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化工分离过

 

 

 

 

 

 

 

 

 

 

授课班级:化工15级3,4

    时:    48学时         

授课教师:   李翠华        


姓名

李翠华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48

使用教材

化工分离过程    陈洪钫、刘家祺编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对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 计算的学习和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建立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工相关专业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具体目如下:

1)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基本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及节能的基本思路,能应用于实际工程分离问题进行分析。(毕业要求2

2)具有根据具体的分离任务和分离要求,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设计合理的分离顺序、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分离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分离操作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3

3)具有应用分离理论对复杂实际分离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分离方案,并计算获得正确的分离操作条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毕业要求4

2. 基本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把握好教学进度,对讲述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新、补充,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及时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意见,根据情况加以改进。学习本课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分离技术和分离方案选择的能力

(2)工程设计能力

(3)强化改进分离操作的能力

(4)分离过程开发或科学研究能力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第1章

2

第2章

单级平衡过程

8

第3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8

第4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6

第5章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4

第6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6

第7章

其它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4

 

48

 

 

 

 

 

 

 

 

 

 

 

 

 

 

 

 

 

 

 

 

 

 

 

 

 

 

 

 

 

 

 

 

 

 

 

第一讲  绪论                                          

1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

毕业要求2

2、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毕业要求2

3、掌握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毕业要求2

 

 

 

第一章  绪论

了解分离工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分离过程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化工分离操作过程。理解工业上常用的分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一些典型应用实例。

1.1 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1.3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1)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掌握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征,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过程的原理。

3)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难点:掌握分离过程的分类与特征,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过程的原理。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两类

毕业要求2

2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剂类型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讲  单级平衡分离                                    

1.掌握相平衡条件、汽液平衡关系式、相平衡常数的含义。      毕业要求2

2. 初步掌握相平衡常数的两种计算方法和特点(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活度系数法计算气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和四种简化情况。

毕业要求2

 

 

 

第二章  单级平衡分离

化工热力学课程有关相平衡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了解化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多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即各种单级平衡过程的计算问题。

2.1 相平衡

2.1.1 相平衡关系

2.1.2 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状态方程法

二、活度系数法 

活度系数法计算气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和四种简化式。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多组分物系的相平衡条件;相平衡常数;

2初步掌握相平衡常数的两种计算方法和特点

难点:

多组分非理想体系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1相平衡关系可用几种方法来表达。毕业要求2

2就活度系数法计算气液平衡常数的通式,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1)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2)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3)气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

4)气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三讲  单级平衡分离                               

1)掌握并能用活度系数法计算混合物中组分的汽液平衡常数。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掌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温度的计算方法,能对多组分物系进行Ki与组成无关的泡点温度的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第二章  单级平衡分离

2.1汽液相平衡及其计算

2.1.2 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例题讲解:活度系数法计算气液平衡常数

2.2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2.1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一、泡点温度的计算

1)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泡点温度计算

四种计算方法:一般试差法、相对挥发度法、修定平衡常数法、电子计算机法。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                    1掌握并能用活度系数法计算混合物中组分的汽液平衡常数。
  2.                    2掌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温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

                        1多组分物系进行Ki与组成无关的泡点温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 泡点方程是什么?如何计算泡点温度?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作业题:P50-51, 习题2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习题4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四讲  单级平衡分离                                   

1  熟悉多组分物系Ki与组成有关的泡点温度的计算过程

毕业要求2

2  掌握活度系数法计算混合物的泡点压力的计算方法。毕业要求2

3、掌握多组分物系的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的计算方法,能对多组分物系进行Ki与组成无关的露点温度的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第二章  单级平衡分离

2.2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2.1泡点计算

2.2.1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一、泡点温度的计算

1)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泡点温度计算

2.2.2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1)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点温度计算方法

2)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Ki与组成有关的泡点温度的计算、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的计算。

难点:Ki与组成有关的泡点温度的计算、露点温度和露点压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 露点方程是什么?精馏塔顶温度如何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作业题:P51, 习题7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五讲  单级平衡分离                            

1  掌握汽液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闪蒸过程的计算, 掌握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的方法和混合物相态的判别。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本章小结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第二章  单级平衡分离

 

2.3闪蒸过程的计算

2.3.1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

一、汽液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闪蒸过程的计算

1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的方法

2)以例2-8介绍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掌握绝热闪蒸过程的计算。

 

本章小结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闪蒸方程;汽液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闪蒸过程的计算。

