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School of Medicine, Shihezi University
教 案
Teaching Schedule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 |
Course Name: | Medical Microbiology |
任课教师: | 陈雪玲教授、吴万贵副教授 |
专业班级: | 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 |
基础医学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2018年7月24日
教师姓名 | 陈雪玲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基础医学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总学时 | 40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 2016级口腔 |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授课时间 | 2018.9-2018.11 | |||
课程目标 | 通过本学科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基本知识,达到消灭和控制相关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增强以“预防为主”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5 参考书: 《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刘延鑫 李业亮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10 | |||||
章 节 名 称 | 学时 | |||||
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 第3-5章 噬菌体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的耐药性 第6-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8-9章 球菌 肠杆菌科 第10-14章 弧菌科 螺杆菌属 厌氧性细菌 分枝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第15-17章 动物源性细菌 其他细菌 放线菌属于诺卡菌属 第18-22章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第23-25章 病毒基本性状 病毒感染与免疫 病毒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26-27章 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28-29章 肝炎病毒 疱疹病毒 第33-35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其他病毒 朊粒 第36-37章 真菌学总论 主要病原性真菌 | 2 4 2 2 4 4 2 2 4 4 4 4 2 |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8-2019-1 | 授课教师 | 陈雪玲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口腔 | |||||
授课时间 | 2h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
章节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学时 | 2 | |||||
目 的 要 求 |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掌握细菌细胞壁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及其意义,掌握细菌特殊结构种类、化学组成及意义。 3. 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其他结构及意义、细菌L型及其特点、常用的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方法。 4.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 |||||||
重点难点及 对策 | 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种类;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细胞壁结构;细菌特殊结构及功能。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对策:利用图表进行对比讲授并结合临床病例、生活常识、科学家的故事讲透重点、难点。 | |||||||
设计安排 | 教学设计内容 | 教学方法及时间 |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安排 |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10分钟)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 一大群体形微 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放大数百、数千,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 螺旋体 衣原体 支原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5分钟)
病原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bes)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10分钟) 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Ehrlich开创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 Fleming——发现青霉素的发现者
第一章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5分钟)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50分钟) 细胞壁(cell wall)(20’)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用动画显示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概念: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须,能独立复制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体内。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le)(5分钟) 荚膜的功能 抗吞噬作用:因而荚膜是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黏附作用。
