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课 程 名 称:

英国文学

授 课 班 级:

英语20211

主讲教师及职称:

阿伊努尔·阿卜杜热合曼 讲师

总 学 分 / 学 时:

4/64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语言文化教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一)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本课程共64学时,每周4学时。本次课程内容是2课时的课程导入。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他们刚刚完成英语专业基础技能类课程的学习,对于文学课程还比较陌生,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知识关联:从本学期开始,学生要开始用英语来学习具体知识,本课程是学生使用英语获取知识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全英语的文本并用英语研讨及写作相关论文有一定的挑战,所以本次课的介绍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二、教学理念

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英国文学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文学流派的基础上,重点阅读一些有代表性的原文作品,使学生能够对著名作家的生平和影响及其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对英国文学的主要时期及主要作家作品有大致了解清晰明了英国文学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能力层面】用英语口头表达对具体事物的理解。

【认知层面】了解文学的魅力及文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文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及学习要求;

2. 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概览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学存在的意义并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了解。

解决方法讨论,设计启发式的问题。

【教学难点】知识覆盖面大,全英语讲授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

解决方法问题设计层层递进,60%英语+ 40%汉语教学。

 

六、学科前沿介绍文学批评的主要期刊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1. 学习文学课程的目的、意;
  2. 本课程本学期的要求
  1. 问题提出:为什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文学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
  2. 讲解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要求、平时成绩评定及期末考核方案

 

本部分主要让学导学生能了解文学课的学习目的意义,引发学生的学习稀缺,并知道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1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对英国文学各个时期做

一概览式介绍,介绍每个时期教学的重点,主要学习的作家作品,需要阅读的书目,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学习文学的益处(思政点)

PPT辅助,教师主讲:1.英国文学重点时期;

2.文学流派

3.主要作家

4.阅读书目

 

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提前做好课下的阅读计划,以备后期教学过程中的研讨部分能顺利进行。

65mins

课程总结

1.总结,并提供参考书目。2.布置预习任务。

 

互动式,让学生根据此次课程介绍谈谈初步的感受并提出自己对文学课程的学习思路和要求。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学习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0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预习复习古英语时期的课本内容

2.制定本学期阅读计划

【课外推荐资源】

  1. 网络教学平台上已上传的课程大纲、日历、教学设计。
  2. 中国大学慕课资源
  3. 相似课教书:

杨岂深、孙铢主编:《英国文学选读》(1-3 ),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1-1983年。

常耀信著《英国文学简史》(英文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月第一版。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十、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二)

         Old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古英语时期计划2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本次课是英国文学的第一章节,是文学课程内容学习的第一节课。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而且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的英语国家概论中学习过英国的历史对英国的早期历史有定的了解这对于本次课程的教学很有帮助。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涉及英国早期历史及古英语时期的文学形式,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本次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使用PPT辅助教学,展示古英语时期的英国地图以及影视剧中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成本。师生互动也是重要的启发学生思考、降低理解成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英国早期历史掌握古英语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掌握"epic"的特点、形式及主要作品Beowulf的故事;通过Beowulf节选部分的赏析,了解作品的人物塑造、艺术特色。

【能力层面】能够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举例并分析中国古代史诗,讨论民族史诗的重要性

【认知层面】古英语时期对英雄的理解与现代社会对英雄的理解的差异及原因。

 

四、教学内容

1.英国早期历史

2.古英语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3.史诗"epic"的特点、形式及主要作品Beowulf

4. Beowulf节选部分赏析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Epic的特点及Beowulf的特点。

解决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因为只是节选一小部分赏析Beowulf作品的艺术特色并不好解释,学生理解会有困难。

解决方法举例说明,在文本中多找例证。

 

六、学科前沿介绍现代版电影Beowulf让学生课下赏析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英国早期历史的介绍

  1. 英国的地理位置(地图)
  2. 早期历史:

1)  Roman Conquest

2)  English Conquest

3)  Norman Conquest

 

  1. 图片展示
  2. 教师讲授
  3. 学生通过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参与讨论

 

历史久远,学生理解会有困难,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此部分的历史

20mins

课程主体内容

 

古英语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1. 古英语诗歌
  2. 宗教诗
  3. 散文

 

PPT辅助,教师主讲。.

此部分内容比较枯燥,需要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举例并分析中国古代史诗,讨论民族史诗的重要性

15mins

Beowulf

  1. Epic的特点
  2. Beowulf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3. 思考题

 

  1. PPT辅助,教师主讲。
  2. 学生已经预习,所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互动。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 Can you name some of the similar epics in China? Tell the story of the epic you choose.

2) What other epics do you know?

3)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reading national epics?

 

 

15mins

 

Beowulf节选部分赏析

 

 

  1. 教师主讲,穿插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节选部分。
  3. 讨论英雄的含义,古今对英雄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5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提升课后自主复习和总结意识。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古英语时期的知识点并预习中世纪时期的背景材料;
  2. 课下观看Beowulf的现代版电影并发现和原作的差异并思考原因。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三)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中古英语时期计划4学时。本次课是第一个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已完成了古英语时期的学习还在本课程的学习适应期。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完成了古英语时期的学习,学生在第三学期的欧洲文化入门课程中也学习了这个阶段的相关背景内容,对本章节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涉及英国中古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文学形式,涉及Norman Conquest以及玫瑰战争(the War of Roses)、百年战争等,这部分内容庞杂,所以在本次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使用PPT辅助教学展示古英语时期的英国地图以及影视剧中相关的图片以及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成本。师生互动也是重要的启发学生思考、降低理解成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英国中古时期历史掌握中古英语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掌握Ballads的特点、形式及主要作品;通过部分Ballads的赏析,掌握Ballads的艺术特色。

【能力层面】阅读原文并学习文本赏析方法;能够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

【认知层面】对比popular ballads 和我们国内民谣的区别,要学会欣赏和传承中国民谣。

 

