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儿 科 学
任课班级 临床12(8-9班)
任课教师 尹晓文 、王美燕
教学职称 讲师
临床医学 系 儿 科 学 教研室
2015— 2016 学年 第2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01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生长发育 | ||
课堂教学 | 1、 熟悉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掌握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2、 了解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 4、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的临床意义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10′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10′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10′ 各年龄分期 10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0′ 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 20′ 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的临床意义。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各年龄分期 难点:体格生长 对策:重点讲解各年龄段的体重公式,理解公式的由来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通过提问户动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作业、思考题 | 1、总结各年龄小儿的分期以及各年龄的特点 2、体格生长中各项指标的计算以及临床意义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03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五章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第五节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 ||
课堂教学 | 1、了解营养基础,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及辅助食品的添加 2、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熟悉并发症掌握 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vitD缺乏性佝偻病及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理 4、掌握两病的临床表现,熟悉两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原则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营养基础的阐述 15′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病因、临床表现、 15′ 蛋白-能量营养不良诊断、并发症、治疗 15′ vit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临床表现 15′ vit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并发症、治疗 15′ 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15′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vitD缺乏性佝偻病各级的临床表现 对策:通过列表对比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讲解、户动式教学、提问等 | ||
作业、思考题 | 1、 为什么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治疗能量供给先要低于正常供给量而后要高于正常供给量? (参考本科教材) 2、 vitD缺乏性佝偻病及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两病的发病机理有何不同?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08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五章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vitD缺乏性佝偻病 | ||
课堂教学 | 1、通过设计典型病例,让同学们讨论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原则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典型病例讨论课,由小组讨论发言,老师最终总结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设计典型病例 难点:掌控课堂节奏,纪律,促进同学积极发言,化学习被动为主动。 对策:发言者在平时成绩中加分,促进同学踊跃发言。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讨论式,自由发言,同学相互补充纠正、总结等 | ||
作业、思考题 | vitD缺乏性佝偻病及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两病的发病机理有何不同?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10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七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 ||
课堂教学 | 1、熟悉新生儿分类 2、熟悉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新生儿的概述内容 10′ 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20′ 新生儿的分类 15′ 新生儿的几种生理状态 15′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3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新生儿的几种生理状态 难点: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对策:举例临床病历及图表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讲解、户动式教学、VCD播放 | ||
作业、思考题 | 参考 《新生儿医学》吴圣楣 主编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15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七章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 ||
课堂教学 |
通过PBL教学,使同学们主动掌握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尤其ABCDE窒息复苏的运用操作。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 在上节课末将设计好的病例及问题布置给同学,下去查阅资料。 2、课堂上同学分组讨论发言。 3、老师最终总结。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治疗 难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复苏)、 对策:通过讨论发言,相互补充,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临床见习时进一步操作示范窒息的复苏。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下预习,课上讨论,课堂讲解、临床见习,实际操作。 | ||
作业、思考题 |
1、1分钟评分与5分钟评分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2.窒息抢救的准备有哪些?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17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七章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 ||
课堂教学 |
通过PBL教学,使同学们主动掌握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尤其ABCDE窒息复苏的运用操作。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在上节课末将设计好的病例及问题布置给同学,下去查阅资料。 2课堂上同学分组讨论发言。 3老师最终总结。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治疗 难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复苏)、 对策:通过讨论发言,相互补充,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临床见习时进一步操作示范窒息的复苏。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下预习,课上讨论,课堂讲解、临床见习,实际操作。 | ||
作业、思考题 |
面对分娩时不同情况,不同窒息患儿如何抢救。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22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七章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 ||
课堂教学 | 1、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HI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颅内出血及HIE的实验室检查。 3、掌握颅内出血及HIE的临床表现、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新生儿HI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0′ 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 15′ 新生儿HIE的辅助检查 10′ 新生儿HIE诊断及鉴别诊断 10′ 新生儿HIE的治疗 10′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 15′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HIE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难点: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新生儿HIE的发病机制 对策:通过临床见习操作示范窒息的复苏,复习相关的生理、解剖 基础知识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讲解、临床见习 | ||
作业、思考题 | 为什么早产儿容易发生颅内出血?新生儿HIE治疗原则是什么?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24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七章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 | ||
课堂教学 | 1、熟悉新生儿黄疸分类 2、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3、掌握病理性黄疸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4、了解新生儿溶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掌握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5′ 新生儿黄疸分类 5′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10′ 乳儿肝炎综合征 20′ 先天性胆道闭锁 10′ 母乳性黄疸 10′ 新生儿溶血症 3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 对策:讲解相关生理、病理知识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讲解、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 | ||
作业、思考题 | 1、病理性黄疸在临床上有哪些疾病? 2、哪些属于病理性黄疸? 参考《实用新生儿学》金汉珍 主编 参考《新生儿医学》 吴圣楣 主编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29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八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二节 唐氏综合征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 ||
课堂教学 |
表现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遗传性疾病的概述 5′ 苯丙酮尿症. 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 15′ 细胞遗传学的分类、鉴别诊断 10′ 遗传咨询、治疗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 难点:细胞遗传学的分类、鉴别诊断 对策:举例临床病历及图表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教师利用挂图、板书讲解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 ||
作业、思考题 | 1、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核型 2、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3-31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第八节 川崎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遗免疫性疾病的概述, 2熟悉过敏性紫癜及川崎病临床表现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发病机制 10′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 20′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15′ 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10′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25′ 川崎病的治疗 15′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过敏性紫癜、川崎病临床表现 难点: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川崎病鉴别诊断。 对策:举例临床病历及图表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教师利用挂图、板书讲解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 ||