鞭毛(flagellum)(3分钟) 鞭毛的功能 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趋利避害。 鞭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
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遍布菌体全身,具有黏附细胞的能力。 性菌毛(sex pilus):只有1~4根,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间传递遗传物质。也可作为某些噬菌体吸附菌细胞的受体。
芽胞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抵抗力。 参与细菌鉴别。芽胞的的大小、形状、位置不同。 与感染有关:含芽胞的泥土侵入机体后发芽形成繁殖体。 作为灭菌的指标。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
革兰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 【课堂引入】 生活中的熟悉的微生物引入,如:肠道的大肠杆菌、酸牛奶中的乳酸杆菌引出其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 运用大量图片、讲解
【案例教学】 引入相关感染性临床病例 通过大量图片显示疾病
【回顾历史】 劳动人民的智慧:仪狄酿酒、沤粪积肥、制醋制酱
【人文教育】 引入科学家故事: 巴斯德与曲颈瓶实验;英国外科医生Lister创立外科手术 【案例教学】 Ehrlich开创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 引入抗生素的发明
【人文教育】 引入黄祯祥、汤飞凡科学家故事
【启发式教学】 运用图片方式讲解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知识拓展】 由于在讲解细胞壁构成肽聚糖时是在分子水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构,所以,可通过PPT和宏观的教具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辅助学生形象理解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结构差异及对细菌的影响。
【比较法教学】 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细胞壁的区别
【案例教学】 用临床实例的方法介绍质粒和L形细菌的临床意义。
【动画教学】 用动画显示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知识拓展】 质粒的广泛应用
【案例教学】 几个带荚膜的细菌使小鼠致死,无荚膜菌则需要几亿细菌
【案例教学】 霍乱
【拓展教学】 菌毛的粘附作用
【案例教学】 破伤风
| ||||||
小结及作 业 |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今日课程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 1)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 2)细菌L型有何特点? 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特点? |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 | ||||||
课外拓展及参考资料 | 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深入学习质粒、芽胞的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 科学知识系列:认识细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2ODU0OTg4.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医学前沿:有关质粒的应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QxOTM1NTQw.html | |||||||
题 后 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8-2019-1 | 授课教师 | 陈雪玲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口腔 | |||||
授课时间 | 2h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
章节名称 | 第八章 球菌 | 学时 | 2 | |||||
目 的 要 求 | 1.掌握掌握常见致病性球菌的生物学性状特点、致病性特点、微生物学检查特点。 2.熟悉常见致病性球菌致病的临床检查和防治原则。 3.了解常见致病性球菌所致疾病的用药。 | |||||||
重点难点及 对策 | 重点:常见致病性球菌的生物学性状特点,所致疾病。 难点:所致疾病特点。生化反应特点。 对策:通过归纳法,系统的总结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点。通过实验课中的实验设计,将生化反应的特点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由学生自己中进行归纳总结。 | |||||||
设计安排 | 教学设计内容 | 教学方法及时间 |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安排 | 复习回顾 (10分钟) 采用合堂班教学,通过习题练习的方式,复习上次课的重点知识。(7分钟) 球菌概述(3分钟) 概括球菌特点,种类,和化脓性球菌概念。
概述(2分钟) 介绍葡萄球菌属的种类及特点。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18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5分钟) 结合图片介绍球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点、生化反应特点,突出与其它球菌鉴别的特殊生化反应触酶实验和甘露醇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图片。 重点介绍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的致病机制。最后简介分类及不同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特点。 结合生活实际,介绍葡萄球菌的抵抗力。 (二)致病性(6分钟) 将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结合,对应着讲解致病物质的特点和临床疾病的表现,教学中,展示临床疾病经典照片。 (三)免疫性(2分钟) 人类对致病性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但不强,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四)微生物学检查(2分钟) 强调在确定全身感染病因或选择治疗药物上有一定价值。检查方法一直接涂片为主,但常需要生化鉴定。主要介绍各种检查方法的作用。 (五)防治原则(3分钟) 由于此菌的感染非常常见,而机体对此菌有一定抵抗力,所以,更多的则是预防,注意个人卫生、消毒隔离和防医源性感染。 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1分钟) 通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比学习,强调不产生血浆凝固酶、溶血素α等毒性物质,是其关键特点。简介其来源。 (二)致病性(6分钟) 突出机会性致病的特点。可引起各系统的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3分钟) 介绍鉴别的生化反应,主要与葡萄球菌鉴别。由于易产生耐药的特点,治疗更是需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同时注意消毒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 第二节 链球菌属 (35分钟) 概述,介绍链球菌属的特点及最常见菌种。其分类主要根据溶血的特点和抗原结构(5分钟) 一、A群链球菌 (2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5分钟) 突出其培养特点和生化反应。透明溶血环是特征,并展示图片。生化反应中可用菊糖实验和胆汁溶解实验,与肺炎链球菌区别。简介抗原结构,强调M蛋白的作用。 (二)致病性(10分钟) 通过板书归纳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的关系。所致疾病的分类:化脓性感染、中毒性感染和超敏反应性疾病。由于疾病非常常见,配合临床图片讲解疾病特征。 (三)免疫性与检查方法(3分钟) 可形成对同型的免疫保护作用,检查方法中的直接涂片具有一定意义。根据典型排列特征,可作初步诊断。给学生介绍容易干扰诊断的常见菌,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另外,强调血清学检查抗“O”实验。 (四)防治原则(2分钟) 由于抗原特点,防止治疗的不彻底出现的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二、肺炎链球菌 (1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2分钟) 通过图片,介绍形态特征,多成双排列的矛头状细菌。再次强调生化反应中的菊糖实验和胆汁溶菌试验的鉴别作用。 (二)致病性(5分钟)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3分钟) 对于血液和脑脊液标本需要先增菌在接种血平板,然后再接种血平板,总结鉴别要点的4个试验。防治上突出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的应用。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5分钟) 概述奈瑟菌特征和临床常见菌种。(2分钟) 一、脑膜炎奈瑟菌 (7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1分钟) 结合油镜下形态特点讲解,重点讲解培养特性,为专性需要菌,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简介抗原中的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分钟) 重点讲解所致疾病的名称,常见人群,传染原特点和传播方式,结合病例讲解临床特征。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2分钟) 重点讲解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原则。 (四)防治原则(1分钟) 按照传染病的基本原则进行预防。反复给学生强化传染病的防治三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群。 二、淋病奈瑟菌(6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1分钟) 形态同脑膜炎奈瑟菌。讲解时,和脑膜炎奈瑟菌对比讲解学习。 (二)致病性(3分钟) 重点讲解所致疾病淋病的特点:人类是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婴儿出生时也可以患淋菌性结膜炎。 (三)免疫性(1分钟) 人堆该菌无天然免疫,而多数患者自愈后再感染和慢性感染较常见。 (四)微生物检查与防治原则(1分钟) 强调形态学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义。 | 【课堂测试】 优幕测试。
【归纳总结法】 归纳介绍球菌特点。
【启发式教学】 运用图片讲解。
【案例教学】 引入相关感染性临床病例 通过大量图片显示疾病
【对比介绍】 与葡萄球菌对比介绍。
【归纳教学】 通过图示归纳致病特点。并辅以临床病例形象展示。
【对比教学】 与链球菌比较,讲解肺炎链球菌。
【知识拓展】 肺炎的常见致病因素。
【案例教学】 用临床实例介绍致病特点。
【类比教学】 对比介绍致病特点。
| ||||||
小结及作 业 |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今日课程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 1)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A群链球菌引起主要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哪些, 猩红热由什么物质引起? 3)脑膜炎奈瑟菌及淋病奈瑟菌所致疾病是什么? | 提出问题,通过优幕随堂测试。 | ||||||
课外拓展及参考资料 | 课外拓展: 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辅导: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https://v.qq.com/x/page/p06379k07tu.html | |||||||
题 后 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8-2019-1 | 授课教师 | 陈雪玲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口腔 | |||||
授课时间 | 2h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
章节名称 | 第九章 肠杆菌科 | 学时 | 2 | |||||
目 的 要 求 |
| |||||||
重点难点及 对策 | 1.重点:肠杆菌科的生化鉴定,埃希菌属的胃肠炎的五种致病血清型。志贺菌所致疾病的特点,沙门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及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 2.难点:志贺菌的治病机制。肥达实验的原理。 3.对策:生化鉴定,分别从理论课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习原理和意义,结合实验结果的图片,通过上实验课亲自操作,加强理解。肥达实验,结合免疫学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理解肥达实验的意义。
| |||||||
