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

[GX09020]+ DSP技术应用 

:

20

主讲教师及职称:

 邓红涛/副教授

总 学 分 / 学 时:

2.5/48

 

 

 

 

 

 

机电学院 电信系(部) 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 教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20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F28335的软硬结构体系、指令、算法、开发工具和DSP系统设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DSP系统研发中对于芯片资源的运用,以及基于F28335、DM6437特殊硬件结构对算法进行的优化。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F28335芯片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了解DSP的基本概念,熟悉DSP系统的基本构成、特点,了解DSP系统常用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掌握实时DSP系统的基本概念。

【能力层面】

了解DSP芯片的相关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发展、分类等,能够大致估算DSP系统的运算量。

【认知层面】

了解常用的DSP芯片,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1章  DSP概述

1.1  DSP概念

1.2  DSP的发展历史与应用

1.3  典型DSP产品简介

1.4  TMS320F28335芯片简介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DSP概念

【解决方法】讲解DSP的应用场景,引入DSP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DSP系统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建立对DSP系统的整体概念,随后详细介绍DSP芯片的相关概念,对其定义、特点、发展、分类、选择等不同属性进行讲解,最后简单介绍目前常用的DSP芯片,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难点】哈佛、冯·诺依曼总线架构

【解决方法】哈佛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可以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通过原理框架图对比分析讲解。

学科前沿

涉及多门学科且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学科专业领域,利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或专用处理设备,以数字形式对信号进行采集、变换、滤波、估值、增强、压缩、识别等处理,以得到符合应用需要的信号形式,应用:图像平滑和锐化(美颜和去雾)卷积运算。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大纲讲解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讲解DSP的应用场景,引入DSP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DSP的基本概念。

熟悉DSP系统的基本构成、特点,了解DSP系统常用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掌握实时DSP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DSP芯片的相关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发展、分类等,能够大致估算DSP系统的运算量。

了解常用的DSP芯片。

 

 

10

课程主体内容

DSP概念

1. 数字信号处理和 处理器

2. DSP系统

 

然后介绍DSP系统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建立对DSP系统的整体概念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30

DSP的发展历史与应用

1.通过芯片发展历史引入工匠精神

2.介绍中国芯片发展前景

随后详细介绍DSP芯片的相关概念,对其定义、特点、发展、分类、选择等不同属性进行讲解

 

20

三、典型DSP产品简介

TMS320F28335芯片简介

最后简单介绍目前常用的DSP芯片,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复习

10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1-1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DSP算法的工程实现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DSP系统的典型构成和特点。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课堂提问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时钟系统、定时器软硬结构体系、指令、算法、开发工具和DSP系统设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时钟系统、定时器研发中对于芯片资源的运用。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时钟系统、定时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时钟系统、定时器的基本设计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时钟系统、定时器硬件结构,了解时钟系统、定时器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DSP的综合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2章系统控制、中断及GPIO

2.1时钟系统及配置

2.2定时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时钟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

DSP时钟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片上振荡器或外部时钟源提供时钟信号;一路经512分频后提供给看门狗定时器使用,另一路经锁相环PLL对其进行编程处理后(CLKIN)提供给CPU使用;时钟CLKIN经过CPU后产生时钟SYSCLKOUT(CLKIN和SYSCLKOUT频率是一样的),SYSCLKOUT给各个片内外设提供时钟。

【教学难点】

定时器

【解决方法】

TMS320F28335有3个32位的CPU定时器,即定时器0、定时器1和定时器2。其中定时器2用于实时操作系统,定时器 0和定时器1留给用户使用,定时器2在实时操作系统不用时也可提供给用户使用。   

学科前沿

基于PLL的时钟模块。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DSP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时钟系统和定时器基本概念。

熟悉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掌握时钟和寄存器的编程设置。

 

 

10

课程主体内容

时钟系统及配置

1. DSP时钟系统寄存器

2. DSP时钟系统应用程序

 

介绍DSP时钟系统寄存器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并会调试DSP时钟系统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0

定时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CPU定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CPU定时器寄存器

CPU定时器程序

详细介绍定时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其寄存器、工作模式进行讲解

 

20

三、编程实现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时钟和定时器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10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2-1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时钟有几种工作模式?