四、教学内容

1.英国中古时期历史

2.中古英语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3.Ballads的特点、形式及主要作品

4.Ballads赏析及其艺术特色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Ballads的特点及诗歌赏析。

解决方法文本阅读

【教学难点】诗歌特点的展示可能不够全面。

解决方法文本解析

 

六、学科前沿了解现代民谣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英国中古时期历史

1)  Norman Conquest

2)  Black Death

3)  The Hundred Years War

4)  The War of the Roses

5)  Peasants Revolt

 

中古英语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Romances / Bible/

Allegorical Poem/Ballads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内容庞杂,主要介绍历史背景,文学事物主要形式因为Romance Ballad后面会详细介绍,所以这部分可以简单介绍。

20mins

课程主体内容

 

" Ballads"的特点、形式及主要作品

1Definition

2Characteristics

3Popular ballads & Literary ballads

4Types of ballads

5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Ballad and Epic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epicballad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ballad"的特点和艺术特色。

25mins

Ballads赏析及其艺术特色

1)  Robin Hood and the Widows Three sons

2)  Sir Patrick Spens

3)  Get Up and Bar the Door

4)  The Three Ravens

 

  1. PPT辅助,教师主讲。
  2. 可以让学生读诗并自己寻找诗歌特点。

1) Can you describe Robin Hoods character?

2) What is the main rhyme scheme used in these ballads?

3) Please talk about the characters of the husband and the wife.

4) What is expressed in this poem?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love and feeling between the husband and wife in this ballad?

 

 

选取的Ballads比较生动,语言简单,可以让学生参与赏析,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5mins

课程总结

讨论:中国的民谣你知道那些?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民谣。

10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中古英语时期的知识点并预习Chaucer的课本内容。
  2. 网上查找著名的国内外民谣1首,用英语撰写介绍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3. 阅读《巴斯夫人》,思考关于该故事中体现的现代女性思想。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四)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中古英语时期计划4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已完成了一周的文学课程的学习,记忆、阅读等作业的内容增多,挑战逐渐增加,学生在此阶段可能会出现困惑。

知识关联:上节课已学完中古时期英国文学的第一部分,本节课之前已完成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学生在第三学期的欧洲文化入门课程中学过乔叟的部分浅显的内容,由于可以和已有知识串联,对本次课的学习会有一定兴趣。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本次课涉及英国中古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Romance以及英国重要诗人乔叟及其作品,内容是本学期课程学习的重点之。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文本赏析。文本内容多,师生互动不宜过多但因文本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教师讲解为主的讲授方式也不会让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Romance的特点;通过赏析Sir Gawain and the GreenKnight的的片段了解Romance的特点;了解乔叟的生平及文学地位;通过赏析The Canterbury TalesThe General Prologue部分,感受Chaucer作品的魅力。

【能力层面】能够阅读原文并学习文本赏析方法;能够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

【认知层面】通过文本赏析,感受诚信、真诚的重要性;培养《巴斯夫人》中所折现的现代正确的婚恋、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内容

1. Romance的定义及特点

2.赏析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的片段了解Romance的特点

3.Chaucer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4.赏析坎特伯雷故事集"Prologue部分。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Romance的特点及乔叟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及其代表作The Canterbury Tales

解决方法文本阅读

【教学难点】文本解析,内容量大

解决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减少课堂讨论互动环节

 

六、学科前沿推荐课下观看电影亚瑟王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上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

  1. What is epic
  2. What ar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Beowulf?

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十分熟悉

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Romance的定义及特点 

1Definition

2Elements

3Subject matters

4Purposes

5Source materials

6Characteristics

7Differences between Romance and Epic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2. 提问,师生互动

 

让学生掌握romance的特点、形式及主要作品;掌握epicromance的区别。

15mins

2.赏析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的片段了解Romance的特点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2. 讲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阅读一个片段,了解Romance的特点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5mins

 

3.Chaucer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1Background

2Chaucers life

3Chaucers literary career

4Chaucers significance

 

  1. PPT辅助,教师主讲。
  2. 学生已经预习,所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互动

 

让学生掌握乔叟的文学贡献和地位

15mins

 

4.赏析坎特伯雷故事集"Prologue部分

1Background

2The General Prologue

3Special Features

 

 

  1. PPT辅助,教师主讲。
  2. 节选阅读和分析。
  1. 通过播放视频,思考和讨论 The Wife of Baths Tale 故事中体现的现代女性思想,并分享感悟,

 

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文本赏析,培养《巴斯夫人》中所折现的现代正确的婚恋、健康的生活态度。

35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提升课后自主复习和总结意识。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中古英语时期的知识点并预习Renaissance社会背景的课本内容
  2. 观看电影亚瑟王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十、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五)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计划10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已完成了两周的文学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学习了Beowulf、坎特伯雷故事集等故事性的内容之后,对于文学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对后面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信心。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完成了古英语时期的学习,了解了Chaucer,对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有了解;学生在第三学期的欧洲文化入门课程中学过欧洲文艺复兴的部分内容,对本次课的学习比较熟悉。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问答为辅。本次课涉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主要作家作品概览以及英国都铎王朝的历史背景的学习,是本学期课程学习的重点之一。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概述,内容主要以介绍为主,穿插师生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人文主义的定义;了解都铎王朝以及对文学的影响;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掌握本时期主要作家:托马斯·莫尔、斯宾塞、锡德尼及代表作

【能力层面】能够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及回答问题。

【认知层面】通过都铎王朝背景内容的学习,感受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

1.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

2.都铎王朝以及对文学的影响。

3.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

4.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作家及代表作

5.斯宾塞诗体和斯宾塞体十四行诗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特点及意义

解决方法结合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内容

解决方法多举例说明

 

六、学科前沿推荐课下观看电视剧都铎王朝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上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