作业、思考题 | 1、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2、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4-05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结核病 1、结核病的概述 | ||
课堂教学 | 1、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熟悉其诊断以及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结核病中总论 20′ 结核病的病因 20′ 结核病的诊断 30′ 治疗原则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治疗 难点:结核病中总论中的病因 对策:举例临床病例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 | ||
作业、思考题 | 参考 本科教材 参考《实用儿科学》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2学年 | 教师姓名 | 王美燕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04-07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结核病 1、原发型肺结核 2、结核性脑膜炎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原发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 2、掌握两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熟悉其诊断及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15′ 肺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15′ 结核性脑膜炎病因、病理 10′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0′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鉴别 10′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结核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及结脑的临床、诊断 难点: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对策:举例临床病例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讲解、临床见习、典型病例 | ||
作业、思考题 | 1、结核菌素阳性一定感染结核吗? 2、结核菌素阴性一定未感染结核吗? 举例说明? 3、原发型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12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了解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 3、 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4、熟悉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5、熟悉小儿液体平衡特点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0′ 2.小儿腹泻的病因。 10′ 3、发病机制 10′ ① 感染性腹泻 ② 非感染性腹泻 4、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20′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20′ 6、小儿液体平衡特点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①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② 腹泻的鉴别诊断 难点: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 对策: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比较及举例说明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4、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5、 通过提问户动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作业、思考题 | 6、 1、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腹泻有何特点,治疗原则是什么? 7、 2、复习鉴别诊断中的相关内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14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 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2、熟悉小儿腹泻的其他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常用补液溶液 20′ 2、液体疗法 25′ 3、例题演示 25′ 4、小儿腹泻的其他治疗 20′ˋ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液体疗法 难点:小儿液体平衡特点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对策:答嶷及举实例说明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 通过提问户动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作业、思考题 | 1、给出10kg中度等渗脱水患儿的具体治疗计划? 2、复习小儿腹泻中的相关内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19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熟悉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5′ 2.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 25′ 3.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20′ 4、急性支气管炎病因、临床表现、 20′ 5 急性支气管炎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原 难点: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策:讨论及举例说明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尝试PBL教学,课前布置病例,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作业、思考题 | 1、急性上感、急性支气管炎典型病例讨论 2、上感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1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熟悉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病因、病理生理、 2、掌握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支气管肺炎病因、病理生理。 10′ 2、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 20′ 3、支气管肺炎鉴别诊断及治疗 20′ 4、支气管哮喘病因、病理生理 10′ 5、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 20′ 6、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及治疗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掌握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治疗 难点:支气管肺炎病理生理 对策:讨论及举例说明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尝试PBL教学,课前布置病例,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作业、思考题 | 给出一个典型支气管肺炎病例分析讨论,并完成课后问答题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6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和预防 2.熟悉先心病分类、诊断和顺序分段诊断 3.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循环系统生理解剖 ①心脏的胚胎发育 15′ ②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5′ 2、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和预防. 10 3、先心病分类 10′ 4.先心病诊断和顺序分段诊断 10′ 5.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1、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先心病分类及各型临床表现 难点:心脏的胚胎发育、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 对策:学生提前预习,理论授课配合图示。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多媒体讲解 2、挂图说明 | ||
作业、思考题 | 1、出生前、后血循环如何改变? 2、各型先心病解剖特点及临床表现。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8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1.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 2.了解先心病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房间隔缺损 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0′ 2、室间隔缺损 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5′ 3、动脉导管未闭 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20′ 4.法洛四联症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25′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 难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 对策:理论授课配合图示。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多媒体讲解 2、挂图说明 | ||
作业、思考题 | 1、总结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的各自临床特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5-4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5′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30′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0′ 4、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5′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难点:发病机制、病理 对策:预习相关学科,突出重点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多媒体讲解 2、课堂提问 | ||
作业、思考题 | 1、如何诊断一个以血尿就诊的病人?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5-10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急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45′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5′ 3、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急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难点:发病机制、病理 对策:预习相关学科,突出重点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课堂讲解、临床见习 | ||
作业、思考题 | 1如何诊断一蛋白尿就诊的患儿?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5-17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小儿造血特点 2、掌握小儿血象特点、掌握小儿贫血的定义、分类 3、熟悉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了解铁代谢,熟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发病机制,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造血特点 15′ 2.小儿血象特点 25′ 3.小儿贫血的定义、分类 15′ 4、小儿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30′ 5 小儿贫血治疗原则 15′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小儿血象特点、小儿贫血的定义 难点:小儿贫血的诊断要点 对策:举典型例结合理论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教师利用PPT、板书讲解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 ||