2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的方法和混合物相态的判别

难点:汽液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闪蒸过程的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 如何核实闪蒸问题是否成立毕业要求2

作业题:P51, 习题1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六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  掌握多组分物系设计变量的含义。毕业要求2

2.  掌握单元及装置的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毕业要求2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通过学习和应用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掌握多组分或复杂物系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

3.1设计变量

什么是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的定义式。

3.1.1单元的设计变量

固定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

3.1.2装置的设计变量

     简便确定装置的设计变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常用化工生产操作单元、装置和过程的设计变量的确定。

难点:常用化工过程设计变量的确定。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作业题:

P115  习题3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七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掌握多组分精馏过程的操作特点,轻、重关键组分和非关键组分的概念、清晰分割的概念。毕业要求2

2.掌握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塔内的流率、温度和浓度分布特点。毕业要求2

3.掌握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的概念,最小回流比条件下的恒浓区的概念。毕业要求2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2多组分精馏过程

3.2.1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一、关键组分

轻、重关键组分,轻、重非关键组分,中间组分;

清晰分割的概念。

二、设计计算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复杂性

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塔内的流率、温度和浓度分布特点。

3.2.2 最小回流比

     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概念。最小回流比条件下的恒浓区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分析

难点:普通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分析及物料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1、什么是关键组分?非关键组分?分配组分与非分配组分?非关键组分是否就一定是非分配组分?毕业要求2

2、什么是清晰分割?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八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    掌握最小回流比的计算方法。毕业要求4
  2. 掌握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的计算,芬斯克方程,清晰分割法进行物料衡算的方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2多组分精馏过程

3.2.2 最小回流比

掌握用恩特伍德公式计算最小回流比的方法

3.2.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1)芬斯克方程

2)清晰分割法进行物料衡算

3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1)利用芬斯克方程计算最少理论塔板数

2)清晰分割法进行物料衡算;

难点:1)利用芬斯克方程计算最少理论塔板数

2)清晰分割法进行物料衡算,非关键组分分配的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作业题:P116 第7题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九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掌握查图法得到多组分精馏塔理论板数和确定进料位置的方法;能对多组分精馏过程进行简捷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2. 掌握特殊精馏、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含义毕业要求2;掌握萃取精馏的原理、流程、萃取剂的选择性及其作用。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2多组分精馏过程

3.2.4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

查图法得到多组分精馏塔理论板数;确定进料位置的方法;

3.3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特殊精馏、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含义。

3.3.1 萃取精馏

一、萃取精馏流程

二、萃取精馏的原理和溶剂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1)简捷计算法确定多组分精馏过程的理论塔板数和进料位置的方法。2)掌握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流程、萃取剂的选择性及其作用。

难点:简捷法确定多组分精馏过程的理论塔板数和进料位置的方法;萃取剂的选择性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  简捷计算法确定多组分精馏过程的理论塔板数和进料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毕业要求2

补充习题:12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2、萃取精馏的原理是什么?萃取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提高溶剂的选择性?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 熟悉萃取剂的一般选择原则:极性、能否生成氢键。

毕业要求2

2.掌握萃取精馏流程中塔内流量分布的特点毕业要求2,塔内溶剂浓度分步的特点毕业要求2,萃取精馏过程的简捷计算方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3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3.3.1 萃取精馏

二、萃取精馏的原理和溶剂的选择

萃取剂的一般选择原则:从极性何能否生成氢键方面考虑。

三、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塔内流量分布的特点,塔内溶剂浓度分步的特点

四、萃取精馏过程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萃取精馏过程塔内流量分布和塔内溶剂浓度分布的特点。

         2)萃取精馏过程的简捷计算。

难点:

萃取精馏过程的简捷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            萃取精馏过程中塔内流量分布有什么特点?毕业要求2

2、            萃取精馏过程塔内溶剂浓度分布有什么特点?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一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掌握共沸物的特性毕业要求2,二元均相共沸物的特征和共沸组成的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的特征毕业要求2;了解三元系统相图的特点及计算毕业要求2

2.掌握共沸精馏过程共沸剂的一般选择原则毕业要求2,三角相图法确定共沸剂的用量的方法。毕业要求2

3.熟悉分离共沸物的双压精馏过程。毕业要求2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3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3.3.2 共沸精馏

1)共沸物的特性和共沸组成的计算

共沸物的特性,二元均相共沸物的特征和共沸组成的计算。

2)共沸剂的选择

共沸剂的一般选择原则,三角相图法确定共沸剂的用量的方法。

3)分离共沸物的双压精馏过程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掌握共沸物的特性和共沸组成的一般计算;