2. 讨论Chaucer的主要贡献,以引出今天的主题:文艺复兴。

学生通过复习,对于这个问题很熟悉。Chaucer是第一个把文艺复兴思想带回英国并在作品中体现的人。

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

1)  The Hundred Years War

2)  The War of the Roses

3)  Absolute Monarchy--Tudor Dynasty

4)  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and the New Sea Routes

5)  The Enclosure Movement

6)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7)  The Commercial Expansion

8)  Popular Readership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穿插讨论。
  2. 教师可以通过将影视中各国王的形象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3. 重点讲Henry VIII的故事,宗教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4. 向学生提问,师生互动。

英国历史背景学生理解会有困难,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此部分的历史。

15mins

  1. 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

1)  Definition

2)  Renaissance in Britain

3)  Humanism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2. 组织学生讨论文艺复兴思想Humanism的特点和重要性。
  3. 了解重要文学名词0xford ReformersUniversity Wits

 

 

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特点、意义及人文主义思想。

15mins

 

3.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作家及代表作

文艺复兴初期:

1)  Thomas More (Utopia)

2) Thomas Wyatt

3) Henry Howard

伊丽莎白时代:

4)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

5) Sir Phillip Sidney (A Defence of Poetry)

 

  1. PPT辅助,教师主讲,穿插讨论。
  2. 讲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形式:戏剧和诗歌。
  3. 教师介绍这个时期的主要文人Thomas More, Edmund Spenser, Sir Phillip Sidney及他们的主要作品。

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总体特征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20mins

  1. 斯宾塞诗体和斯宾塞体十四行诗

1)  Spenserian Stanza

2)  Spenserian Sonnets

3)  欣赏Sonnet75

  1. 教师讲授为主。
  2. 给学生讲解斯宾塞诗体和斯宾塞体十四行诗的特点,并与英语诗歌中其他诗体相比较。

3.让学生阅读并分析Sonnet75

让学生掌握斯宾塞诗体和斯宾塞体十四行诗的特点。

 

30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提升课后自主复习和总结意识。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Renaissance时期的知识点并预习关于莎士比亚的课本内容。
  2. 观看英剧都锋王朝"
  3. 斯宾塞Sonnet75改成故事。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六)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计划10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已完成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的学习记忆、阅读等作业的内容增多,但学生也逐渐对文学学习有了基本的认识。

知识关联:学生已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和文学概况,此时期的戏剧和散文学习不会有困难。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堂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和散文的发展状况,马洛和培根生平和作品,通过欣赏《论学习》加深对读书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和散文的发展;了解本时期主要作家:马洛、本·琼森、培根及代表作

【能力层面】能够阅读培根著作《随笔》其中经典《论读书》,掌握读书的意义以及读书的方法。

【认知层面】能够了解培根的观点:知识是经验,真理并非来自权威。

 

四、教学内容

1.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发展

2.克里斯托弗·马洛和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3.·琼森和性格喜剧

4.培根和他的著作《随笔》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发展,莎士比亚和·琼森的作品特点比较

解决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互动

【教学难点】《论学习》英语句法特点以及翻译

解决方法课堂讨论互动,文本阅读和分析

 

六、学科前沿推荐课下观看《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上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

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十分熟悉

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发展

1) Miracle plays

2) Morality plays

3) Interludes

4) The Renaissance Drama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让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发展。

15mins

2.克里斯托弗·马洛

1)  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著作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

3)  Blank verse

4)  欣赏一段Doctor Faustus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穿插讨论。
  2. 了解重要文学名词University Wits
  3. 介绍Christopher Marlowe对戏剧发展的贡献和地位。

4.教师讲解《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主要内容及其中人文主义思想。

5.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一段Doctor Faustus,让学生讨论无韵诗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文学成就和地位,以及《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20mins

 

3. ·琼森

1) 生平和文学地位

2性格喜剧

3莎士比亚和·琼森的作品特点比较

4三一律

 

  1. PPT辅助,教师主讲,穿插讨论

2.教师介绍 Ben Jonson的生平及他著名的性格喜剧的特点。

3.通过介绍Ben Jonson作品中所强调的三一律以及角色特点,与莎士比亚进行比较。

让学生掌握莎士比亚和·琼森的作品特点比较。

 

15mins

  1. 培根

1)  生平和成就

2)  对著作《随笔》的评价

3)  赏析 Of Studies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论读书》节选。
  2. 讨论培根散文的特点: Diction, Sentence pattern, Rhetorical analysis(Similes, Metaphors, AllusionsParallelism )
  3. 通过思考和讨论 《论读书》,感悟读书的意义以及读书的方法。
  4. 讨论:信息化的时代,读书是否是落后的知识获取方法?

 

培养学生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30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提升课后自主复习和总结意识。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Renaissance时期的知识点并预习关于莎士比亚的课本内容。
  2. 选自己最喜欢的三句,并翻译成中文。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七)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计划10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知识的学习,对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文学形式以及主要大家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本节课的Shakespeare也很感兴趣。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本次课涉及莎翁的戏剧和十四行诗,对戏剧内容的介绍和十四行诗的特征和主题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及主要作品

【能力层面】能够掌握十四行诗无韵诗的特征; 能够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特征,及这首诗的修辞与主题。

【认知层面】能够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

 

四、教学内容

1.莎士比亚的生平

2.莎士比亚的主要文学成就

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莎士比亚的戏剧为何成为经典

解决方法结合文学评论的特点解释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十四行诗的特征; 掌握Sonnet18的修辞与主题

解决方法文本阅读和分析

 

六、学科前沿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上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
  2. 向学生提问 Do you know Shakespeare? Whats his pos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Have you ever read any of his works?