2.简述寄存器的配置方法。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作业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GPIO接口、中断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DSP系统研发中对于芯片资源的运用。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GPIO接口、中断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GPIO接口、中断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GPIO接口、中断硬件结构,了解典型DSP系统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了解典型GPIO接口、中断系统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GPIO接口、中断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2章系统控制、中断及GPIO

2.3  GPIO结构及应用

2.4. 中断结构及原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GPIO寄存器设置

【解决方法】

GPIO寄存器可分为4类:控制寄存器、数据操作寄存器、外部中断源和低功耗唤醒寄存器。除端口C没有输入限定寄存器外,每个端口都有相应的寄存器且结构类似。

【教学难点】

中断

【解决方法】

CPU定时器工作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3CPU定时器所处的中断级不同,因此中断的申请及响应有所不同。

学科前沿

GPIO应用。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系统时钟和定时器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GPIO结构和中断基本概念。

熟悉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掌握GPIO和中断寄存器的编程设置。

 

 

10

课程主体内容

GPIO结构及应用

1. GPIO结构及工作原理

2.GPIO寄存器

3 GPIO程序

介绍GPIO结构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并会调试GPIO结构系统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中断结构及原理

1  中断系统的结构

2  中断请求及响应过程

3  中断管理寄存器

4  中断服务程序

详细介绍中断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其寄存器、工作模式进行讲解

 

20

三、编程实现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GPIO和中断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2-3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GPIO结构及工作原理?

2.简述中断源分类。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ePWM模块构成和DSP系统设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ePWM模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硬件结构对算法进行的优化。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ePWM模块构成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ePWM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ePWM模块硬件结构,了解典型DSP系统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了解典型ePWM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ePWM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3章ePWM模块工作原理及应用

3.1ePWM模块构成及工作原理

3.2时间基准子模块TB及其控制

3.3比较子模块CC及其控制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计数模式与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解决方法】

计数器TBCTR有4种计数模式,由控制寄存器TBCTL[CTRMODE]的设置确定,分别为停止、连续增、连续减和连续增减计数模式。

【教学难点】

多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

【解决方法】

PCLKCR0[TBCLKSYNC]位可用于所有启用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同步。当TBCLKSYSNC=0时,所有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停止(默认)。当TBCLKSYSNC=1时,所有ePWM时基时钟以TBCLK的上升沿对齐开始。

学科前沿

时基计数器的同步。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GPIO和中断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ePWM模块基本概念。

熟悉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掌握ePWM模块寄存器的编程设置。

 

 

10

课程主体内容

ePWM模块构成及工作原理

 

介绍ePWM模块构成及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并会调试ePWM模块构成系统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时间基准子模块TB及其控制

1  TB模块工作过程

2  计数脉冲周期

3  时基计数器的同步

4  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

详细介绍时间基准子模块TB及其控制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其寄存器、工作模式进行讲解

 

20

三、比较子模块CC及其控制

1. CC模块工作过程

2. 计数模式时序波形

3.编程实现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ePWM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3-1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子模块之间关系?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ePWM模块构成和DSP系统设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ePWM模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硬件结构对算法进行的优化。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ePWM模块构成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ePWM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ePWM子模块基本原理;了解死区子模块DB及其控制;了解斩波子模块PC及其控制;了解错误控制子模块TZ及其控制。了解典型ePWM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ePWM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3章ePWM模块工作原理及应用

3.4动作限定子模块AQ及其控制

3.5死区子模块DB及其控制

3.6斩波子模块PC及其控制

3.7错误控制子模块TZ及其控制

3.8事件触发子模块ET及其控制

3.9ePWM模块应用制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TB、CC、AQ、DB和ET这5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解决方法】

通过大量实验现象分析讲解。

【教学难点】

多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

【解决方法】

PCLKCR0[TBCLKSYNC]位可用于所有启用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同步。当TBCLKSYSNC=0时,所有ePWM模块的时基时钟停止(默认)。当TBCLKSYSNC=1时,所有ePWM时基时钟以TBCLK的上升沿对齐开始。

学科前沿

ePWM模块在电机控制中应用。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TB\CC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斩波子模块PC及其控制基本概念。

熟悉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掌握动作限定子模块AQ及其控制寄存器的编程设置。

 

 

10

课程主体内容

动作限定子模块AQ及其控制

1. AQ模块的寄存器

2. 利用TB、CC和AQ模块产生PWM波

3.死区子模块DB及其控制

介绍动作限定子模块AQ及其控制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并会调试ePWM模块构成系统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斩波子模块PC及其控制