         2)掌握用三角相图法计算共沸剂的用量。

难点:

二元均相共沸物共沸组成的一般计算;三角相图法确定共沸剂的用量。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怎样用三角相图法来确定共沸剂的用量?毕业要求2

作业题:P11710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二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掌握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精馏的流程及简捷计算方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2.了解多元共沸精馏的不同类型的流程。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3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3.3.2 共沸精馏

4)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的精馏

一、流程特点

二、计算

5)多元共沸精馏过程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掌握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精馏的流程特点及简捷计算。

难点:

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精馏的流程特点及简捷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 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精馏的流程特点是什么?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作业题:P11712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三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掌握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的流程、特点,吸收塔内组分的分布特点。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2.掌握吸收因子的含义。毕业要求2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4 吸收和蒸出过程

3.4.1 吸收和蒸出过程流程

3.4.2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分析

一、吸收和蒸出过程的设计变量和关键组分

二、单向传质过程

三、吸收塔内组分的分布

四、吸收和蒸出过程的热效应

3.4.3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的简捷计算法

一、吸收因子法

吸收因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的流程、特点

2  多组分吸收塔内组分的分布特点。

3  掌握吸收因子的含义。

难点:无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当吸收效果不好时,可采取什么措施?能否用增加塔板数来提高吸收效率,为什么?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四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1. 掌握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计算的平均吸收因子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能用吸收因子法对多组分吸收进行简捷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2. 本章小结。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第三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分析与简捷计算

 

3.4 吸收和蒸出过程

3.4.3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的简捷计算法

一、吸收因子法

平均吸收因子法

二、蒸出因子法(了解))

3.4.4 化学吸收(略讲,自学)

本章小结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的平均吸收因子法简捷计算方法。

2  本章小结

难点: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的简捷计算方法。本章小结。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复习本章内容。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作业题,P11815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五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1.掌握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建立平衡级理论模型的基本方法:MESH方程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掌握逐板计算法从塔顶从上向下的逐级计算步骤、进料板位置的确定和计算起点的确定方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第四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4.1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一、MESH方程

二、变量的确定

4.2 逐板计算法

一、从上向下的逐级计算步骤

二、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三、计算起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1建立平衡级理论模型的基本方法,MESH方程法。

2逐板计算法从上向下的逐级计算步骤、进料板位置的确定和计算起点的确定方法。

难点:1)建立平衡级理论模型的基本方法。

2逐板计算法从上向下的逐级计算步骤、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平衡级理论模型是什么? MESH方程分别代表哪些方程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逐板计算法的计算起点如何选择?怎样确定适宜的加料位置?叙述从塔顶从上向下的逐板计算的步骤。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六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1. 掌握多组分精馏过程的逐级计算方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 掌握三对角线矩阵法的计算原理和三对角矩阵方程的托玛斯解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第四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4.2 逐板计算法

四、计算举例

例题4-1

4.3 三对角矩阵法

4.3.1 方程的解离方法和三对角矩阵方程的托玛斯解法

一、方程的解离

MESH方程解离求解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的变量。

二、三对角矩阵方程的托玛斯解法

用修正的M方程求解xi,j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多组分精馏过程的逐级计算方法。

1  三对角矩阵方程的托玛斯解法。

难点:

1)多组分精馏过程的逐级计算方法。

2)三对角矩阵方程的托玛斯解法。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作业题,P1484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七讲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1. 掌握多组分精馏严格计算的泡点法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步骤。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 了解流率加和法的适用范围和MESH方程解离求解变量的特点。毕业要求2

 

 

 

第四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4.3 三对角矩阵法

4.3.2 泡点法(BP法)

一、初值的确定

二、求解方法

三、精馏计算的步骤及计算框图(泡点法)

四、计算举例

4.3.3 流率加和法(了解特点)

适用范围,MESH方程解离求解变量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多组分精馏严格计算的泡点法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步骤。

难点:

多组分精馏严格计算的泡点法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步骤。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作业题:P1485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八讲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1. 掌握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毕业要求2
  2. 掌握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表示法及其影响因素。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3. 了解气液传质设备效率的估计方法。毕业要求2

 

 

 

第五章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5.1 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5.1.1 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5.1.2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效率的表示方法