通过提问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本节课内容。

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莎士比亚的生平

1)Birth and Education, Marriage

2) Life in London

3) Death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

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及主要作品;能够掌握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文学思想。

15mins

2.莎士比亚的主要文学成就

1)History Plays

2) Comedies

3)Tragedies

4) Romantic Tragi-

Comedies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穿插讨论。
  2. 组织学生讨论莎士比亚各时期主要作品
  3. 讲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文学思想。

20mins

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1)  特征

2)  Sonnet18赏析

 

  1. PPT辅助,教师主讲,穿插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Sonnet18
  3. 通过思考和讨论 Sonnet18,让学生总结出它的主题。

能够了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培养学生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45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提升课后自主复习和总结意识。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莎士比亚的课本内容。
  2. 查找哈姆雷特的剧本,阅读剧本片段。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八)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计划10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学生已完成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的学习,对莎士比亚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讨论哈姆雷特,学生已在知网查找了关于该剧的评论,应该会有许多感想。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讨论为主。本次课涉及莎翁的戏剧哈姆雷塔,对戏剧内容的讨论以及文本的赏析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哈姆雷特的剧情、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及其主题

【能力层面】能够赏析哈姆雷特的一段soliloquies能够掌握哈姆雷特的文学特点

【认知层面】通过该剧的讨论和研究,了解该剧的"Tragic flaw",了解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

 

四、教学内容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哈姆雷特的剧情

3.赏析哈姆雷特的一段soliloquies

4.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及其主题

5.哈姆雷特的文学特点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赏析哈姆雷特的一段soliloquies,能够掌讨论哈姆雷特的文学特点

解决方法文本阅读和分析

【教学难点】哈姆雷特的相关评论

解决方法课堂讨论互动,帮助学生了解文学评论的特点。

 

六、学科前沿观看电影《哈姆雷特》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上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
  2. 向学生提问 Have you ever heard the soliloquies 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How do you understand it?

承上启下:引出今天的主题:《哈姆雷特》

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1)  剧情

2)  悲剧的三种类型

 

  1. 三位同学进行四大悲剧剧情叙述,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进行提问。
  2.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四大悲剧是这四个?这四大悲剧的特点是什么?
  3. 教师总结悲剧的三种类型(时代、命运、性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

20mins

  1. 哈姆雷特的剧情
  2. 赏析哈姆雷特的一段soliloquies
  3. 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及其主题
  4. 哈姆雷特的文学特点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穿插互动。
  2. 让学生了解《哈姆雷特》在英国文学中地位。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作品的情节、人物特征,主题和文学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著名的独白 To be or not to be,了解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

让学生了解哈姆雷特的故事情节、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及主题;

能够了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特点;培养学生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60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提升课后自主复习和总结意识。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观看电影《哈姆雷特》
  2. 查找威尼斯商人的剧本,阅读剧本片段。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九)

        English Renaissance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计划8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学生已完成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的学习,对莎士比亚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讨论《威尼斯商人》。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讨论为主。本次课涉及莎翁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对戏剧内容的讨论以及文本的赏析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威尼斯商人》剧情、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及作品主题

【能力层面】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角色能够理解该作品在现代视角中的主题

【认知层面】通过该剧的角色和情节分析和讨论,当时犹太人受到的歧视,要学会拥有包容的全球化意识;培养健康的恋爱观

 

四、教学内容

1. 社会背景

2.《威尼斯商人》剧情

3. 作品主题

4. 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

5. 现代主要主题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威尼斯商人》故事情节、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及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角色能够理解该作品在现代视角中的主题

解决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互动,文本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学评论的特点。

 

六、学科前沿观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上节课主要内容的掌握。

2.向学生提问 Have you ever heard one of Shakespeares drama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What is it about?

通过提问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本节课内容。

5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 《威尼斯商人》

1)  社会背景

2)  剧情

3)  主题

  1. 教师讲授为主,PPT辅助,穿插互动。
  2. 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犹太人在英国社会上的情况和地位。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作品的情节、主题。

了解《威尼斯商人》故事情节、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及作品主题。

25mins

4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

5)现代主要主题

 

  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节选,分析人物特征。
  2. 提问:What are Shylocks motives for his hatred of Antonio?

In what ways are we made to feel some degree of 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 for Shylocks passion for revenge?

  1. 通过人物分析和思考题,让学生深入解剖各角色的真正面目,从而了解作品中揭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当时基督徒的伪善,以及他们对友谊和爱情的错误标准。

培养学生对于英国文学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55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观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2. 预习17世纪英国文学。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

         The 17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17世纪英国文学计划8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学生高中时已对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了解,再次了解这段时期 的历史和文学不会有太大困难

 

二、教学理念

本次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问答为辅。本次课涉及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文学来了解英国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概述,内容主要以介绍为主,穿插师生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英国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历史背景;了解17世纪主要文学形式;掌握本时期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能力层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英国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历史背景

2.英国17世纪主要文学形式、作家及代表作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决方法讲解 、互动

【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决方法课堂讨论互动

 

六、学科前沿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1. 阶段性测试
  2. 图片: Charles I  被砍头
  1. 在雨课堂发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然后讲解答案。
  2. 通过图片介绍,引入这次课的内容。

 

考查学生对前两个单元的掌握情况

以最深刻的方式 引导学生来了解这段历史。

20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历史背景

1)  The major causes of English Revolution

2)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3)  The Restoration

4)  Glorious Revolution

 

 

PPT 辅助,教师主讲: 这段英国最动荡的 历史。

英国历史背景学生理解会有困难,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此部分的历史。

35mins

 

  1. 英国17世纪主要文学形式、作家及代表作

1)  Age of Milton: 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2) Metaphysical Poets (John Donne) & Cavalier Poets

3) The great prose writers: John Bunyan &John Drydon

 

  1. PPT辅助,教师主讲,穿插讨论。
  2. 讲解17世纪文学形式:诗歌和散文。
  3. 教师介绍这个时期的主要文人 John Milton, John Donne, John Bunyan, John Drydon及他们的主要作品。

让学生掌握17世纪英国文学的总体特征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30mins

课程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复习英国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并预习Miltons life and works课本内容。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十一