1  PC模块的结构

2  TZ模块的功能

3  事件触发子模块ET及其控制

4 ET模块的寄存器

详细介绍斩波子模块PC及其控制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其寄存器、工作模式进行讲解

 

20

三、ePWM模块应用

1  在不同拓扑电源中的应用

2  SPWM原理及编程

3  SVPWM原理及编程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ePWM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3-2、3-3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子模块之间关系?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eCA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eCA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eCAP寄存器。掌握eCAP模块捕获模式应用。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eCA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eCAP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eCAP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掌握APWM模式的工作原理和eCAP中断控制。了解典型eCAP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eCAP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4章  eCA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

4.1eCA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4.2eCAP寄存器

4.3eCAP模块应用程序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APWM模式的功能。

【解决方法】

eCAP模块的每个引脚都可以输出PWM波,与TMS320F2812等其他型号的芯片相比,该模式的采用扩展了PWM输出的数量。

【教学难点】

eCAP中断控制

【解决方法】

各中断源由相应的中断允许寄存器ECEINT、中断标志寄存器ECFLG、中断清除寄存器ECCLR和中断强制寄存器ECFRC(通过软件强制触发中断)控制。一旦中断发生,相应的中断标志位置位,为完成连续中断,需要在中断服务程序退出之前,设置中断清除寄存器ECCLR,清除相应的中断标志位。

 

学科前沿

eCAP模块在电信工程中应用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ePWM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eCA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熟悉eCAP模块应用程序的编程设置。

 

 

10

课程主体内容

eCA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1. 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

2. APWM模式的工作原理

3eCAP中断控制

 

介绍eCA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并会调试eCAP模块构成系统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eCAP寄存器

1  控制寄存器ECCTL1

2  控制寄存器ECCTL2

3 中断允许寄存器ECEINT和中断强制寄存器ECFRC

4 中断标志寄存器ECFLG和中断清除寄存器ECCLR

详细介绍斩eCAP寄存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其中断、工作模式进行讲解

 

20

三、eCAP模块应用程序

1  eCAP模块捕获模式应用

2  eCAP模块APWM模式应用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eCAP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4-2、4-3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试写出eCAP模块工作在绝对模式上升沿捕获计算周期的初始化代码。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eQE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及测速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eQE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eQEP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eQEP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掌握T法测速工作原理和QDU子模块、UTIME子模块、QWDOG子模块控制。了解eQEP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eQEP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5章eQEP模块工作原理及应用

5.1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及测速方法

5.2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QCAP子模块的测速原理。

【解决方法】

捕获计数器QCTMR以CAPCLK为时基进行增计数,当单位位移事件UPEVNT到达时,QCTMR的值被锁存至捕获周期寄存器QCPRD中,并复位捕获计数器QCTMR。同时,置位QEPSTS[UPEVNT]位,通知CPU读取捕获的结果。。

【教学难点】

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

通过原理图分区域讲解。

学科前沿

应用eQEP及编码器测量电机位置与速度的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eCAP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能够编写eQEP模块应用程序;

能够利用C语言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优化。。

 

 

10

课程主体内容

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1. 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

2. M法测速原理

3 T法测速原理

 

介绍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光电编码器、M法测速、 T法测速原理。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1  正交解码子模块(QDU)

2 位置计数和控制子模块(PCCU)

3 正交边沿捕获子模块(QCAP)

 

详细介绍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应用,对正交解码子模块(QDU)、 位置计数和控制子模块(PCCU)、正交边沿捕获子模块(QCAP)进行讲解

 

20

三、eCAP模块应用程序

1  eCAP模块捕获模式应用

2  eCAP模块APWM模式应用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eCAP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5-1、5-3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基于光电编码器常用的测速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eQE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及测速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eQEP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eQEP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eQEP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掌握eQEP模块应用例程。了解eQEP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eQEP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5章eQEP模块工作原理及应用

5.3  eQEP子模块及其控制

5.4 eQEP模块应用例程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eQEP模块的中断控制。

【教学难点】

eQEP模块的中断控制。

【解决方法】

eQEP模块可以生成11个中断事件(PCE、QPE、QDC、WTO、PCU、PCO、PCR、PCM、SEL、IEL和UTO)。任何一个中断事件发生时,均可向PIE模块申请EQEPxINT中断,各中断源的使能都可通过使能寄存器QEINT的对应位进行设置,当中断请求发生时,置位中断标志寄存器QFLG相应的标志位。

