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科学超人”------ 尼古拉·特斯拉

据传闻,特斯拉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午夜,出生于一个名叫Smiljan村庄的塞尔维亚人家庭中。这个村庄位于奥地利帝国(今克罗埃西亚共和国)的 Lika Gospić附近。[4] 他的受洗纪录说明了他出生于 1856628 [N.S. July 10], 并由塞尔维亚东正教神父Toma Oklobdžija为他受洗。他的父亲名为Rev. Milutin Tesla,在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教区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里当神父。他的母亲名为Đuka Mandić,本身就是一位塞尔维亚东正教神父的女儿,并且非常擅长于制作家庭手工工具。她能背许多塞尔维亚史诗,但从未学过认字。[5]他的教父,Jovan Drenovac,是保卫军事边疆的陆军上尉。特斯拉为家中五个孩子之一,有一个兄弟(Dane,在尼古拉五岁时死于骑马意外)和三个姊妹(Milka, Angelina Marica)[6]1862年时他的家庭移居到Gospić。特斯拉在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瓦茨上学,并在1875年奥地利的格拉兹科技大学修读电子工程。在那里,他学习交流电的应用。至少有两份材料说明他在格拉茨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7][8] 然而他的学校却宣称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学位,他在大学一年级只上了第一学期的课,并且在那期间已经不听课了。[9][10]据他大学室友所说,特斯拉没有毕业。[11]1878年,他离开格拉茨并且与家里断绝了所有的联系。他的朋友以为他在Mura淹死了。他去了斯洛文尼亚的马尔博里,在那里他首次被聘为助理工程师一年。在这期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他的父亲一直劝他回到布拉格大学的Charles-Ferdinand分校,于是他于1880年到那里读了夏季学期。然而当他父亲死后,他离开了大学,只完成了一个学期
  特斯拉热衷于阅读各种书籍,记下整本书。他的记忆就像照相机一般(生动记忆。特斯拉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所经历的灵感的每一细节部分。在早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病痛折磨。承受着奇怪的痛苦,眩目的闪光时常会出现在他眼前,并伴随着幻觉。大多数时候,这些幻像有关于一个词或者一个即将闪现的念头;仅仅听到一个词,他就能想象这个物体的实际细节。现代的通感者也报告了相同的症状。特斯拉能够在试验制造以前在脑中详细的视觉化他的发明。这是一项如今被称为视觉思维的技巧。特斯拉也经常快速的回忆起发生在他早年生活的事,这种情况在他的孩提时代已经出现了。