         The 17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17世纪英国文学计划8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已对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了解,对会比较容易理解弥尔顿作品。

 

二、教学理念

通过 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文学来了解英国的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了解米尔顿的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及主要作品

【能力层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 米尔顿的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及主要作品

2.《失乐园》

3. Blank Verse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决方法讲解 、互动

【教学难点】Criticism on the poem Paradise Lost

解决方法课堂讨论互动

 

六、学科前沿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圣经故事:失乐园

由学生比较熟知的 故事引入这次课的 内容

承上启下:引出今天讲的《失乐园》故事以圣经故事为基础

20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 Introduction to John Miltons Life
  2. Introduction to John Miltons Literary Career

 

PPT 辅助,教师主讲: 弥尔顿的生平和作 品。

 

35mins

 

  1. Paradise Lost

1Brief introduction

2) Plot

3) Character Analysis

4Theme

5Artistic Features

 

  1. Blank Verse

 

  1. PPT辅助,教师主讲,穿插讨论。
  2.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阅读节选,讨论《失乐园》主题及人物分析。
  3.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英国文学史上无韵诗的发展过程,以及特点。

让学生掌握17世纪英国文学的总体特征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30mins

课程总结

Miltons literary position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Make some comments on the sublimity of thought and majesty of expression in Paradise Lost
  2. Read Samson Agonistes
  3. 预习Metaphysical poets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十二

         The 17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17世纪英国文学计划8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学生上课之前已完成了这一部分的课本阅读,已对玄学派诗歌有所了解,对玄学派诗人的作品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学理念

通过玄学诗人多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另一种魅力:理性和诡辩。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玄学诗歌的特点;比较玄学派和骑士派诗人诗歌的特点

【能力层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表现的多样性。

 

四、教学内容

1. 玄学派诗人

2. 骑士派诗人

3. John DonneAndrew MarvellGeorge Herbert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Donnes poems: A Valediction & Death be not proud

解决方法研讨法

【教学难点】features of Metaphysical poetry

解决方法讲解法

 

六、学科前沿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音频诗歌朗诵 Death be not proud

提 问 : Who is   challenging Death?

 

 

 

 

 

让学生了解玄 学诗歌的魅力, 诗人多恩的生 平;

 

 

 

 

 

 

培养学生诗 歌赏析能力。

 

 

10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al Poets
  2. Introduction to The Cavalier Poets

 

PPT 辅助,教师主讲:玄学派诗人和骑士派诗人和作 品。

30mins

 

  1. John Donne life       and literary career

4. Donnes    poems:    A Valediction & Death be not proud

5. Brief introduction to Andrew     Marvell     and George Herbert

 

  1. PPT 辅助,教师主讲:多恩和他的作 品,品读诗歌,欣赏象形诗歌的魅力:
  2. A Valediction & Death be not proud
  3. Shape poems

45mins

课程总结

Features of Metaphysical poetry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预习John Bunyan and The Pilgrims Progress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英国文学》教学设计十三

         The 17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17世纪英国文学计划8学时。本次课是第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圣经故事

 

二、教学理念

通过《天路历程》来体会 17 世纪的英国人信仰以及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屈莱顿的文学评论;班扬的作品

【能力层面】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班扬作品中的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

John Dryden and John Bunyan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An excerpt from The Pilgrims Progress: Vanity Fair

解决方法讨论法

【教学难点】The Pilgrims Progress: Vanity Fair; allegory

解决方法讲解法

 

六、学科前沿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

17 世纪的英国人信仰

提问:圣经之外还有哪部 作品对人们影响最大?

 

 

 

 

 

让学生了解屈 莱顿和班扬生 平及作品;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 和赏析能力赏 析能力。

10mins

课程主体内容

 

1.Brief  introduction   to John Dryden and his works, especcially his Of Dramatic Poesie

 

 

PPT 辅助,教师主讲1. 两位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品读:The Pilgrims   

Progress: Vanity Fair

 

3. 讨论:

1)What is religious allegory?

2)Why is John Dryden called Father of English Literary Criticism?

3)What kind of writer is John Bunyan?

30mins

2. John Bunyan and his works, allegory

3. An  excerpt  from  The Pilgrims Progress: Vanity Fair  

45mins

课程总结

Features of The Pilgrims

Progress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补充

引导学学生对以上所涉及的知识模块进行认知反思。

5mins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 讨论Why is The Pilgrims Progress is not a novel?
  2. 预习18世纪英国文学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8th century: The Age of Classicism;

Alexander Pope, Joseph Addison and Richard Steele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课时说明】2学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启蒙运动

 

二、教学理念

了解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及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亚历山大蒲波的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的历史

【能力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Neoclassicism and Alexander Pope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Neoclassicism and Alexander Pope

解决方法讲授法

【教学难点】Features of Neoclassicism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Enlightenment

Movement

 

提问并 PPT 介绍启蒙运 动

 

 

 

让学生了解新 古典主义文学 的特点以及在 蒲波作品中的 体现;培养学生 英语阅读和赏 析能力赏析能 力。

 

5

 

1.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ge of Classicism       2.Alexander   Popes   life and his works, mainly An Essay on Criticism

3.Joseph    Addison    and Richard  Steeles life and newspapers: The Tatler , The Spectator

PPT 讲授启蒙运动和新 古典主义; 代表作家和他们 的生平。品读:

An Essay on Criticism

 

 

 

 

 

 

10+40 +30

 

 

features of Neoclassicism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Read An Essay on Man

课外推荐资源】

习与探索】  Jonathan Swift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8th century: The Age of Classicism

Jonathan Swift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爱尔兰历史

 

、教学理念

通过斯威夫特的作品了解当时爱尔兰和英国社会现状以及作家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斯威夫特的作品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作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Jonathan Swift and his works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A Modest Proposal

【解决方法】 讲授法

【教学难点】 irony and satire inA Modest Proposal

【解决方法】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互动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电影《格列夫游记》

 

提问并 PPT 介绍斯威

 

 

 

让学生了解《格 夫游记》讽刺 寓言的特点和 斯威夫特作为 讽刺大师的风 , 以及他对爱 尔兰人民的同 和关怀;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 和赏析能力赏 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Jonathan Swifts life

works

2. Gullivers Travel

3.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A Modest Proposal

PPT 讲授:

作家及其生平;

介绍作Gullivers  Travel 及其风格

品读A Modest Proposal

 

 

 

 

10+20 +50

features and style of

Gullivers Travel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How does Swift put the use of irony and satire into A Modest Proposal?

