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种子质量检验标准与技术

种子质量是由种子不同特性综合而成的一种概念。农业生产上要求种子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和优良的种子特性。通常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可用真、纯两个字概括。播种质量是指种子播种后与田间出苗有关的质量,可用净、壮、饱、健、干、强六个字概括。

第一节  种子检验发展史和种子检验规程

一.  国际种子检验发展史

种子检验最早起源于欧洲。18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随着种子贸易的发展,曾发生奸商贩卖伪劣种子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为了维护正常种子贸易的开展,种子检验应运而生。1869年德国诺培博士(Dr. Friedrich Nobbe)首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种子检验实验室,并进行了种的真实性、种子净度和发芽率等项检验工作。他总结前人工作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了《种子学手册》并于1876年出版问世。从此,诺培博士就成为国际公认的种子科学和种子检验的创始人。

1871年丹麦建立了种子检验室。随后,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建立了类似的种子检验室。1876年美国建立了北美洲第一个负责种子检验的农业研究站。1897年美国颁布了标准种子检验规程。在本世纪初叶,亚洲和其他洲的许多国家也陆续建立了若干种子检验站,开展种子检验工作。

1906年在德国举行了第一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190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了北美洲官方种子分析者协会(简写AOSA)。1921年欧洲种子检验工作者在法国举行了大会,成立了欧洲种子检验协会(简写 ESTA)。1924 年全世界种子检验工作者在英国举行第四次世界大会,正式成立了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简写 ISTA)。 ISTA 成立70多年来,已先后在世界各地召开了25次世界大会,制订并多次修订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建立种子技术培训中心,举行种子科技的专题技术培训,编写出版种子刊物和手册等等,对世界种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此同时,1885年德国的哈斯(E. O. Harz)编写出版了《农业种子学》。1922年德国的威特曼克(Wittmach)也编写出版了《农业种子学》。1932年日本的近藤万太郎综合了世界有关种子科学的成就,编写了《农林种子学》。1944 年美国的波特(R. H. Porter)总结了美国种子检验成就,编写出版了《农业和园艺种子品质检验》。1958年苏联的菲尔索娃总结了苏联种子检验技术,编写出版了《种子检验和研究方法》和《种子品质测定方法》等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世界种子检验科学的历史性文献和经典著作。

 

二、我国种子检验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根本没有专门的种子检验机构,当时的种子检验工作是粮食部门和商检机构代检。

19世纪50年代初,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种子检验机构和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有的良种公司也建立了简单的种子检验室,进行部分项目的检验工作。1957-1958年为适应农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组织浙江农学院等单位数名教师和检验人员在北京举办了种子检验学习班。同年又委托浙江农学院定期举办全国种子干部讲习班。同时积极引进苏联的种子检验仪器和技术,编写有关教材,开始了我国的种子检验工作。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8年国务院下发了《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文件以后,全国成立了种子公司,恢复和加强种子专业和技术培训。在1981年第一次种子协会大会上,成立了全国种子协会,并建立了种子检验分会和技术委员会。1984年制订和颁布第一个国家种子分级标准和种子检验规程。

随着国际种子科技交流的发展,先后邀请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和ISTA等机构的种子检验专家来华讲学,同时也派出我国专家出国进修,并开始翻译ISTA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有关书籍,引人国外先进和实用的种子检验仪器设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种子检验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种子检验专家重新修订了我国1984年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等效采用国际种子检验规程技术。1996年颁布了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学习和贯彻新规程的技术培训。并于1997年颁布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大大加强了我国种子检验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

我国从1995年提出和实施种子工程以来,农业部按全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和各省市种子管理站分别建立水稻、玉米、油料、大豆、蔬菜等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建立了国家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每年开展全国性和各省市的种子市场种子质量抽检工作,有力地强化了我国农业播种种子的质量,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的丰收。

 