  1908630,在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不仅附近居民惊恐万状,而且还涉及到其它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在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
  具体的发生的时间是早上7:17分,位置在北纬605309秒、东经1015340秒,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属俄罗斯联邦埃文基自治区 )。其破坏力后来估计相当于1500-2000万吨TNT炸药,并且让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由树根至树梢全部被碳化。
  大约当地时间早上7:15分左右,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若。数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稍后的冲击波将附近650公里内的窗户玻璃震碎,并且观察到了蕈状云的现象。这个爆炸被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站所记录,其所造成的气压不稳定甚至被当时英国刚发明的气压自动记录仪所侦测。接下来几个星期,欧洲和俄国西部的夜空有如白昼,亮到晚上不必开灯读书。在美国,史密松天文物理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和威尔逊山天文台(Mount Wilson Observatory)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现象至少数个月。
  如果这个物体撞击地球再迟几小时,那么这个爆炸应该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区,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当时俄国的沙皇统治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力对此组织调查。人们笼统地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派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他们宣称,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陨星造成的。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也没有找到陨石。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因此,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缺乏证据,库利克又两次率队前往通古斯考察,并进行了空中勘测,发现爆炸所造成的破坏面积达20000多平方公里。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如爆炸中心的树木并未全部倒下,只是树叶被烧焦;爆炸地区的树木生长速度加快;其年轮宽度由 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区的驯鹿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枣癞皮病等等。不久二战爆发,库利克投笔从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苏联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二战以后,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194512月,他到达广岛,四个月前美国在这里投下了原子弹。看着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爆炸中心受破坏,树木直立而没有倒下。
  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辐射烧伤造成的。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
  特别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看上去与广岛上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
  此论一出,立即在前苏联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应。支持者和反对者不乏其人。索罗托夫等人进一步推测该飞船来到这一地区是为了往贝加尔湖取得淡水。还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区驯鹿所得的癞皮病与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进行核测验后当地牛群因受到辐射引起的皮肤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区树木生长加快,植物和昆虫出现遗传性变异等情况,也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况相同。
  五、六十年代,前院多次派出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认为是核爆炸的人和坚持陨星说的人都声称考察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于没有找到中心陨星坑的情况,有人认为坠落的是一颗彗星,因此只能产生尘爆,而无法造成中心陨星坑。
  1973年,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个小型黑洞运行在冰岛和纽芬兰之间的太平洋上空时,引发了这场爆炸。但是关于黑洞的性质、特点,人们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问。因此,这种见解也还缺少足够的证据。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谜仍未解开。
  另一种可能,则是由于尼古拉-特斯拉的实验造成的。(200961617日晚10点中央十套〈人物〉栏目播放的,实在是莫名其妙。)
  作为科学上的巨匠,特斯拉本人并未获得与之相称的荣耀。但特斯拉是开启电与磁之门的人,是现代电子工程的先驱,并带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撇开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认为对机器人、弹道学、资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有贡献。包括我们使用的互联网,也是其贡献之一。抛开这些伟大的贡献,我们来谈谈现在仍未被应用的一个伟大发明。
  1889年他更发明了「无线传电方法」。于是在美国科罗拉多泉 (Colorado Spring)建设实验室开发及研究此项「无线传电」技术,即是将现时的低频(5060Hz)高压电流转化为「高频电流」,然后再经由空气作为传送媒介来输电。此项「无线传电」技术不单省却了输电电缆的成本,更可以免去输电时因电阻所致的损耗。经过八个月的研究后,特斯拉便决定在长岛(Long Island)试建首座名为「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的电力发射塔。
  该「线圈」其一特性,是能够生产出既高频又低电流的「高压交流电」。这种「高频电流」可经由空气作远距离的「无线传电」达至另一个「接收器」处,并且对人体绝无不良影响。特斯拉发现了「高压电流」原来转化为「高频的高压电流」后,则可以无限地将电力输送。「特斯拉线圈」(Tesla Coil)正是运用了这种「无线传电」技术的发明,甚至它就是一种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免费能源」了。
  特斯拉主持的一个命名为「沃登克里弗计划」(Wardendyffe Project)的构思就是在美国长岛(Long Island)建设一座足可输出100万匹「交流电流」的「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结构基本上,由一个感应圈、两个特大电容器和一个线圈互感器所组成。
  该「线圈」其一特性,是能够生产出既高频又低电流的「高压交流电」。这种「高频电流」可经由空气作远距离的「无线传电」达至另一个「接收器」处,并且对人体绝无不良影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特斯拉更展示经由「特斯拉线圈」输出的「高频电流」流经自己的身体,而使一颗「无线灯泡」发亮。
  特斯拉在国会的听证会上提到:他已经可以让强大的电力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释放出来。。。。而通古斯大爆炸是否是特斯拉的一次实验呢??
  抛开关于通古斯的无端猜测,无线传电技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应用呢?
  令人惊讶的是,当时只有很少的科学家对这个冲击感到兴趣,大概是因为通古斯地区过于偏远。就算当时有任何对这地区的调查,那些记录也应该会在接下来混乱的时代遗失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和俄国内战。
  现存第一个对此地区最早的调查已经是几乎20年后了。1921年,俄罗斯科学院 (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的矿物学家Leonid Kulik到达通古斯河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调查当时陨石撞击的确切地点。他用陨石上的铁可能解救苏联工业的理由,说服苏联政府对科学调查队给予资金。
  Kulik的调查队在1927年终于找到爆炸地点。让他们惊讶的是,没有发生任何陨石坑。烧焦枯死的树横跨了大约50公里。少数靠近爆炸中心的树没有倾倒,它们的树枝和树皮则被脱去。倾倒的树则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倾倒。
  接下来10年,有另外3支队伍被派到这一地区。Kulik发现一个小沼泽可能是陨石坑,但在排光其中的水后,他在底部发现一些树木残支,所以确定那不是陨石坑。1938年,Kulik又找人来空照整个区域,显示树是以一个像蝴蝶的巨大形状倾倒,然而他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陨石坑。
  5060年代的调查队在这个地区发现了极小的玻璃球洒在土地上。化学分析显示球内含有大量的镍和铱在陨石中常见的金属,而且也确定它们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另外由 Gennady Plekhanov所领导的研究队发现并没有辐射异常的迹象,这表示这并不是自然的核自爆现象。