【预习与探索】 The Rise of the Novel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8th century:

The Rise of the Novel - Daniel Defoe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小说定义

 

、教学理念

了解 18 世纪小说出现的历史社会背景;通过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  了解资本主义上 升期的殖民精神。

 

、教学目标

识层面】  18 世纪英国历史和 《鲁滨逊漂流记》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Daniel Defoe and Robinson Crusoe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Themes in Robinson Crusoe

【解决方法】 教师讲解,   课堂互动

【教学难点】 Themes in Robinson Crusoe

【解决方法】 课堂互动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Enlightenment

Movement

 

提问并 PPT 介绍启蒙

 

 

 

让学生了解 国小说出现的 历史背景, 与中 国小说出现的 朝作对比,分 其原因;分析 鲁滨逊漂流 》中主题和风 ;培养学生英 语阅读和赏析 力赏析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the reason   of   the   rise   of novel

2. Daniel Defoe  and his life

3. Robinson Crusoe

 

PPT 讲授 18 世纪小说的 出现原因;小说家笛福生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赏析电影片段

品读  Chapter one of

Robinson Crusoe

 

 

 

20+20 +40

 

Analyze the characer

Robinson Crusoe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To look for the concept post-colonialism in a dictionary or on the internet and try to put the theories into interpretation of Robinson Crusoe

【预习与探索】  Henry Fielding and Samuel Richardson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8th century: The Rise of the Novel

Samuel Richardson and Henry Fielding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PARODY

 

、教学理念

通过理查逊和菲尔丁两位小说家之间创作互动了解 18 世纪的英国道德伦理。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理查逊和菲尔丁以及作品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文学的社会功能。

 

、教学内容

1. Samuel Richardson and his works

2. Henry Fieldings life and works

 

、重难点分析

【教学点】  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

教学难点】  Features of Neoclassicism

【解决方法】  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提问小说概念

 

通过提问导入新的小说 《帕米拉》《汤姆琼斯》

 

 

 

让学生了解小说出现时的 特点, 品味文学 史上文人 互轻 的 一 段 创 作 故 事,并理解小说 的 社 会 教 化 功 能;培养学生英 语阅读和 赏析 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of   Samuel    Richardson and his works                   2.Analyzing  Pamela,  or Virtue Rewarded

3.About Henry Fieldings life and works

4. Analyzing Tom Jones

PPT  讲授两位作家的生 平, 菲尔丁创作小说的 因。分析《帕米拉》《汤姆 》: the   first   English psycho-analytical  novel;  a comic epic poem in prose   Novels  function:  to  afford entertainment     and    moral instruction

 

 

 

 

10+30 +10+30

Samuel Richardsons  contributionHenry   Fieldings contribution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Read Tom Jones

课外推荐资源】

预习与探索】  Graveyard school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8th century: Sentimentalism

Graveyard Poets and Thomas Gray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浪漫主义

 

、教学理念

了解 18 世纪后期文学的转向, 思考格雷《墓园挽歌》中人生哲理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墓园派诗歌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文学与人生。

 

教学内容

1. Graveyard School of Poetry

2. Thomas Gray 

3.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重难点分析

【教重点】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解决方法】 讲授法

【教学难点】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解决方法】 讨论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Tristram Shandy and

Sentimentalism

 

要介绍小说家项迪和感伤主义文

 

 

 

让学生了解 18 世纪后期文学 转向: 古典主 义让位于浪漫 义时期;欣赏 格雷《墓园挽 歌》中哲理内 ;培养学生英 语阅读和赏析 力赏析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Graveyard School     of Poetry

2.Thomas Grays life        3.Appreciating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PPT 讲授格雷的生平;讨 论品读: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10+15 +55

features of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What subjects are poems of Graveyard School usually about?

课外推荐资源】

【预与探索】  Pre-Romantic poets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8th century: Pre-Romantic poets---

RobertBurns, WilliamBlake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歌谣体

 

、教学理念

了解前浪漫主义诗人彭斯和布莱克生平和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彭斯和布莱克生平和作品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诗人的人生

 

、教学内容

Two poets: Robert Burns, William Blake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Robert Burns, William Blake

【解决方法】  讲授并讨论

【教难点】  Features of their poems

【解决方法】  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歌曲Auld Lang Syne

 

提问并 PPT 介绍诗人彭

 

 

 

让学生了解 浪漫主义诗 歌的特点,欣 他们的诗歌; 培养学生英 阅读和赏析 力赏析能力

 

5

 

  1. Robert   Burns   and   A Red,   Red   Ros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2. William Blake     and Laughing   Song,   The Chimney Sweeper

PPT 讲授诗人彭斯,品读 的诗歌;讲述布莱克生平 诗歌:

A Red, Red Ros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Laughing Song,          The Chimney Sweeper

 

 

 

 

40+40

 

位诗人的诗歌及特点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Read other poems of the poets

课外推荐资源】

习与探索】  The Romantic Period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Romantic Period---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Romanticism

 

、教学理念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历史和作家和他们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浪漫主义诗歌;  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尔律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浪漫主义诗歌美

 

、教学内容

1. William Wordsworth

2. Samuel Coleridge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Understand, appreciate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poems

【解决方法】讨论互动

【教学难点】Wordsworths poetic theory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间安排

 

Romanticism

 

提问并 PPT 介绍浪漫主 义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 19 世纪浪漫主义 诗人华兹华斯 和柯尔律治及 作品;培养学 生英语阅读和 赏析能力赏析 能力。

 

5

 

1.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Romantic Period     and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2.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e    Solitary Reaper

3.Samuel Coleridges life and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PPT 讲授浪漫主义文学 点和湖畔派诗人华兹华 柯尔律治诗歌特点;音 频诗歌朗诵; 品读:

1.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2.The Solitary Reaper

3.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15+35 +30

 

features of English

Romanticism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Who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nglish Romantic Poetry?