第二节              扦样

一、扦样目的

从种子批或检验单位种子中,扦取少量有代表性的送验样品(平均样品),送到检验室供品质测定之用。

二、了解情况和种子批及检验单位的划分

(一)了解情况  扦样前应先向种子保管员了解种子、产地品种和数量等基本情况,在保管期间,是否经过反晒、捣囤并囤,熏蒸等处理,并察看仓库环境,堆存情况和整批种子品质情况,为正确扦样作好准备,供分批时参考。

(二)划分种子批和检验单位 

凡属同一生产单位的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季度收获、质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一批种子。当一批种子数量超过一定限量时,须划分若干检验单位。每个检验单位的数量规定如下:大、中粒种子(即稻、麦或大于稻、麦种类)20000kg小粒种子(小于稻、麦种类)10000kg为一个检验单位。超过此限量,另划检验单位。每个检验单位,分别扦取送验样品。

三、扦样方法

扦样可在装卸、进出仓、加工时或仓库里进行。

(一)袋装种子扦样法  首先根据一批种子的数量决定扦样的袋数。具体扦取袋数见表5—1。

表5—1    扦样袋数

种子袋数

扦样袋数

1-9

10-15

16-25

26-35

36-49

50-64

65-80

81-100

101-120

120以上

每袋

10

12

15

17

20

23

25

27

30

在调种数量大,任务紧迫时,可酌情减少扦样袋数,但不能低于总袋数的5%。

    堆垛的扦样点应均匀地在上、中、下各部位设立扦样点,一般分布形式如图5—2。

对于不是堆垛状态的种子袋,可平均分配,间隔一定袋数扦样。扦样方法是,中、小粒种子用袋装扦样器从袋口一角斜插向袋的另一角。插入时,扦样器凹槽朝下,待扦样器全部插入后,再将槽口转上抽出,或从柄孔流出种子。大粒种子,可采用相应扦样器或倒包、徒手扦样等方法取样。但必须注意,每点扦样数量应大致相等。

 

(二)散装种子扦样法

1.分区设点  在已划分的检验单位内,按种子堆顶面积大小划分若干检验区,每区面积不超过25㎡,区的中心和四角(距边缘50㎝)各设一点,共5个扦样点。在同一检验单位内相邻区的角点,可以共用,如图5—3。

2.按堆高分层  种子堆高不到2m时,分上、下两层,堆高23m时,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顶面以下1020处,中层在种子堆的中部,下层在距底部510处。

3.扦取方法  分层定点后,用散装扦样器由上到下逐层扦取初次样品。

(三)圆仓(围囤)扦样法  分层和扦样方法与散装相同。每层在内、中、外三处设点,内点在圆仓的中心,中点在半径的

1/2处,外点距仓边30处,共设5点,见图5—4。

 

(四)输送流扦样法  在种子加工或机械化仓库扦样时,可在种子输送流中,按种子数量和输送速度,用取样勺或自动装置,定时和定量从输送流横向截取。

(五)薯类取样法

 1.袋装种薯按扦样数量(表5-2),倒包取样。

 2.在种薯进窖前和出窑时,按表5—2数量徒手取样。

——————282————————————接282页扦样后,可用机械分样器或四分法从混合样品分取两份送捡样品。送验样品的数量一般为40000粒种子的重量,因作物种类而不同(表5—4和表5—5)。

 

 

 

 

 

 

 

 

 

 

 

 

 

 

 

 

 

 

 

 

 

 

 

 

分样时,特别要注意分样器的情洁,使分样过程不改变样品的组成,即不增加杂质,也不丢失杂质,保持样品的原有成的代表性。

五、送验样品的包装和寄送

经分样所得的两份送验样品,一份供净度、发芽、纯度等项目测定,可装入布袋或纸袋内;另一份供水分和病虫害等项目测定并作为保留样品,应立即装入密闭防湿容器内,包装好。袋上或容器均应附有标签。送验样品应连同扦样证明书在24h内送到检验室。扦样证明书如表5—6。

 

 

 

 

 

 

 

 

 

 

 

 

第三节              净度分析

种子净度是指样品中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本作物好种子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种子净度是衡量种子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定级定价的依据。