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特斯拉除了在电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曾经说过他可以将地球一分为2。早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1935 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然后,他将井口堵塞好,并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就会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当时的一些杂志评论说: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诱发的地震,几乎将纽约夷为了平地。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实验。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这也更为特斯拉造就了一份神秘色彩。
  虽然特斯拉天生奇才,但是命运弄人,特斯拉的际遇比较坎坷,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乖僻,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明显地低于了他的历史成就。特斯拉于1943年孤独地死在酒店。
特斯拉的葬礼于1943112在纽约城曼哈顿的圣约翰座堂举行。他的身体被烧成灰,他的骨灰于1957年被带去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柏尔格雷德,被安葬于柏尔格雷德的Nikola Tesla博物馆,直到今天。
由于他的研究的潜在重要性,特斯拉的家人和南斯拉夫大使馆一直努力从美国当局取回这些物品。最终,他的侄子Sava Kosanoviċ取得了他的一些私人物品的所有权,这些物品现在陈列于Nikola Tesla博物馆。

我坚持认为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是Nikola Tesla的实验造成的.因为按照Nikola Tesla之前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地震、闪电和爆炸都可以被人为制造出来。而小规模的地震Nikola Tesla只通过地表下一个小小的井就已成功制造出来,这之后他所做的是完善自己的实验而已...也正是因为包括通古斯大爆炸的原因,Nikola Tesla所掌握的技术足以毁灭他所希望毁灭的国家,他拥有掌握一个政权和国家命运的能力,也难怪在他去世以后他身后的更多秘密被美国FBI人为地进行了掩盖,似乎他已经从人间消失了根本没有来过一样,以至于很多人只熟悉爱因斯坦和爱迪生而对Nikola Tesla感到陌生。不然我们生活的世纪的科技力量将可能因为Nikola Tesla被广为熟悉而可能还可以提前几个世纪。
自称是“50多岁的物理系一年级学生的澳大利亚男子彼得·特伦有一项特殊爱好,在家中自制闪电。

1.此图名叫现代思想家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

2.危险!不要擅自在家尝试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

3.使用泰斯拉线圈产生拱形闪电……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

4.把它们连接在一个机动臂上,看起来就像一个炽热的晕轮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

5.他最惊人的实验之一,使用泰斯拉线圈保护汽车。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2)

6.彼得·特伦使用泰斯拉线圈作实验35年了。他把这种效果叫做索伦之眼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2)

7.他再创了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

8.使用彩色滤光片创造红光闪光和电流。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2)

9.不满足只闪烁一种颜色,增加一种快速旋转色轮创造五彩缤纷的光线秀。

10.彼得的泰斯拉线圈产生了极其高的电压——高达50万伏。

11.特斯拉线圈是科学家尼克拉·特斯拉约1891年发明的。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3)

12.直到20世纪20年特斯拉线圈才得以商业应用,可用于无线电报的火花式无线电发射器和电疗

澳大利亚男子家中自制50万伏闪电(组图)(3)

特斯拉线圈制作教程


成品:

 

下面将把该特斯拉线圈分解成五部分来介绍:放电终端、次级线圈、初级线圈、初级电容阵列,打火器。


1.特斯拉线圈放电终端的制作
在这部分的制作比较简单和随意,我这里介绍一种比较成熟和简易的制作方法,也就是最常见的环型放电终端。
主要材料:
1.  4寸直径的燃气热水器通风管,(就是那种全金属的可弯管,家里有燃气热水器的一看便知)如图
        
2.      7寸直径的平底金属盘(用来做派的),其他类似金属物也可,关键1.平底 2.金属    如图:

3.      包裹金币巧克力的那种较厚的铝箔
首先将平底金属盘底对底用螺丝固定如上图,接着将铝管盘成圈状,使其正好能卡在平底金属盘制作的骨架上如图:

铝管的接口处用铝箔封口如图:

接线点定位图:

组装好的成品如图:

2.特斯拉线圈次级线圈的制作
特斯拉线圈中的次级线圈是整个特斯拉线圈中制作最耗时耗神的部分.
需要如下材料:
1.高质量漆包线,线的直径从以下选择:
----------------------------------------------------------------------------------------------------
                                             漆包线规格表
-----------------------------------------------------------------------------------------------------     
标称直径(mm)    美规(AWG)   英规(SWG)    每米电阻(Ro/Ω*m-1)    每米重量(g) 

0.250                     30                 33               0.3345                     0.4367
0.280                     29                 32               0.2676                     0.5477
0.315                     28                 30               0.2121                     0.6932
0.355                     27                 29               0.1674                     0.8805
0.400                     26                 27               0.1316                     0.9825
0.450                     25                 26               0.1042                     1.4148
0.500                     24                 25               0.0846                     1.7466
0.560                     23                 24               0.0673                     2.1910
0.630                     22                 23               0.0534                     2.7729
0.710                     21                 22               0.0420                     3.5219
0.800                     20                 21               0.0331                     4.4714   
------------------------------------------------------------------------------------------------------
2. 聚氯乙烯管材,直径15厘米,最少2,普通的五金店都有的卖,但都比较长,一根都4以上的。
厚度的话,自己感觉结实就好。
3.要用木头制作一个绕线架.还要制作两个圆片用来穿在圆筒两边,再在圆片中间打眼,穿入中心轴,架到线架子里面就可以绕线了,本系统大约绕900~1000匝就适合了.总线长大约在500m左右,但市面上大多是论斤卖,所以你得先把它换算成重量后再出门买~.
聚氯乙烯管材:

优质漆包线:

固定圆桶所制作的圆盘:

安装到绕线架上的次级线圈:

次级线圈下接头(接地线):

次级线圈上接头(接放电终端):

3.特斯拉线圈初级线圈的制作
在本特斯拉线圈的设计中初级线圈采用铜管绕制成蚊香状.铜管是用于汽车,供热,中央空调中的那种管壁较厚的承压铜管.直径8毫米大约绕制9-10(大约需要9)
铜管如下图(要尽可能选择外表光滑无锈无伤的):

铜管盘成如下图:

这样盘成的主线圈可以适用于6英寸到8英寸的次级线圈。
初级线圈支架用5毫米厚的软塑料板(非脆性塑料),例如塑料刀板。

将其按等距离打眼,大小要依铜管直径而定,如图:

底座选用普通中密度板就可以了,这个底座还有用,将来底下要放其它东西.也尽可能加工好。
接下来把铜管和塑料支架穿起来如图:

内圈接头部分,将中密度底版在相应地方开孔引出一个接头如图:
从上看:

从下看

再找一截铜管做为接地保险,注意,不可闭合!如图安装:

找个保险丝座,做成滑动接头,调试时非常好用,如下图:

顺便提一下,主线圈不一定都是那种形状,还有其他的,例如:

4.特斯拉线圈初级电容阵列的制作
在特斯拉线圈中,有一个好的电容是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电弧的能量都是由电容直接提供。
在诸多电容中,高压电容可以说是最理想的,但一般很难买到,价格也贵,所以只能将就着使用普通无极性电容了。为了达到所需的耐压和容量必须将其进行串联和并联。
需要准备的材料:
1.无极性电容,(聚乙烯,聚丙烯,CBB电容 )一般常见高压电容规格主要有:1600v- 0.047uf  , 1600v- 0.068uf两种;电阻 10兆欧  如下图:

2.有机玻璃板
3.塑料螺丝
步骤:1.首先计算所需要的电容个数和排列方式根据以前提到的变压器匹配计算得到电容量为0.0318uf    10kv
手头电容规格为1600v-   0.047uf(此处注意:电容的耐压标示都是制 直流 ,而且电容器交流耐压与电容材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能简单认为只要将直流耐压值除以1.414 就得到交流耐压值.)
从寿命和安全性角度出发,建议将每电容分压值定为450v~ 
则得到整个电容阵构成为:22串一链,14链并联,一共308支电容电阻
电阻的用途是为了当停止使用时对电容中的残留电荷进行放电,使用方法就是每支电容都要并联一支10兆的电阻(1/4~1/2w)**安全提示**若没有放电电阻,则电容阵中储备的能量将可能存在很久而对人身造成伤害!
下图显示了一个电容链,它是蛇行排布的:

注意!电容之间不要紧密接触!要留有一定空隙如图:

层与层之间要用4mm厚的有机玻璃隔离,每层包含两个链;
固定使用塑料螺丝(一般都叫尼龙螺丝),如图:

每层都有各自的接口使之成为独立可使用的单元如图:

说实话,这样的电容陈列做起来太烦琐了,建议有条件的朋友选用高压电容来做,那样就简洁多了:
5.特斯拉线圈打火器的制作
制作打火需要以下材料:
1.200mm直径pvc管材,400mm
 2.90mm,直径20mm铜管若干
3.双头螺丝 若干(是铜管数目两倍)

打火器其实相当于一个开关器,未打火时能量由变压器传递到电容阵,当电容阵充电完毕时两极电压达到击穿打火中的缝隙的电压时,打火器打火,此时电容阵与主线圈形成回路,完成L/C振荡进而将能量传递到次级线圈.
制作步骤:
1.先将铜管打眼,如图:

2.再在pvc管上打眼后,将铜管固定在pvc管内部如图:

3.组装后:

    为了根据需要调整放电间隙,每相邻螺栓代表1mm的放电缝隙(螺栓即为接线柱),这样安装只要变换接线柱就可以很方便的根据你的设计电压进行调整了.
    打火器工作时发热很严重,30秒就得停5分钟,故需加装风扇。打火器中间还要找个东西堵一下,以改善风道。最后,弄个盒子把低部封好,如下图:
内部:
image 
整装后:
以上介绍仅供参考,祝各位成功。

 

 

特斯拉线圈实验 [原]
 

 出于对闪电的痴迷,一直都乐于制作各种高压发生装置,由于主要以变压器为升压主体,所以一直都没突破10cm的放电距离。从观赏性角度来说这效果不甚理想,总有缺憾感。直到前不久,在电视上发现了一件神奇装置----特斯拉线圈,那种炫烂的放电效果可谓完美啊,而且原理简单,且用料普通,个人制作完全可行。就此开始了我的特斯拉线圈实验。想来容易做来难,特斯拉线圈原理是简单,但要真正吃透绝非易事。初期制作算是走了不少弯路,走走停停的。后来,才渐渐理清思路,总算有点拿得出的效果了,先秀一下。
   实验地点:自家楼顶;
  傍晚初试:    
   夜间定点放电(距离>1m):
          夜间定点放电2(距离>1.1m):
      image 
    大体尺寸:
      image   目前实验走的是DRSSTCDouble Resonant Solid State Tesla Coil )路线,由于一些器件暂时买不到,电路还欠完善,所以设计功率较小,目前应该不到1KW
                各项参数:
        初级电感:15uH(四匝左右);
        初级电容:140nF
         (初级回路谐振频率:110Khz
        初级回路工作频率:120KHZ
        次级电感:44mH
        放电顶端电容:40p
         (次级回路谐振频率:120Khz
                放电频度100BPS
        脉冲宽度300uS
        耦合系数:0.6~0.08
        初次级采用不同谐振频率是参考国外那个STEVE的做法,毕竟他做的实验(DRSSTC)比较多,效果最好,而且目前我也缺乏比较有力的理论指导,先找个切入点吧。


实验日期:07-06-17 
        最近借助仿真软件做了大量的数据仿真,实验的方向开始变得清晰,有理可依了(有时间我会写到其他日志上)。大量仿真结果显示:当初次级采用相同谐振频率时,功率管利用率最高。于是,在这次实验里我把之前的参数做了修改,具体如下:
        初级电感:11.5uH(三匝半左右);
        初级电容:220nF
        (初级回路谐振频率:100Khz
        初级回路工作频率:100KHZ
        次级电感:55mH
        放电顶端电容:46p
        (次级回路谐振频率:100Khz
        耦合系数:0.04~0.06
         放电频度100BPS
        脉冲宽度150uS
        结果:放电距离也超过了1.1,脉冲宽度却只要150us
        疑惑:根据我的仿真数据,两次的输出功率都不比STEVE那个DRSSTC-1小,但放电距离却只有1.1,他的则达到1.7,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初步推断,问题应该出在初级电容上,我的电容阵列是用CBB21104/630V)电容做的,十个十个串后再并联,说起来这也是无奈的做法,本地根本买不到那种进口的高压电容,国产的也很少。CBB21本来损耗就大,而且现在多个串联,只能临时实验用,连续工作10秒就非常热,再10秒估计非爆不可。接下来时间要先解决电容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