2. Read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and try to analyze its romantic features

【预与探索】  Jonathan Swift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Romantic Period--- Byron and Shelley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Art for arts sake

 

、教学理念

了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的生平,感受他们诗歌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的生平和诗歌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诗歌美学。

 

、教学内容

1. Byron

2. Shelley

3. Keats

4. Their poems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Byron ,Shelley and Keats; their poems

【解决方法】  讲授为主,   提问启发

【教难点】  Features of their poems

【解决方法】  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提问 Lake Poets?

 

提问并 PPT 介绍年轻 浪漫主义诗人

 

 

 

让学生了解 忙主义诗人拜 、雪莱、济慈 生平, 感受他 诗歌的魅力; 培养学生英语 阅读和赏析能 赏析能力。

 

5

 

1. George Gordon Byron and   the   Byronic   hero; Sonnet on Chillon

2.  Shelley  and  Ode  to the West Wind

3.  John  Keats  and  On the     Grasshopper     and Cricket , To Autumn

PPT 讲授拜伦生平, 赏析 诗歌; 雪莱生平和诗歌赏 济慈生平和诗歌品读:

Sonnet on Chillon

Ode to the West Wind       On   the   Grasshopper   and Cricket, To Autumn

 

 

 

 

20+30 +30

features of three poets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业】1.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ake Poets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English Romanticists?

2.What are John Keats ideas about beauty, immortality and love?

【预习探索】 Novelists: Walter Scott and Jane Austen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19th c.: The Romantic Period---

Walter Scott and Jane Austen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小说定义

 

、教学理念

了解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及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教学目标

【知层面】  亚历山大蒲波的作品和英语报纸杂志的历史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Walter Scott

2. Jane Austen

3. Pride and Prejudice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Walter Scotts Rob Roy;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解决方法】 讲授法

学难点】Them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解决方法】 讲授为主,提问互动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设计意图

 

间安排

 

  romantic poets

 

问然后 PPT 介绍浪漫 主义时期小说家

 

 

 

让学生了解 漫主义文学小 说家和他们 品;培养学生 英语阅读和 析能力赏析

 

5

 

1. Walter Scotts life and brief introduction of      Ivanhoe and Rob Roy     2.Jane Austen and her    novels

3.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Chater of Pride and         Prejudice

PPT 讲授历史小说家司 各特及小说;奥斯丁和 她的小说。看电影片段; 读:

Chater   of   Pride   and Prejudice

 

 

 

 

10+40 +30

 

features and style of the two novelists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ovels of Scott and Austen in themes and style?

习与探索】  Victorian Age: Charles Dickens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Victorian AgeCharles Dickens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维多利亚时代

 

、教学理念

了解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尤其通过狄更斯的小说: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 最糟糕的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狄更斯和他的作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Victorian Age

2. Novelists in Victorian Age and their works

3. Charles Dickens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Charles Dickens

【解决方法】 讲授法,提问启

【教学难点】 Critical Realism in England

【解决方法】 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双城记中开篇段落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问并 PPT 引入: 维多利 亚时代。

 

 

 

让学生了解 利亚时代特 ;批判现实主

狄更斯生平 品代表;培养 学生英语阅 和赏析能力赏 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Victorian  Age  and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2.   Critical   Realism   in England

3. Introduction to Charles Dickens

 

PPT 讲授维多利亚时代 点;批判现实主义;

更斯生平和作品代表,介 绍作品:

David Copperfield

 

 

 

 

 

10+40 +30

features of Dickens

works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  Reading A Tale of Two Cities

【预习与探索】Thackeray, the Bronte Sisters and George Eliot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Victorian Age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Bronte Sisters and George Eliot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The Victorian Age; Critical Realism

 

、教学理念

了解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尤其通过狄更斯的小说: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 糕的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萨克雷、勃朗特姐妹、艾略特的作品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2. The Bronte Sisters

3. George Eliot

 

、重难点分析

学重点】小说家及其作品

【解决方法】 讲授法

【教学难点】Features of their works :Critical Realism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提问狄更斯作品

 

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的

 

 

 

让学生了解 多利亚时代 的百花齐放; 培养学生英 阅读和赏析 赏析能力。

 

5

 

1.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 Charlotte      Bronte and Emily Bronte; George Eliot

2.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Chapter    of Vanity Fair, Chapter   ⅩⅩⅢ from Jane Eyre, Charter  ⅩⅤ from        Wuthering Heights,        Chapter   from Sila    Marner

学生 PPT 讲授四位作家的 平和作品, 老师带着大家 一起品读欣赏他们不同的 格:

Chapter    of  Vanity  Fair, Chapter  ⅩⅩⅢ from  Jane Eyre,   Charter     from Wuthering Heights,  Chapter from Sila Marner             :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nglish Literature

 

 

 

 

 

 

 

 

30+50

 

features of these novelists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In what ways might Jane Eyre be considered a feminist novel? What points does the novel make about the treatment and position of women in Victorian society?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books treatment of marriage, is there any way in which it might be considered anti-feminist?