一、好种子、废种子、有生命及无生命杂质的区分标准

我国目前采用的种子净度测定方法称为精确法。种子样品是含有好种子及其他杂质的混和物。在进行净度测定时须将各种成分分开。为了使种子净度测定取得比较一致的果,就必须制订各种成分的标准,并在测定时按照这标准进行区分。

(一)好种子  是指有种胚的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作物种子:

1.发育正常的种子;

2.用规定筛孔未筛下的种子;

3.幼根或幼芽开始突破种皮,但幼根或胚芽尚未露在种皮外面的种子;

4.胚乳或子叶受损伤,但仍保2/3以上(不包括2/3)的种子;

5.种皮破裂的种子;

6.皮大麦的裸粒种子;

7.复粒种子中只要有一粒发育正常的种子

(二)废种子

1.无种胚的种子;

2.用规定筛孔筛下来的小粒和秕粒种子;

3.规定不用筛分离的种子,其饱满度不及正常种子的1/3的瘦秕种子(花生种子不到正常种子的2/5);

4.幼根或幼芽已露出种皮的种子;

5.腐烂、压扁、压碎及残缺程度达1/3或1/3以上的种子;

6.受机械损伤的,油污的棉花种子;

7.水稻、粟、黍(稷)等的裸粒种子(米粒);

8.豆科、十字花科的种皮全部脱落的种子;

9.复粒种子中,两粒种子的饱满度均不及正常种子1/3的瘦秕种子。

(三)有生命杂质

1.杂草及其他作物种子;

2.活的害虫(包括幼虫、卵、蛹);

3.菌核、菌瘿、黑穗病孢子团、孢子块,线虫病粒,及附有黑穗病孢子的颖壳。

4. 活动的种子害虫、幼虫、虫瘦、

(四)下列为无生命杂质

1.土块、石块、沙子,鼠及昆虫的粪便,碎茎杆、谷壳、种子碎屑等;

2.其他作物胚己受损害的无种胚的种六

3.死的种子害虫及幼虫。

缺286

重,计算出好种子与废种子的百分率。种子净度按下列公式计

种子净度(%)=100%—(大型杂质%+试样中的全部杂质%+废种子%)

两份试样分别计算净度,两份试样(或半试样)分折结果的净度之间允许有一定的差距(见表5—7)。

 

 

 

 

 

 

 

 

 

 

 

 

 

 

 

 

 

 

 

 

 

 

 

 

 

 

 

 

 

 

 

 

 

 

 

 

 

 

 

 

 

两份试样的净度平均数应计算到小数点第二位。两份试样差数超过允许差距,要再分析第三份试样,计算在规定差距范围内的两份测定结果的平均净度。

(七)剩余样品或补充样品分析  应检验剩余样品或补充样品中的有生命杂质。

凡定量试样重量在10g10g以上的中粒、大粒种子,应分析剩余样品(即送验样品减去己用去的2份试样后的剩余部分):试样在10g以下的小粒种子,则用3倍于定量试样的补充样品(从剩余样品中分取)进行分析。分析时,数出其中所有杂草和其他作物种子的粒数,再加上试样中所分出的这些种子粒数,然后换算为每公斤种子中的这些种子的粒数。

 

第四节              种子萌发与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测定应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发芽势是指在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发芽率是指在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总数的百分率。一般来说,发芽势高,说明种子活力强,发芽整齐,幼苗健壮;发芽率高,说明存活种子多,苗数多。

一、种子标准发芽法

种子标准发芽法是正规的发芽测定方法。其所测定结果可作为国家之间、省、地、县之间正式种子质量的报告,所以,所用程序和技术应按国家或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发芽技术规定进行,以便取得一致性的正确可靠的结果。

我国种子检验规程的发芽技术规定和发芽测定方法如下:

(一)数取试样  从净度测定后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试样4份。大粒种子每份50拉,共200粒,中、小粒种子每份100粒,共400粒。