设计安排 | 教学设计内容 | 教学方法及时间 |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安排 | 复习回顾 (5分钟) 采用合堂班教学,通过优幕软件进行选择题练习的方式,复习球菌的重点知识。 肠杆菌科概述(5分钟) 突出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属于正常菌群不致病,机会致病菌和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属于典型致病特点。 介绍肠杆菌科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因此在此属,生化鉴定是关键。 第一节 埃希菌属 (25分钟) 概述(2分钟) 介绍埃希菌属的常见型别及卫生学检测的意义。 一、生物学性状(6分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0分钟) 简要介绍致病物质,主要依赖于粘附素,外毒素,重点介绍所致疾病特点:肠道外感染和胃肠炎。并简要介绍胃肠炎的五种血清型及病变特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强调生化鉴定的意义,根据IMViC只能进行初步鉴定,而大肠杆菌的检查意义,更重要的在卫生学检查,提出大肠菌群系标准。 四、防治原则(2分钟) 简要介绍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管理好污染的水和食品。 第二节 志贺菌属 (30分钟) 概述(2分钟) 介绍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即通常说的痢疾杆菌,并简要介绍疾病发病情况。 一、生物学性状(6分钟) 结合埃希菌属,说明生化特征为不分解乳糖,通常选用的鉴别培养基是SS选择培养基,克氏双糖培养基,另外根据血清学进行的分类。简要说明抵抗力的特点在于可在污染物、瓜菜上长时间存活。且耐药菌较常见。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5分钟) 简要介绍致病物质,重点讲解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的病程特点及种类,结合患者的典型疾病特点图片辅助理解。
注意标本送检的原则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四、防治原则(2分钟) 管理好污染的水和食品,注意隔离患者和消毒排泄物。 第三节 沙门菌属 (25分钟) 概述(1分钟) 介绍沙门菌属的常见致病菌种类。 一、生物学性状(6分钟) 与多数肠道致病菌类似,生化特征为不分解乳糖,通常选用的鉴别培养基是SS选择培养基,克氏双糖培养基,通过尿素酶实验与变形杆菌区别。抵抗力的特点在于可在水中和粪便中长时间存活。最重要的抗原为O和H抗原,是沙门菌血清学分类的依据。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8分钟) 简要介绍致病物质,重点讲解所致疾病肠热症的病变过程,临床表现,通过流程图总结归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简要介绍其他疾病特点。免疫性特殊,可获得牢固免疫力,需强调。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8分钟)
四、防治原则(2分钟) 管理好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彻底烹饪食物,疫苗防治。 |
【课堂引入】 生活中的熟悉细菌引入,如:肠道的大肠杆菌、酸牛奶中的乳酸杆菌引出其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 运用图片、生活实例讲解。
【拓展】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学意义。
【案例教学】 引入腹泻临床病例结合图片介绍疾病特点。由于致病菌的特点,与大肠杆菌对比讲解检查。
【人文教育】 介绍肠热症的历史。
【启发式教学】 图表总结肠道治病菌的鉴定程序。
| ||||||
小结及作 业 |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今日课程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 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哪些血清型? 2)致病性的肠道杆菌在生化反应上有什么特点? | 【课堂互动】 利用优幕随堂测试。 | ||||||
课外拓展及参考资料 | 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深入学习肠道感染的诊断。 参考资料: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新闻https://v.qq.com/x/page/7CTzlYHrSpd.html | |||||||
题 后 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8-2019-1 | 授课教师 | 陈雪玲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口腔 | |||||
授课时间 | 2h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
章节名称 | 第十章 弧菌属;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构 | 学时 | 2 | |||||
目 的 要 求 | 1.掌握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所致疾病。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性状特点;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 2.熟悉霍乱弧菌的防治原则。 3.了解厌氧性细菌所致疾病的用药。 | |||||||
重点难点及 对策 | 重点: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破伤风的致病条件和防治原则,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特点。 难点:破伤风痉挛毒素和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对策:通过动画解释作用机制。 | |||||||
