛和酮(2学时) 一、亲电加成 1、1,2-加成 2、1,4-加成 二、亲核加成 1、1,2-加成 2、1,4-加成 三、缩合反应 四、乙烯酮 第六节 二羰基化合物 一、乙二醛 二、α-二酮 (一)丁二酮 (二)二苯乙二酮 三、β-二酮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α,β-不饱和醛和酮和二羰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α,β-不饱和醛和酮和二羰基化合物结构。 教学方法:提问;练习;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苯醌和蒽醌的化学性质。 2、了解苯醌和蒽醌的结构。 |
教 学 内 容 |
第10章 醛 酮 醌(6学时) 第七节 醌类化合物(2学时) 一、苯醌的化学性质 (一)还原反应 (二)加成反应 1、烯键加卤素2、共轭加成3、与羟氨加成4、与格利雅试剂反应 二、蒽醌的化学性质 (一)还原反应 (二)磺化反应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苯醌和蒽醌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讨论;总结;课件,模型演示 。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 总结本章内容,复习学过的内容迎接考试。 阅读材料:同前。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1)顺利 (2)较紧张 (3)未完成 (4)其他 2、作业完成情况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4)未交 3、学生课堂纪律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羧酸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 | ||||||||||||
教
|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2学时) 11.1 羧酸 11.1.1羧酸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1.1.2羧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酰卤的生成;2)酸酐的生成; 3)酯的生成;4)酰胺的生成 3.还原反应;4.脱羧反应;5.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羧酸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羧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 ||||||||||||
作业、思 | 作 业:P371-373 1,3,4 思 考 题: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1、邢其毅 徐瑞秋 裴伟伟编. 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曾绍琼. 有机化学(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唐玉海. 有机化学(21世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取代羧酸的理化性质。 | ||||||||||||
教
|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2学时) 11.1.3 羧酸的来源与制备 1.烃的氧化;2.伯醇和醛的氧化法;3.酮的氧化;4.格氏试剂与CO2作用;5.腈的水解;6.由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 11.2 取代羧酸 11.2.1 羟基酸 11.2.2 羰基酸 11.3 重要的羧酸类化合物 1.甲酸;2.乙酸;3.乙二酸;4.山梨酸;5.苯甲酸;6.邻苯二甲酸;7.乳酸;8.苹果酸;9.酒石酸;10.柠檬酸;11.水杨酸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羧酸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羧酸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 ||||||||||||
作业、思 | 作 业: P372-373 5,6,12 思考题: 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2、了解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 ||||||||||||
教
|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2学时) 11.1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1.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酰氯、酸酐、酯、酰胺的水解) 2.醇解反应(酰氯、酸酐、酯的醇解) 3.氨解反应(酰氯、酸酐、酯的氨解) 4.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机理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 ||||||||||||
教
|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2学时) 11.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5.酰胺的霍夫曼讲解反应;6.酰胺的酸碱性 7.羧酸衍生物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8.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1)催化氢化;2)LiAlH4还原 11.3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12.3.1乙酰乙酸乙酯 1.酯缩合反应 1)克莱森(Claisen)酯缩合反应;2)狄克曼酯缩合反应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羧酸衍生物的代表化合物。 教学难点: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
作业、思 | 作 业:P397-398 1,2,3,4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胺的结构。 2、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 ||||||||||||
教
内
容 | 第12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学时) 12.1硝基化合物 12.1.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结构;2.物理性质 12.1.2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α-H的活泼性;2.还原反应;3.与亚硝酸的反应; 4.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12.2胺 12.2.1胺的分类和命名 12.2.2胺的结构 12.2.3胺的物理性质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胺的结构。 教学难点:硝基化合物和胺的结构。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讨论;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 ||||||||||||
作业、思 | 作 业:P442-443 1,2,3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胺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 ||||||||||||
教
学
内
| 第12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学时) 12.2胺 12.2.4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与成盐反应;2.烃基化反应;3.酰基化反应;4.与亚硝酸反应;5.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6.胺的氧化反应 12.2.5烯胺 12.2.6季胺盐和季铵碱 12.2.7胺的制法 1.硝基化合物还原;2.卤代烃或醇的氨解;3.腈、肟和酰胺的还原;4.醛和酮的氨化还原;5.由羧酸衍生物制备;6.盖布瑞尔合成法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胺的制法。 教学难点:季铵碱的霍夫曼消除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
作业、思 | 作 业: P442-443 4,5,7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习题课:时间待定。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和应用。 | ||||||||||||
教
| 第12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2学时) 12.3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13.3.1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 13.3.2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1.放氮反应;2.留氮反应 13.3.3 重要的偶氮和偶氮化合物 12.4腈、异腈和异氰酸酯 13.4.1腈类 13.4.2异腈和异氰酸酯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重氮及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和应用。 教学难点:重氮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 ||||||||||||
作业、思 | 作 业:P444-446 8,11,15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其重要的代表化合物。 2、了解杂环化合物物理性质。 | ||||||||||||
教
| 第13章 杂环化合物(2学时) 13.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3.2单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13.2.1五元单杂环化合物 13.2.2六元单杂环化合物 13.3五元杂环化合物 13.3.1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2.酸碱性;3.加氢反应 13.3.2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1.糠醛;2.吡咯衍生物;3.噻唑及其衍生物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其的代表化合物。 教学难点: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 ||||||||||||
作业、思 | 作 业: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 1、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其重要的代表化合物。 2、了解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的物理性质。 | ||||||||||||
教
| 第13章 杂环化合物(2学时) 13.4 六元杂环化合物 13.4.1吡啶 1.碱性和亲核性;2.亲电取代反应;3.亲核取代反应;4.氧化和还原反应。 13.4.2喹啉和异喹啉 1.喹啉;2.异喹啉 13.4.3嘧啶和嘌呤 13.5生物碱 | ||||||||||||
教学重 | 教学重点: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其重要的代表化合物。 教学方法:提问;讲授;练习;讨论;总结;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 | ||||||||||||
作业、思 | 作 业:P468-470 2,5,6,7 思考题:总结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阅读材料:同前。 | ||||||||||||
题 | 1、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课堂纪律:
4、教学体会: |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