(二)选用发芽床  发芽床的适合与否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按表5—8和5—9的说明选用。一般来说,大粒种子用0.5—1mm直径的细砂,经洗涤和消毒后作发芽床;小粒种子可用滤纸、吸水纸、纱布等衬垫物,所用培养皿或其他器皿,均须经清洗消毒处理;中粒种子可用滤纸或砂床,但大麦和菠菜等种子必须用砂床。

(三)调节适宜湿  应根据发芽床的特性加入适宜水分,如砂床加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80%,用手指压砂时不出现水膜为度;滤纸、吸水纸或纱布,则浸透后,沥去多余的水即可。

(四)数种置床和粘贴标签  按种子种类,可选用适合的真空数种器、活动数种板,或手工,或电子自动数粒仪数种。将供试种子整齐地排列在发芽床上,粒与粒之间至少保持与种子同样大小的距离。如用砂床时,将种子轻轻压入砂内,使种子与砂相平,然后加盖,并贴标签,注明置床日期、样品编号、品种名称、重复次数等。

(五)适温培养  按表5—8、5—9规定,选择适宜的恒温和变温进行培养,并按光照或黑暗条件的要求给以满足,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六)认真管理  为了使发芽测定取得一致性的正确结果,因此在发芽试验期间应随时检查发芽箱和发芽床的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情况,确保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种子如有发霉,应取出冲洗后发回,或必要时调换发芽床。但确实已死亡或霉烂的种子必须拿出,并记录,以免污染发芽床而影响其他种子发芽。

(七)鉴定记载  在发芽试验期间应按计数的规定时间(表5—8和5—9)进行正常幼苗鉴定和记载。如发芽持续时间在7天以上的,应增加一次检查记载。在记载时,必须按种子正常发芽的标准,分出正常幼苗或不正常发芽种子数,以便计算结果。

关于幼苗鉴定,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美国官方种子检验规程都有每个种幼苗鉴定具体说明,并且鉴定时幼苗都得比较,因此签定比较可靠。这里只能仍然将我国种子检验规程的幼苗鉴定标准介绍如下:

1.正常发芽种子

(1)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种子的1/2长;

(2)单子叶圆粒种子的幼根和幼芽达种子直径长,双子叶圆粒种子幼根达种子直径长;

(3)豆类作物种子有正常的幼根,并至少有1片子叶或2片子叶保留2/3以上(不包括2/3);

(4)禾谷类种子侧根发育正常。

 

 

 

 

 

 

 

 

 

 

 

 

 

 

 

 

 

 

 

 

 

 

 

 

 

 

 

 

 

 

 

 

 

 

 

 

 

 

 

 

 

 

 

 

 

 

 

 

 

 

 

 

 

 

 

 

 

 

 

 

 

 

 

 

 

 

 

 

 

 

 

 

 

 

 

 

 

 

 

 

 

 

 

 

 

 

 

 

 

 

 

 

 

5.不正常发芽种子

(1)禾谷类作物种子缺根、缺芽或根芽畸形、腐烂;

(2)幼根显著萎缩,中间呈纤维状,幼根、幼芽呈水肿状;

(3)豆科作物种子2片子叶全部脱落或损伤1/3或1/3以上;

(八)发芽势和发芽率计算  只有正常发芽种子,才能作为发芽种子调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发芽势和发芽率以4次重复的平均数表面计算至整数。4次结果与其平均数之间允许有一定的差距(见表5—10)。

 

 

 

 

 

 

 

 

 

 

4份测定结果中如有1份超过允许差距,则计算其余3份平均数。如有2份超过,应重做发芽测定,如仍有2份超过,则将两次8份测定结果平均计算。

二、种子快速发芽试验

    有时因时间紧迫或有的种类发芽时间太长,就须利用预措处理,加快吸水,给以较高适温,加速发芽,在很短的时间内测得发芽率。这就要根据不同种类种子的发芽生理特性,采用合理的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结果。