【预习与探索】Victorian poets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Victorian Age: Alfred Tennyson, Robert Browning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维多利亚时代

 

、教学理念

了解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知层面】  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特点。

 

、教学内容

1. Alfred Tennyson

2. Robert Browning

3. My Last Duchess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Alfred Tennyson, Robert Browning

【解决方法】讲授法

【教学难点】Difference of Victorian poetry from the Romantic poetry that goes before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多利亚时代的诗歌

 

问并 PPT 介绍

 

 

 

让学生了解 多利亚时代诗 歌的特点以及 表诗人;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 和赏析能力赏 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these     poets life and their chief achievements in literature 2.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Break,        Break, Breakand             Crossing the Bar by      Alfred Tennyson, My     Last Duchess by Robert Browning

 

 

 

PPT 讲授这些诗人和他 的作品, 品读:        1.Break, Break,Break      2.Crossing   the   Bar   by 3.My Last Duchess

 

 

 

 

 

 

 

 

20+60

 

Styles and features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Tell Brownings chief contributions to English poetry through discussing his poem My Last Duchess

【预习与探索】  Drama: Oscar Wilde; George Bernard Shaw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The Victorian Prose Writers:

Thomas Carlyle, John Ruskin and Mathew Arnold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维多利亚时代

 

、教学理念

了解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散文作家和作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维多利亚时代的散文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知层面】  维多利亚时代的散文特点。

 

、教学内容

1. Thomas Carlyle

2. John Ruskin

3. Mathew Arnold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Thomas Carlyle and Heroes, 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解决方法】讲授法

【教学难点】Difference of Victorian poetry from the Romantic poetry that goes before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多利亚时代的散文

 

问并 PPT 介绍

 

 

 

让学生了解 多利亚时代散 文的特点以及 表作家;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 和赏析能力赏 能力。

 

5

内容

1.Introduction to Thomas Carlyle  and  his  Heroes, 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2.  John  Ruskin  and  his

The Stone of Venice

3.  Mathew  Arnold  and The Study of Poetry

PPT 讲授这些散文作家 和他们的作品, 主要

1.    John    Ruskins    major aesthetic views

2. Thomas Carlyles Heroes, 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30+15 +15+20 

Styles and features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Explain John Ruskins major aesthetic views

预习与探索】  Drama: Oscar Wilde; George Bernard Shaw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Modernist Literature:

Drama: Oscar Wilde; George Bernard Shaw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戏剧

 

、教学理念

19 世纪末英国戏剧。

 

、教学目标

识层面】  王尔德和萧伯纳的戏剧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认知层面】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Drama

2. Oscar Wilde

3. George Bernard Shaw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Oscar Wilde; George Bernard Shaw

【解决方法】讲授法

【教学难点】Features of their drama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Drama

 

PPT 介绍

 

 

 

让学生了解 美主义及其在 王尔德作品中 的体现; 萧伯纳 戏剧中的现实 评;培养学生 英语阅读和赏 析能力赏析能 力。

 

5

 

1.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is Period and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2.Aestheticism                3.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Happy Prince by Oscar             Wilde,    ; Mrs. Warrens Profession by George      Bernard Shaw

 

PPT 讲授王尔德唯美主 义和戏剧;萧伯纳和他的 。 品读:

The Happy Prince

Mrs. Warrens Profession

 

 

 

 

 

 

 

10+20 +50

Difference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George Bernard Shaw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Illustration of the aestheticism through analyzing one of Oscar Wildes works

【预习与探索】  Thomas Hardy;Virginia Woolf; D. H. Lawrence; James Joyce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Modernist Literature: Thomas Hardy; Virginia Woolf;

D. H. Lawrence; James Joyce; W.B. Yeats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Modernism

 

、教学理念

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流派。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知层面】  现代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教学内容

1. Thomas Hardy

2. Virginia Woolf

3. D. H. Lawrence

4. James Joyce

5. W.B. Yeats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Styles and features of modernist novels

【解决方法】讲授法

【教学难点】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modernism

【解决方法】讲解法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PPT 介绍

 

 

 

让学生了解 代主义文学作 和作品;培养 学生英语阅读 和赏析能力赏 能力。

 

5

 

1.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Modernist           Literature and the         essential spirit of          Modernism

2. Thomas Hardy

3Virginia Woolf,

D.H.Lawrence, James Joyce

4. W.B. Yeats

 

PPT 讲授现代主义意识 流,介绍作家 Thomas      Hardy  Virginia Woolf,    James Joyce

D.H.Lawrence

W.B. Yeats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by

 

 

 

 

 

 

10+20 +30+30 

 

识流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1. Make a contrast between Virginia Woolf and James Joyce and see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novel- writing

2.How does Lawrence understand sexual love?

习与探索】Absurd literature----Waiting for Godet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Modernist Literature:

Absurd literature---- Samuel Beckett (1906-1989)

 

  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时说明】2 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知识关联】:Modernism

 

、教学理念

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流派。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

【能层面】  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学的理解分析能力;

知层面】  现代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

 

、教学内容

Samuel Beckett (1906- 1989)Waiting for Godot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Features of Absurd literature

【解决方法】  讲授法

【教学难点】  Understanding of Waitingfor Godot

【解决方法】教师讲授为主,  课堂互动

 

、学科前沿

、教学过程与方

 

学环

 

教学内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计意图

 

间安排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PPT 介绍

 

 

 

 

让学生了解现代 主义文学作家和 品;培养学生英 语阅读和赏析能 力赏析能力

 

5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after WWII                      2.Introduction to The    Angry Young Man :       John James Osborne       (1929~1994)

3. Samuel Beckett and

Waitingfor Godot

 

PPT 讲授二战之后的英国状 况,绍作家 John James     Osborne Samuel Beckett 绍戏剧:

Look Back in Anger,然后赏 电影《等待戈多》片段, 分析荒诞戏剧的主题

 

 

 

 

10+30 +30+10

 

诞文学

 

提问总结学习内容

 

5

 

、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Watch the drama Waiting for Godot

【预习与探索】  Review what have been learned in this term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1)知识点掌握:对本节课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复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雨课堂测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传作业等,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