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实用人体解剖学   

任课班级  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任课教师      赵咏梅        

教学职称     副教授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  教研室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绪论

第一篇 运动系统------第一章  骨学

教学

目的

1. 掌握躯干骨的形态、构造。

2. 了解四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

3. 掌握四肢各骨主要形态。

4. 掌握颅底内面观的重要裂孔,骨性鼻腔的构成及鼻旁窦的开口。

5. 掌握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绪论                                              30´      

2.骨学总论                                          30´     

3.躯干骨                                            50´    

4.四肢骨                                            30´    

5.颅骨                                              4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1. 骨的分类形态、构造。

2.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孔椎管椎间孔的概念。

3. 颅骨的分类、名称及位置。

难点:骨学名词多,难记忆。

对策:1.归纳、总结并重复记忆。

      2.对照图谱及骨架学习。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及理化特性?

        2.如何理解椎孔、椎管及椎间孔的关系?

        3.胸骨角及其临床意义?

        4.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一篇 运动系统------第二章 骨连结

                第三章 骨骼肌

教学

目的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它们的分类

2.熟悉椎间盘及脊柱主要韧带的名称、位置、功能。

3.熟悉上下肢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掌握肌的形态、构造及全身肌肉的配布和全身重要的肌性标志。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关节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10´          

2.躯干骨的连结                                20´          

3.四肢骨的连结                                30´          

4.头颈肌及躯干肌                              30´          

5.上肢肌                                      50´          

6.下肢肌                                      4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1.关节的构造、椎间盘、骨盆、肩肘髋膝关节。

2.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和作用

3.体表重要的肌性标志和腱性标志

难点:1.骨盆、肘关节及膝关节。

2.肌肉多难记忆。

对策:1.用肢体语言及形体动作来讲述关节的运动形式,直观易懂。

2.归纳、总结并重复记忆。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骨盆的组成?

        2.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3.膈的裂孔及穿经结构?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二篇 内脏------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三章  呼吸系统

教学

目的

1.了解内脏的概念、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其结构。

3.熟悉肝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排出途径。

4.了解胰的形态、位置、胰液排出途径。

5.熟悉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主要功能。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消化道                                       40´       

2.消化腺                                       40´      

3.呼吸道                                       30´       

4.                                           40´       

5.胸膜和纵隔                                   3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1.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排出途径。

      2.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3.喉的位置、组成、喉腔的形态结构。

难点:喉的形态结构。

对策:1.借用肢体语言及板书线条图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

2.及时归纳并小结。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 1.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排出途径?

3.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二篇 内脏------第四章 泌尿系统

第五章 生殖系统

  第六章 会阴及腹膜

教学

目的

1.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熟悉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掌握输尿管的狭窄部位。

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4.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5.掌握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主要功能。

6.熟悉腹膜的分部、形成物及腹膜腔的概念。

7.掌握会阴的定义,分部及其内容。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泌尿系统                                  50´       

2.生殖系统                                  90´       

2.腹膜                                      20´       

3.会阴                                      2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1.肾的位置、形态结构,膀胱形态结构。

2.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功能。

3.大网膜、小网膜的位置、形态,会阴的概念。

对策:1.以问提为引子,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其学习兴趣,引起关注。

2.及时归纳并小结。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

2.精子的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受精卵的产生及胎儿娩出的途径?

3.腹膜腔与腹腔的区别?会阴、盆膈及尿生殖膈的概念?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三篇 脉管系统------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第三节  动脉

教学

目的

  1. 了解脉管系的组成及其功能意义。
  2. 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了解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3.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
  4. 重点掌握心的血液供应,掌握心包的结构。
  5.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全身各部的动脉主干名称、起止,体表能触搏动的动脉
  6. 熟悉全身各主要脏器的动脉供应。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 心血管系总论                              15´       

2.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50´               

3.心的传导系及血管                           30´              

4.心包                                       10´            

5.肺循环的动脉                               20´           

6.体循环的动脉                               55´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心的血液供应,动脉主干名称、起止。

难点:1.心包窦

      2. 血管走行复杂,名称多,难记忆。

对策:1.结合标本进行讲解;对于血管的走行,应抓住主干,顺藤摸瓜。  

2.多看标本,不要怕脏,多看才有印象。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心传导系的组成功能?