(一)水稻去壳法  随机数取水稻种子100粒,两次重复,剥壳或用稻谷出糙机去壳,但应注意,防止损伤胚,置纸床,在30℃下发芽,2—3天即可计算种子发芽率。

(二)玉米剥去种皮法  随机数取试样100 x 2,先将种子浸入40℃温水中2h,取出后放在胶板上,胚面朝下,用刀片切玉米籽粒尖端(果柄),但不能切断胚边的种皮,用手指捏住尖端,撕去种皮,再放入40℃水中再浸4h,取出后放入发芽床,于36—37℃培养24h即可计算发芽率。

(三)棉花种子剥壳法  随机数取棉花种子100 x 2,先用剪刀剪去部分种皮,然后剥去整个种皮,置砂床,故在30℃培养2天,即可计算发芽率。

(四)菠菜种子剥去果皮法  随机数取菠菜果实100x 2,先用剪刀剪去部分果皮,然后剥去整个果皮,置砂床,放在15或20下培养7天,即可测定发芽率。

(五)麦类低温处理法  新收获的休眠麦类种子可置湿润的发芽床,故在8—12处理3天,或5—107天,然后移20发芽。

(六)水稻和菠菜种子加温处理法  水稻种子可放在45—50加温处理7天,菠菜种子可用50处理4天,然后置床发芽。

 

3.土壤发芽试验;土壤发芽试验一股是在普通发芽试验结果发生怀疑时,作为辅助试验用。因为土换具有限附有毒物质的作用。种子带菌经过药剂拌种后,用土壤发芽试验为好。此外,没有发芽试验设备的地方也可采用。其方法是:在背风向阳的疏松土壤上,划定一个范围,将种子按一般方法播种,播后盖土,不必镇压,并经常喷水,保持湿调。如室外温度不够,可用6—7寸口径的浅钵或木框箱,取疏松土壤过筛做成发芽床,加水湿润,播入种子。好天气可将发芽床放于室外避风向阳处,下午4时移入室内;天气不好则放室内。幼苗出土后,每日检查和记载出苗种子数。到达规定天数后,拨开土壤,检查和记载发芽正常但未出土的种子数,合并起来计算发芽百分率,此法优点是结果与出间实际出苗情况比较接近,缺点是易遭鸟兽及地下害虫或病菌的侵害,且管理不便。

 

第五节              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少304页

3.划区设点  凡是同一品种、同一来源、同一繁殖世代、同一栽培条件的相连田块为一个检验区。一个检验区的最大面积为500亩。在检验区内各种作物的取样点数和株(穗)数见表5一13。


 

500亩以上的地块,可根据种子田各方面条件的均匀程度,另外分若干检验区或选3—5块代表田。代表田面积不少于供检点面积的5%,具体的每块代表田取样点数和株(穗)数见表5—13。

4.取样方式  取样点要均匀设置,按田块和面积大小的不同,采用如下方法设置;

(1)对角线式  取样点分布在一条或两条对角线上,等距设点,适用于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2)梅花形式  在田块四角、中心共设5点,适用于较小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3)棋盘式  在田块的纵横每隔一定距离设1点,适用于不规则地块。

(4)大垄(畦)取样  在垄(畦)作地块,先数总垄数,再按比例每阴隔一定的垄(硅)上设l点,并各垄(畦)的点要错开。

5.鉴定与计算  在取样点上逐株鉴定,将本品种、异品种、异作物、有害杂草、感染病虫株数分别记载,然后计算百分率。田间品种纯度用本品种株(穗)数占供捡本作物总株(穗)数的百分率表示:

 

 

 

 

 

 

 

 

 

 

 

 

 

 

 

 

 

 

 

在检验点以外,有零星发生的检疫性杂草,病虫感染株,要单独记裁。

(三)填写田间检验结果单  分析鉴定完毕后,将每个检验点的各个检验项目的平均结果,填写在田间检验结果单上(表5一缺307页)

 

 

 