学科前沿

应用eQEP及编码器测量电机位置与速度的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eCAP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能够编写eQEP模块应用程序;

能够利用C语言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优化。。

 

 

10

课程主体内容

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1. QDU子模块及其控制

2. UTIME子模块及其控制

3 QWDOG子模块及其控制

 

介绍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QDU子模块及其控制、. UTIME子模块及其控制、 QWDOG子模块及其控制。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1  PCCU子模块及其控制

2 QCAP子模块及其控制

3 eQEP模块的中断控制

 

详细介绍eQEP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应用,PCCU子模块及其控制、 QCAP子模块及其控制、eQEP模块的中断控制进行讲解。

 

20

三、 eQEP模块应用例程

1  测试方案选择

2  软件编程说明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eQEP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5-5、5-6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基于光电编码器常用的测速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ADC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 ADC模块的寄存器使用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ADC 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ADC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ADC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掌握ADC模块应用例程。了解ADC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ADC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6章ADC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

6.1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6.2ADC模块的寄存器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ADC模块中断。

【解决方法】

ADC模块的中断模式有两种。在启动/停止模式下,通过设置控制寄存器ADCTRL2[INT_ MOD_SEQ1]和ADCTRL2[INT_MOD_SEQ2],可使自动排序器SEQ、SEQ1和SEQ2工作在中断模式0或中断模式1。

【教学难点】

采样模式。

【解决方法】

ADC模块的采样模式有两种:顺序采样模式和同步采样模式。顺序采样模式和同步采样模式的选择由控制寄存器ADCTRL3[SMODE_SEL]位决定。。

学科前沿

应用ADC模块远程控制大棚温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eQEP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能够编写ADC模块应用程序;

能够利用C语言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优化。。

 

 

10

课程主体内容

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

1. 排序器工作原理

2. 采样模式和通道选择

3 A/D转换结果的读取

 

介绍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熟悉排序器工作原理、. 采样模式和通道选择、A/D转换结果的读取。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ADC模块的寄存器

1 控制寄存器ADCTRL1

2 控制寄存器ADCTRL2

3 状态标志寄存器ADCST

 

详细介绍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应用,对控制寄存器ADCTRL1、 控制寄存器ADCTRL2、 状态标志寄存器ADCST进行讲解。

 

20

三、 ADC模块应用例程

1  测试方案选择

2  软件编程说明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ADC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6-1、6-3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简述TMS320F28335 ADC模块时钟产生的过程。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ADC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 ADC模块的寄存器使用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ADC 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ADC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ADC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ADC转换系统;熟悉 ADC模块应用实例程序。了解ADC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ADC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6章ADC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

6.3ADC模块程序

6.4ADC模块应用实例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数据转换。

【解决方法】

当采用内部参考电压时,其参考电压为3V,A/D转换分辨率为12位。设通过模拟通道输入ADC模块的电压为y,经过A/D转换后存入结果寄存器的值为x。

【教学难点】

偏移误差校正。

【解决方法】

TMS320F28335 ADC模块支持通过ADC偏移校正寄存器(ADCOFFTRIM)中的9位字段对转换结果进行校正,从而提高转换精度。该寄存器中包含的值将在ADC结果寄存器提供结果之前被加/减。。

学科前沿

ePWM2模块产生SPWM波,然后将产生的SPWM波经RC滤波后送入ADC模块,由ADC模块测量其有效值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ADC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能够编写模块应用程序;

能够利用C语言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优化。。

 

 

10

课程主体内容

ADC初始化程序

1. 设计要求

2. 设计流程

 

介绍AD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熟悉ADC初始化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ADC电能变换系统

1.数据转换

2.平均值法

3.均方根法

详细介绍ADC电能变换系统工作原理及应用,对数据转换、平均值法、均方根法进行讲解。

 

20

三、 ADC模块应用例程

1  测试方案选择

2  软件编程说明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ADC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6-4、6-5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试写出ADC模块工作在双排序器、顺序、同步采样模式下转换2对通道模拟量的初始化代码。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通信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了解 SCI模块相关的编译设置;了解 SPI模块相关的软件开发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SCI模块、SPI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通信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通信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过程;熟悉 通信模块应用实例程序。了解ADC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通信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7章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