2.心的血液供应?

3.腹主动脉成对脏支?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解剖学习题集》

         进行填图练习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三篇 脉管系统------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四节 静脉

第二章   淋巴系统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

第四篇 感觉器------第一章 视器

                 第二章 前庭蜗器(位听器)

教学

目的

1.了解肺循环的静脉及头臂静脉的组成、行径及主要属支

2.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头、颈、上肢、下肢的浅静脉。

3.掌握下腔静脉的合成,主要属支,

4.掌握门静脉的组成、属支,特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

5.掌握淋巴干组成、两导管及其收集范围。

6.熟悉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

7.掌握视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掌握前庭蜗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肺循环的静脉                                10´          

2.体循环的静脉                                50´      

3.淋巴系统                                    30´       

4.内分泌系统                                  30´           

5.视器                                        30´       

6.前庭蜗器(位听器)                          3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1.上下肢的浅静脉;门静脉。

2. 眼球及耳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鼓室及内耳的结构。

对策:反复强调、及时小结。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与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

        2.胸导管的起止、行径、收集范围?

3.眼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五篇 神经系统------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中枢神经

                           第一节 脊髓     

                         第二节 脑

教学

目的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构造及功能掌握脑的位置、组成和各部的境界。

3.掌握脑神经的连脑部位。

4.掌握脑神经核,了解非脑神经核团。

5.掌握各脑的位置、外形、分叶(部)及功能,熟悉各脑室的连通。

6.掌握基底核的组成、新旧纹状体的组成和功能;重点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所含纤维的位置。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脊髓                                    30´              

2.脑干                                    50´             

3.小脑                                    30´             

4.间脑                                    30´              

5.大脑                                    4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脊髓的外形、构造,脑干外形;脑神经的连脑部位;大脑半球的机能定位和内囊。

难点:脊髓及脑干内构比较抽象,内容多     

对策: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并结合挂图、模型、版图等手段讲深讲透。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脑干由哪几部分组成?神经的连脑部位?脑神经核的分类?

        4.大脑半球分为哪几叶?内囊的位置、分部及所含纤维的位置?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用人体解剖学               班级:通识选修课班级TGZ1463

章节

题目

第五篇 神经系统------第三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四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教学

目的

1.掌握脑、脊髓三层被膜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物。

2.了解硬脑膜静脉窦名称、位置流向。脑室系统、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3.掌握脑动脉的来源、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其分支。

4.掌握脊神经和来源,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

5.掌握12对脑神经名称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况。

6.掌握躯体运动与内脏运动的区别。

7.掌握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节的区别和位置。

8.熟悉感觉及内脏传导通路。

教学

内容

时间

分配

                                      理论          

1.脑脊髓被膜                           50´           

2.脑脊髓血管                           20´                              

3.脑脊液循环                           10´          

4.周围神经系统                         60´           

5.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30´           

重点

难点

对策

重点:脑室系统、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脊神经及脑神经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硬脑膜静脉窦的流向;神经的走行及分布。

对策:实验时,对照挂图或图谱看标本,多看才能加深印象。

教学

组织

理论单班授课,实验在解剖学实验室分两组观看标本及模型。

教学

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充分利用板书、模型及标本实物进行理论讲解。

3.实验课,学生结合教材及挂图辨认标本,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解答问题等;之后,实验带教老师总结、示教。

思考题及

阅读

材料

思考题:1.脑和脊髓的被膜有哪几层?何谓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

2.大脑动脉环的组成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3.臂丛的主要分支有哪些?分布范围?

4.写出运动眼球的肌肉名称、作用及神经支配。

5.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阅读材料:《彩色人体解剖学图谱》

         《解剖学习题集》

        

 

任课教师:赵咏梅                               教研室主任:吴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