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俄语(一) | ||
Russian I | |||
课程代码 | 10511001 | 课程性质 | 通识教育课程 |
课程类别 | 通识必修课程 | 先修课程 | 无 |
学分/学时 | 4学分/64学时 |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 64学时/0学时 |
适用专业 | 英语等非俄语专业 | 开课单位 | 外国语学院 |
课程负责人 | 李红鑫 | 审定日期 | 2022年8月 |
一、课程简介
俄语(一)课程设置在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是英语等非俄语专业通识基础必修课,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为二外学生的入门课程,通过发音、书写、语音规则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句型以及简单的语法项目。通过俄语(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言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俄罗斯国情知识,使学生对俄语学习产生兴趣,为提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掌握俄语语音、调型、字母书写、入门的语法知识以及基本的俄罗斯国情文化知识。
目标2:具备初步的言语表达能力,能够使用俄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基本的信息传递,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目标3: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互动,提升学生语言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交际的主动性、合作性。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 | 指标点(主要内容) |
课程目标1 | 6.沟通交流 | 6.2 具备良好的第二外语知识,了解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课程目标2 | 6.沟通交流 | 6.1具有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初步形成与同行及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策略与方法。 |
课程目标3 | 6.沟通交流 | 6.2 具备良好的第二外语知识,了解国际动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 对应课程目标 | 学习成果 | 教学内容 |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 学时分配 |
课程导学 | 课程目标3 |
解读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
| 1.教学大纲解读 2.解答学生疑问 |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 | 理论1学时 |
语音、语调模块 | 课程目标1 |
1.了解俄语字母表及发音器官; 2..掌握俄语元音、辅音的正确发音及书写; 3.了解俄语中的调型,掌握五个常见调型的正确朗读。
|
1.语音 2.语调 3.字母书写 |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展示、分组练习。 | 理论15学时
|
语法模块 | 课程目标1、2 |
1.了解俄语的十大词类划分,熟练掌握名词的性与数,动词变位的基本方法,并在交际中正确运用动词各种人称的变位; 2.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句型和句子翻译; 3.能够把所讲授的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在言语交际中能基本正确运用。
|
1.语法规则 2.基本句型 3.翻译 4.根据教学内容选取语言素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知识目标和思政教育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积极乐观的品德。 |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展示、分组练习。 | 理论20学时
|
言语训练模块 |
课程目标1、2、3 |
1.准确、流利地朗读对话和课文; 2.掌握句型的使用,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对话; 3.按规定情景自编对话; 4.能够正确翻译对话、课文以及完成相关练习。
|
1.句型 2.对话 3.课文 4.根据教学内容选取语言素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知识目标和思政教育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积极乐观的品德。 |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展示、分组练习、课后阅读。 | 理论20学时 |
文化国情模块 |
课程目标1、2、3 |
1.了解所学专题的国情文化内容; 2.能够理解国情知识中涉及的常见俄语习语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社会语言现象。
|
1.国情知识 2.相关词汇学习 3.通过中俄国情知识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对外交流中能有意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语言对象国能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展示、补充阅读。 | 理论8学时 |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课堂实践、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4种方式完成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 评价方式及比例 | 成绩比例 (100%) | |||
课堂实践 20% | 课后作业 15% | 阶段性测试 15% | 期末考试 50% | ||
课程目标1 | — | — | 15 | 35 | 50 |
课程目标2 | — | 15 | — | 15 | 30 |
课程目标3 | 20 | — | — | 0 | 20 |
合计 | 20 | 15 | 15 | 50 | 100 |
(二)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 | 权重 | ||||
90-100分 | 80-89分 | 70-79分 | 60-69分 | 0-59分 | |||
课程目标3
|
考察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 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师生互动效果良好,能调动课堂氛围,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出色,几乎没有语法错误。
| 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较好,语法错误较少。
| 被动参与课堂活动,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一般,有部分语法错误。
| 较少参与课堂活动,未能准确进行表达所思所想,语法错误明显。
| 基本不参与课堂活动,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较弱,语法错误多。
| 50% |
课程目标3
| 考察学生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交际的主动性、合作性 | 小组汇报分工明确,完成度高,参与效果优秀。 | 小组汇报分工明确,完成度较好,参与效果良好。 | 小组汇报分工明确,完成度一般,参与效果中等。 | 小组汇报分工一般,完成度合格,参与效果合格。 | 小组汇报分工不明确,完成度欠佳,参与效果不合格。 | 50% |
2.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大纲 |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 | 权重 | ||||
90-100分 | 80-89分 | 70-79分 | 60-69分 | 0-59分 | |||
课程目标2
| 考查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掌握
| 按时提交作业,语音语调掌握较好,句型、课文朗读背诵流利。
| 按时提交作业,语音语调基本掌握,句型、课文朗读背诵较为流利。
| 按时提交作业,语音语调掌握一般,句型、课文朗读背诵出现偏差。
| 按时提交作业,语音语调掌握不太好,句型、课文朗读背诵有明显错误。 | 不能按时提交作业,语音语调掌握较差,句型、课文朗读背诵错误较多。
| 40% |
课程目标2
| 考查学生对语法的综合掌握
| 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书写正确工整,语法使用正确,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量高。 | 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书写较为正确工整,语法使用基本正确,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量良好。 | 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书写中有部分错误,部分语法使用错误,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量一般。 | 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书写中出现错误,且不太工整,语法使用部分错误,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合格。 | 不能按时提交作业,书写错误较多,语法错误较多,存在抄袭作业现象,完成质量不合格。 | 30% |
课程目标2
| 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
| 按时提交作业,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量高。 | 按时提交作业,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量良好。 | 按时提交作业,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量一般。 | 按时提交作业,未存在抄袭现象,完成质合格。 | 不能按时提交作业,存在抄袭作业现象,完成质量不合格。 | 30% |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考试课程期末卷面成绩大于等于50分者,方可将过程性考核成绩计入总评成绩;未达标者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直接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记为总评成绩。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史铁强. 大学俄语东方(新版)学生用书(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赵桂莲. 走遍俄罗斯(1、2).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武晓霞. 大学通用俄语(第二版)(1).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2.史铁强. 大学俄语东方(新版)教师用书(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大纲修订人签字:李红鑫 修订日期:2022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周元琪 审定日期:2022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