7.1SCI模块

7.2SPI模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SCI通信原理与结构。

【解决方法】

TMS320F28335 SCI模块的3个SCI接口结构相同,主要由发送接收引脚、发送/接收移位寄存器(TXSHF/RXSHF)、发送/接收缓冲寄存器(SCITXBUF/SCIRXBUF)和发送/接收FIFO(TXFIFO/RXFIFO)等组成。

【教学难点】

SCI多处理器通信原理。

【解决方法】

多处理器异步通信和点对点SCI通信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要识别数据帧和地址帧,SCI通信中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两个处理器进行通信,通过发送地址帧实现。

学科前沿

物联网通信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ADC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SCI模块、SPI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能够编写模块应用程序;

能够利用C语言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优化。。

 

 

10

课程主体内容

SCI模块

1. SCI模块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SCI模块的寄存器

3. SCI模块应用示例

介绍SCI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熟悉SCI模块寄存器使用方法,熟悉SCI程序。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SPI模块

1.SPI模块结构与工作原理

2.SPI模块的寄存器

3. SPI模块应用示例

详细介绍SPI模块工作原理及应用,对SPI模块寄存器进行讲解。

 

20

三、 SCI模块、SPI模块应用例程

1  测试方案选择

2  软件编程说明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SCI模块、SPI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7-1、7-2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采用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实现SCI通信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授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通信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 I2C模块基本原理;了解 I2C模块软件开发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实验,能通过预习准备与上机操作练习,熟悉软件开发方法,理解I2C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工作原理,并掌握DSP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了解通信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通信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捕获模式的工作原理,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过程;熟悉 通信模块应用实例程序。了解ADC模块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通信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7章通信模块工作原理与应用

7.3I2C模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I2C模块的操作模式。

【解决方法】

根据DSP的I2C模块为主机还是从机,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进行组合,I2C模块共有4种操作模式:主机发送数据模式、主机接收数据模式、从机发送数据模式、从机接收数据模式。

【教学难点】

I2C模块的中断。

【解决方法】

I2C模块可以产生7个基本中断请求,其中包括两个有关CPU写入传送数据和读取接收数据的中断源。

学科前沿

物联网通信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SCI模块、SPI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了解I2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

熟悉相应寄存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能够编写I2C模块应用程序;

能够利用C语言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优化。

 

 

10

课程主体内容

I2C模块结构与工作原理

1.I2C通信原理和模块结构

2.时钟产生

3.总线操作

4.I2C模块的中断

介绍I2C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熟悉时钟产生、总线操作、I2C模块的中断等原理。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I2C模块的寄存器

1.I2C模式寄存器I2CMDR

2. I2C中断使能寄存器I2CIER

3.I2C中断源寄存器I2CISRC

详细介绍I2C模块的寄存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寄存器I2CMDR、中断使能寄存器I2CIER、中断源寄存器I2CISRC等寄存器进行讲解。

 

20

三、 I2C模块应用示例

1  测试方案选择

2  软件编程说明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I2C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7-4、7-5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如何实现I2C模块和AT24C1024 EEPROM之间进行数据读取。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课时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本次教学课时:2学时

【学情分析

 课对象:电信2019

知识关联:前修课电路数电单片机

教学理念

通过重点讲复习DSP器件工作原理与应用设计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各个模块结构及工作原理;帮助同学掌握DSP系统研发中对于芯片资源的运用,以及DSP芯片特殊硬件结构对算法进行的优化。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使学生整体了解器件各个模块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每个模块子模块基本原理;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DSPP系统;熟悉每个模块应用实例程序。了解DSP系统的原理、分析方法及一般设计方法。

【能力层面】

使学生熟练使用CCS编程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掌握通信模块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在DSP领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仿真和验证的能力。

【认知层面】

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并反馈到工程设计和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

总复习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各个模块之间关系

【解决方法】

整体系统复习硬件原理

【教学难点】

区分模块功能

【解决方法】

多复习多练习

学科前沿

DSP系统应用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复习所有模块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幻灯片讲解

 

 

10

课程主体内容

理论知识复习

理论知识串讲

教学方法:举例讲解

35

子模块功能对比分析

详细介每个子模块功能,分析模块之间联系

 

20

三、 模块应用示例

1  测试方案选择

2  软件编程说明

最后编写简单程序,实现模块的配置,结合实物演示,增强学生对DSP芯片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

20

课程总结

总结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练习题7-4、7-5

【课外推荐资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R7hm?from=search&seid=7919513565931167423

【预习与探索】

1. 如何实现子模块通信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通过实验编写代码、设计完成指定功能程序检查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