作业、思考题 | 1、 复习《实验诊断学》中的血液化验及血细胞涂片等相关章节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5-19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铁代谢,熟悉缺铁的原因、发病机制,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2、了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 15′ 2.病因、发病机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25′ 3.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25′ 4、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 15 5、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难点:铁代谢 对策:课前复习血细胞检查的相关章节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教师利用PPT、板书讲解 有些内容讲完后让学生看图复述 | ||
作业、思考题 | 1.归纳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二者之间的异同?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5-24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六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致病菌、病理 2、掌握两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后遗症、实验室检查, 3、熟悉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和入侵途径、病理 10′ 2.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后遗症、实验室检查 30′ 3、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10′ 4、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10′ 5.本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20′ 6.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难点: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对策:全面而突出重点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多媒体讲解 2、课堂提问 3、两病比较重点讲解
| ||
作业、思考题 | 总结化脓性脑膜炎、病脑、结脑脑脊液的特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9班) |
授课时间 | 2016-5-26 | 授课地点 | 杏1-1阶 |
章节名称 | 第十七章 内分泌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内分泌疾病的概述 2、了解甲状腺激素生理和病理生理、病因。 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熟悉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内分泌疾病的概述 25′ 2.甲状腺激素生理和病理生理 15′ 3.甲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0′ 4、诊断与鉴别诊断、 10′ 5、治疗及预后、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难点:甲低的病因 对策:结合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特点讲解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 | ||
作业、思考题 | 本病的病理、临床特点与预后有何关系?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6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一 消化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小儿腹泻的病因 2、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3、熟悉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0′ 2、见习典型病人 20′ 3、腹泻的液体疗法 30′ 4、小结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2、液体疗法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通过询问腹泻患儿病史及临床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巩固理论知识 2、结合典型病例分析 | ||
作业、思考题 | 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鉴别及治疗原则有何特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班) |
授课时间 | 2016-4-7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三 消化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了解小儿腹泻的病因 2、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3、熟悉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0′ 2、见习典型病人 20′ 3、腹泻的液体疗法 30′ 4、小结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2、液体疗法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通过询问腹泻患儿病史及临床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巩固理论知识 2、结合典型病例分析 | ||
作业、思考题 | 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鉴别及治疗原则有何特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13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熟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3、熟悉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4、掌握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的各自临床特点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 20′ 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10′ 3、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各自临床特点 20′ 4、见习典型病人或病例 30′ 5、小结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2、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各自临床特点 难点:1、支气管肺炎病理生理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简要复习理论知识。、 2、通过见习,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掌握各疾病临床特点 | ||
作业、思考题 | 青紫型及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诊断、治疗有何特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班) |
授课时间 | 2016-4-14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熟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3、熟悉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4、掌握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的各自临床特点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特点 20′ 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10′ 3、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各自临床特点 20′ 4、见习典型病人或病例 30′ 5、小结 2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2、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各自临床特点 难点:1、支气管肺炎病理生理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简要复习理论知识。、 2、通过见习,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掌握各疾病临床特点 | ||
作业、思考题 | 青紫型及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诊断、治疗有何特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0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七 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 诊断及治疗原则。 2、掌握小儿血象特点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诊断、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20′ 2、上述疾病的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10′ 3、小儿血象特点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治疗 20′ 4、见习病人或典型病例讨论 40 5、小结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血象特点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简要复习理论知识。、 2、通过见习,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掌握各疾病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 ||
作业、思考题 | 总结上述疾病的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第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1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七 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 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小儿血象特点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诊断、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20′ 2、上述疾病的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10′ 3、小儿血象特点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治疗 20′ 4、见习病人或典型病例讨论 40 5、小结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小儿血象特点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简要复习理论知识。、 2、通过见习,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掌握各疾病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 ||
作业、思考题 | 总结上述疾病的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9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7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八 神经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 诊断及治疗原则。 2、掌握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10′ 2、上述疾病的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10′ 3、各自脑脊液的特点 10′ 4、见习病人或典型病例讨论 50 5、小结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2、、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简要复习理论知识。、 2、通过见习,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掌握各疾病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 ||
作业、思考题 | 总结上述疾病的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见习课)
学年学期 | 2015~2016年二学年 | 教师姓名 | 尹晓文 |
课程名称 | 儿科学 | 授课班级 | 临床2012级(8班) |
授课时间 | 2016-4-28 | 授课地点 | 儿科示教室 |
章节名称 | 见习八 神经系统疾病 | ||
课堂教学 |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 诊断及治疗原则。 2、掌握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1、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10′ 2、上述疾病的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10′ 3、各自脑脊液的特点 10′ 4、见习病人或典型病例讨论 50 5、小结 10′ |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1、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 2、、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1、简要复习理论知识。、 2、通过见习,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掌握各疾病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 ||
作业、思考题 | 总结上述疾病的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 ||
课后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