(二)石炭酸染色法  小麦、水稻等种子经石炭酸处理后,由于酚酶的作用,其果种皮或稃壳被氧化成不同程度的褐色,据此,可按颜色的差异测定品种纯度。

1.小麦  随机数取试祥2份,每份100粒,先用清水在室温下浸24h,取出后放在用1%石炭酸溶液浸湿的滤纸上,并加盖,经4h(室温)后观察鉴定,根据籽粒颜色的深浅,鉴定和计算品种纯度。

2.水稻  随机数取试样2份,每份100粒,于清水中浸6h,然后倒干清水,注入1%石炭酸溶液,在室温下浸12h,取出用清水洗涤,再放在吸水纸上过一昼夜,根据谷粒的颜色深浅,鉴定和计算品种纯度。

(三)大豆种皮过氧化物酶显色法  不同大豆品种的种皮含有的过氧化物酶的数量也有差异,结果能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氧离子,把无色愈创木酚氧化成有色酮类的颜色程度也有不同,而用予鉴定品种。

其方法是随机取样,剥下每粒种子种皮,分别放入试管,每个种皮放入一支试管,并分别注入1ml蒸馏水,浸提30一60min。每个试管加入10滴0.5%愈创木酚溶液,经10min后,向每支试管再加入1滴0.1%过氧化氢溶液,待1min后,观察各试管内溶液的显现的颜色,并同标准样品的颜色相比较,计算异品种试管数和品种纯度。

(四)高粱种子氢氧化钾一漂白剂测定法

1.配制1:5(wt/v)KOH和新鲜普通漂白粉(5.25%NaoCl)混合液。即称1g KOH加入5ml漂白液。一般以配制100m1较为方便,放入冰箱内备用。使用前拿出在室温下平衡。

2.将种子放入培养皿里,加入KOH—漂白液,淹没种子。棕色果种皮种子浸泡10min,白色品种浸泡5min,在浸泡时间最好轻轻摇晃,使溶液与种子良好接触。然后将种子倒在纱网上,用自来水慢慢冲洗,其后摊在纸巾上让其气干,但和能过度干燥。

3.结果记载  记录黑色和浅色种子数,计算品种纯度。

(五)小麦种子红白皮的氢氧化钠鉴定法  从样品中随机数取100 x 2,先用95%甲醇浸洗15 min,然后让其干燥30min再将种子浸入5N NaOH溶液中,在室温下浸2 min,再把种子移到培养皿里,不加盖,让其在室温干燥,最后计算浅色(白皮小麦)和黑色(红皮小麦)种子数。

(六)蛋白质和同工酶电泳法  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利用蛋白质和同工酶谱带可以鉴定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马铃薯等许多种类作物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七)幼苗形态鉴定法  各类种子芽鞘颜色等性状;十字花科可利用子叶形态,真叶形状和茸毛,以颜色等性状。鉴定时,随机数取100粒,2-4次重复进行光下发芽培养,待幼苗出现固有色泽和特征时,鉴定和计算品种纯度。

(八)棉花品种纯度室内检验法  棉花品种纯度可用纤维整齐度、纤维变异系数和杂籽百分率表示。通常用杂籽百分率表示,其测定方法如下:

从棉籽数取试样500粒,按籽色、籽形、短绒密度鉴定出与原品种不同的异型种子。陆地棉白色籽或灰白籽为正常种子,而绿色籽(日晒后为棕色籽)、稀毛籽、稀毛绿籽、光籽、多毛大白籽、畸形籽等为杂籽;海岛棉灰综色籽、光籽为正常籽,白灰籽、畸形籽为杂籽。然后计算杂籽百分率及棉籽纯度。计算公式如下:

 

 

 

 

 

(九)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其方法是把需鉴定品种样品分别播种田间小区,每区不少于200株,并设有标准品种小区作为对照。田间小区要设置2—4次重复,并有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不需除杂。在花期、成熟期按小区进行品种纯度鉴定,计算结果。

(十)纯度检验的允许差距  室内纯度检验时,2份试样检验结果之间的允许差距见表5—15。



第六节              种子水分测定

   种子水分是种子中所含有水分的重量占种子总重量的百分率。正式报告和其他水分测定仪的定标均需用标准烘箱法测定的结果。

一、105℃一次烘干法

  该法为标准检验法,运用于所有农作物种子。具体测定步骤如下:

(一)试样处理  将装在密封容器内的送验样品,经充分混和后,从中取试样30-40g,除去杂质,再按表5-16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后,将样品立即装入磨口瓶,并混匀备用.