二、影响效率的因素

5.1.3 气液传质设备效率的估计方法

一、经验法

二、机理模型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1影响气液传质设备能力的因素。

2)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表示法及其影响因素。

3)确定传质设备效率的经验方法和机理模型。

难点:1)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表示法及其影响因素。

2)确定传质设备效率的经验方法和机理模型。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实际板和理论板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毕业要求2

作业题:1、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毕业要求2

2、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表示法有哪些?影响气液传质设备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十九讲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1. 了解萃取设备的特性速度、临界滞液分率与液泛速度及塔径的计算。毕业要求2
  2. 了解影响萃取塔效率的因素。毕业要求2
  3. 了解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方法。毕业要求2

 

 

 

第五章  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5.2  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5.2.1 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塔径

一、设备的特性速度

二、临界滞液分率与液泛速度

三、塔径的计算

5.2.2 影响萃取塔效率的因素

5.2.3 萃取塔效率(简单讲)

5.3  传质设备的选择

5.3.1 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

5.3.2 萃取设备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影响萃取塔效率的因素。

难点:无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  影响萃取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十讲  分离过程的节能                              

1. 掌握分离的最小功的含义毕业要求2掌握等温分离的最小功的计算方法。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2. 掌握非等温分离的最小功和有效能的含义、净功消耗和热力学效率的计算。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6.1 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分离的最小功的含义。

6.1.1等温分离的最小功

一、分离理想气体混合物

二、分离低压下的液体混合物

6.1.2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

6.1.3净功和热力学效率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等温分离的最小功的计算方法。

2)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的计算。

难点:1)等温分离的最小功的计算方法。

2)非等温分离和有效能的计算。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1分离的最小功的含义是什么?毕业要求2

作业题:P2022题。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十一讲  分离过程的节能                              

1. 掌握引起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原因。毕业要求2

2. 掌握精馏过程的节能技术。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6.2精馏的节能技术

6.2.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

原因:压差、温差、浓度差;

措施:降低压差、减少温差、减少浓度与平衡浓度差。

6.2.2  多效精馏

6.2.3  低温精馏的热泵

6.2.4  设置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精馏

补充:多股进料和侧线采出。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引起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原因

2)精馏过程的节能技术。

难点:无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节省精馏过程能耗有哪些措施?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十二讲  分离过程的节能                              

1. 了解简单分离塔分离顺序数的确定毕业要求2;掌握简单分离塔分离顺序的经验法则,能用分离顺序的经验法则对多组分混合物的简单分离初步设计分离塔序。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2. 了解复杂塔的分离顺序毕业要求2

 

 

 

第六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

6.3分离顺序的选择

6.3.1简单分离顺序的合成

一、分离顺序数

二、确定分离顺序的经验法

6.3.2复杂塔的分离顺序

结合例题讲解,能用分离顺序的经验法则对多组分混合物的简单分离初步设计分离塔序。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  了解简单分离塔分离顺序数的确定;

2  掌握简单分离塔分离顺序的经验法则

2了解复杂塔的分离顺序

难点:1掌握简单分离塔分离顺序的经验法则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

1试列举确定多组分分离顺序的经验法所包含的主要规则。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十三讲  其它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1. 了解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常用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毕业要求2
  2. 了解吸附分离过程的原理和特点。毕业要求2

 

 

 

第七章  其它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7.1 膜分离技术

7.1.1 分离用膜和膜分离设备

一、膜的种类   二、膜分离设备

7.1.2 反渗透

7.1.3 超滤

7.1.4 电渗析

7.1.5 气体膜分离

7.1.6 液膜分离

7.2 吸附分离

7.2.1 吸附原理和吸附剂

7.2.2 吸附平衡

7.2.3 吸附速率

7.2.4 吸附分离工艺简介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各种常用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2)吸附分离过程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

1)各主要常用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2)吸附平衡、吸附速率及吸附分离工艺。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思考题:

1、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毕业要求2

2、吸附和脱附共包括哪几步过程?毕业要求2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二十四讲  其它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1. 了解反应精馏等其它新型分离技术,分离过程的一般选择原则毕业要求2
  2. 对各章节大纲要求了解、掌握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第七章  其它分离技术和分离过程的选择

 

7.3反应精馏

其它新型分离技术补充

7.4 分离过程的选择

 

各章总复习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

1)各章节要求掌握的主要概念、理论等

2)各章节要求掌握的重要计算等

难点:

1)各章节要求掌握的主要概念、理论等

2)各章节要求掌握的重要计算等

教学方法: 板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

复习各章主要内容、教材重点例题和作业题。 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