 

(二)测定方法  在感量1/1000 g天平上称准试样4.5-5.0,二份,放在预先烘干的铝盒内,要求试样在铝盒内每平方厘米厚度不超过0.3g。待烘箱预热至115℃左右时,打开盒盖,试样摊平,放入烘箱内,距温度计水银球2-2.5处,关好箱门,在5-10min内,待温度调节到I05℃,开始计算时间,在105℃±2℃下烘干8h,然后取出盖好盒盖,立即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约需20-30min,称重,计算种子水分,保留1位小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两份试样结果的允许差距不超过0.2%,否则重做。

 

 

二.130烘箱法

此法适用于除油料和葱类等以外的农作物种子。其具体方法是,先将烘箱预热至140—145℃,然后将经处理和称好试样样品盒迅速放入烘箱的适宜位置,关好箱门,在10min内使箱温回升至l30℃时,开始计算时间,在130℃±2下,烘干60min,立即取出,冷却,称重,计算水分。其他操作方法与l05度烘箱法基本相同。

三、高水分种子两次烘干法

此法适用需磨碎的种类。禾谷类种子水分超过18%,油料作物种子水分超过16%时,为高水分种子,因为此种种子水分高,难以磨碎,并且在研磨容易丧失水分,所以需采用此法。

在测定时,先称取试样20g,置于直径为8-10浅铝盒内,禾谷类种子放在105℃预烘30 min,油料种子放在70℃预烘60min,取出放在室温冷却称重。然后将预烘过的种子磨碎,准确称重磨碎样品5g,2次重复,再用105℃烘箱法或130℃烘箱法烘干、称重,按下列公式计算水分百分率:

 

 

 

式中W——20.000g整粒试样;

    Wl——20.000g整粒试样预烘后重量,

    W2——5.000g磨碎试样;

    W3——5.000g磨碎试样烘后重量。

    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水分

    水分%=100—W2* W3

第七节  其它项目检验

一、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一般休眠的种子难以用标准发芽测定了解种子真实的发芽能力,或者因时间紧迫,因此需用种子生活力测定来了解种子潜在发芽能力。本节主要介绍列入我国种子检验规程的四唑染色法。

(一)、四唑染色法的重要性

四唑染色法从1942年由德国莱康发明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入美国,1970年作为美国官方种子检验规程的生活力测定方法。国际种子检验协会从1953年以来,一直列入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第6节种子生活力的生物化学测定法。1984年ISTA组织编纂出版了《四唑测定手册》。我国北京市种子公司等单位也进行了许多种种子的应用研究。该法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它是测定种子生活力公认的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二、药剂

目前最常用的药剂是2,3,5—三苯基四氮唑氯化物。简称为TTC法。这种药剂对光敏感,容易被光线所分解,所以这种药剂应用棕色玻璃瓶装盛,再黑纸包装。并其配成的溶液也应装在棕色瓶里,在染色反应时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这种药品有微毒。

三、适用种子种类

  此法适用于谷类、豆类、棉花、蔬菜等种子。

四、配制药液

(一)配制四唑染色液  目前通常应用的四唑溶液浓度为0.1-1.0%。一般0.1%溶液用于切开种子,1.0%溶液用于整粒种子。其配制方法是称取1g10g四唑粉剂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即成。但所配成的四唑溶液的pH值不在6.5-7.0范围时,则需用磷酸缓冲液代替蒸馏水来配制。其磷酸缓冲液的配制方法是先配好两种母液:

    母液Ⅰ:称取9.078gKH2PO4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

    母液Ⅱ:称取11.876gNa2HPO4.2H2O溶解于1000m蒸馏水

然后取母液Ⅰ400ml和母液Ⅱ600m1混和即配成缓冲液。

(二)配制乳酸苯酚透明剂  用20份乳酸、20份苯酚、40份甘油和20份水配成,装在100ml滴瓶里备用。这种透明剂主要用于经四唑染色的禾本科牧草和小粒豆类种子使果皮、种皮或胚乳等变为透明,以便看清胚的染色情况,提高鉴定准确性。

五、测定方法

(一)预措预湿  为了使果种皮吸水软化和促进酶的活化,须预先除去种子的外部附属物。如水稻种子要脱去稃壳,花生要剥去果壳,棉花要剥去外种皮等,然后按表5-11说明放于湿毛巾或湿滤纸间或其上进行预湿软化。



(二)样品制备  为了使胚的主要构造暴露在外面,便于四唑溶液渗入和观察鉴定,经软化的种子按表5-11说明进行样品制备。一般来说,禾谷类种子沿胚纵切成两半,取其半粒测定,花生、棉籽、豆类等种子须剥去种皮或内膜。

(三)药液浸种  将已制备的种子放入容器中,注入四唑溶液,淹没种子,温度保持在20-45℃。在35℃所需染色时间见表5-11。

(四)观察鉴定  当到达规定的染色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放大镜或双目显微镜观察。签定时,按胚的主要构造染色情况,鉴别种子生活力。一般来说,禾谷类种子:凡胚全部染成红色的,芽鞘尖,胚根尖,盾片上和下端小部分不染色的,均为有生活力种子,凡胚全部不染色或染成淡红色的,或后片中部、胚根、胚轴、胚芽等其中之一不染色的,均为无生活力种子。豆类和棉花等双子叶种子:凡胚全部染成红色的,胚根尖或子叶1/3以下不染色的,均为有生活力种子;凡种子完全不染色或淡红色的,胚根、胚轴或子叶有1/2以上不染色的,均为无生活力的种子。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四唑染色鉴定标准,

(1)水稻(图5—5)

(2)小麦(图5—6)

⑶玉米(图5—7)

图5—7上面4图分别为整个胚染成鲜红色,胚根鞘和盾片末端不染色,胚芽鞘和盾片末端不染色,均为有生活力种子。下面4图分别为整个盾片不染色,胚根、胚芽和胚铀不染色或整个胚不染色,均为无生活力种子。

(4)大豆(图5—8)

    图5—8上行4图分别为整个胚染成鲜红色,子叶离胚芽一端

小部不染色,子叶小部分和胚根尖端1/3不染色,均为有生活力种

子。下行4图分别为胚轴不染色,子叶小部分和胚根不染色,子

叶1/2以上不染色、整个胚染成淡红色,均为无生活力种子。

(5)白菜和萝卜(图5—9)

上行1—4图分别为子叶和胚中轴全部染成红色,仅有胚根尖(少302)

 

(8)菠菜(图5一12)

    图中1一3为整个胚染成红色,胚大部分染成红色,子叶小部

分不染色,胚的主要部分染成红色,仅有胚根和子叶尖端不染色,均为有生活力种子。图中4—6分别为胚根不染色,胚染成淡红色,整个胚不染色,均为无生活力种子。

(9)洋葱(图5—13)

    图中1—3分别为整个胚染成红色,胚大部分染成红色,仅有胚根尖不染色,胚的大部分染成红色,仅有子叶尖端小部分不染色,均为有生活力种子。4—6分别为胚根不染色,整个胚染成淡红色,整个胚不染色,均为无生活力种子。

(五)结果计算  种子生活力测定结果用两份试样的平均数表示,计算至整数。两份试样测定结果之间允许有一定的差距(表5—12)。

 

 

 

 

 

 

第四章 种子法和管理(庞胜群、吉雪花

第一节 种子的质量和种子标准化

第二节 种子法规

第三节 种子认证的概念和程序

第四节 我国种子管理工作

第五节 计算机在种子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