设计安排 | 教学设计内容 | 教学方法及时间 |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安排 | 复习回顾 (10分钟) 采用合堂班教学,复习肠道杆菌的重点知识。 第十章 弧菌属 (25分钟) 概述,介绍弧菌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的致病菌。(2分钟)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8分钟) 概述,简介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霍乱的性质以及流行危害。(1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6分钟) 结合镜下形态介绍典型特征:“鱼群”样穿梭运动,单鞭毛,呈弧形。耐碱不耐酸的特点。抗原分型与传染病检测有关,主要根据O抗原分群,需要记住的是O-1群和O-139群。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8分钟) 重点介绍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的治病机制,以及所致疾病霍乱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点。米泔水样便,主要是由于霍乱弧菌突破胃酸屏障引起,病后有牢固免疫力,依赖于SIgA。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4分钟) 由于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因此首先应做到尽快确诊,及时上报疫情。简要介绍检查方法直接镜检,观察“鱼群”样穿梭运动。重点介绍防治原则是:及时和适当的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5分钟) 主要是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引起食物中毒。由于与霍乱弧菌形态相同,故需与霍乱弧菌鉴别,显著差别是嗜盐性,并有神奈川现象。 致病特点是食入细菌污染的海产品或淹渍品,或炊具、食物容器被污染。属于食物中毒的常见菌种之一,除腹痛腹泻的常见症状外,粪便多为水样,少数为血样便。此病恢复较快,易于治疗。重在预防。 第十一章 螺杆菌属 (10分钟) 概述部分,主要介绍螺杆菌属的重要菌种幽门螺杆菌的发现。(1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2分钟) 一般存在于黏液层下、黏膜表面、胃小凹内和腺腔内,呈不均匀的集团状分布,呈螺形、S形或海鸥状,对鉴定有重要意义的生化反应是尿素酶实验,并成为此菌的重要检查方法。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4分钟) 由于致病物质和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故重点介绍此菌导致的疾病特征,主要包括尾部的炎症、胃酸产生的改变和组织的破坏,与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展示图片加深胃部损伤的印象。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3分钟) 直接镜检查菌,检测尿素酶活性的呼气检测法。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采用以枸橼酸铋钾或抑制剂为基础,再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45分钟)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35分钟) 概述介绍此菌属细菌的特点:G+大杆菌、严格厌氧,有芽胞,芽胞抵抗力强,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2分钟) 一、破伤风梭菌(15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3分钟) 重点通过图片介绍芽胞特点,圆形、顶端、宽于菌体的芽胞。严格厌氧,分离采用庖肉培养基,并展示培养基图片。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5分钟) 重点讲解致病条件,突出厌氧微环境的形成;重要的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通过动画示意图介绍致病机制;详细介绍所致疾病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及死亡原因并辅以照片。 解释病后不能形成牢固免疫力的原因。以及获得免疫力的方式。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7分钟) 强调微生物学检查意义不大,通常根据病史进行预防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详细介绍防治原则:包括非特异性防治措施、特异性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二、产气荚膜梭菌(1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2分钟) 结合镜下照片介绍形态特点:芽胞位于次极端、椭圆形,直径小于菌体宽度,主要在外界环境中形成。体内可形成荚膜。生化反应活泼,除庖肉培养基外,在牛奶培养基中出现汹涌发酵现象,是本菌的特点。 (二)致病性(4分钟) 致病物质多,只介绍在气性坏疽中其主要作用的毒素。重点介绍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特征:气肿,捻发感,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高达40%~100%。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4分钟) 直接涂片镜检有重要意义,革兰染色镜检有G+粗大杆菌,白细胞少且形态不典型(毒素作用,白细胞无趋化作用)、伴有其他杂菌等3个特点可作初步报告。早期诊断能避免病人截肢或死亡。防治原则是采用多家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 三、肉毒梭菌(10分钟) (一)生物学特性(1分钟) 通过对比学习, G+粗短杆菌,芽胞次极端(略宽于菌体,呈网球拍状),庖肉培养基中,分解肉渣,有恶臭味。 (二)致病性(6分钟)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最强神经外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导致迟缓性麻痹。 介绍食物中毒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3分钟) 微生物学检查的目的在于检测肉毒毒素而非细菌,此点与前面所学都不一样。 防治原则: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正确处理食物。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10分钟) 概述:为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群,分布广泛。致病条件为特定条件下转化为机会致病菌导致的内源性感染,而且,临床上感染率高达90%以上。(2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3分钟)通过图片介绍,包括四大类:
2.G-厌氧球菌,以韦荣球菌最为重要。是咽喉部主要厌氧菌。 3.G+厌氧杆菌,主要为丙酸杆菌和真杆菌,前者分布与皮肤,后者分布在肠道。 4.G+厌氧球菌,主要为消化链球菌,主要寄居在阴道。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2分钟) 通过分离培养与鉴定是证实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关键方法。防治原则:正确选用抗生素和预防厌氧微环境形成。 | 【课前复习】 通过优幕进行练习的方式复习。
【启发式教学】 运用图片学习生物学性状
【案例教学】 引入历史爆发霍乱案例,介绍致病特点和防治原则。
【人文教育】 霍乱属于国家法定的甲类传染病,需要有法律意识。
【案例教学】 引入副溶血性疾病的案例,介绍致病特点。
【知识拓展】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视频教学】 用视频展示呼气试验操作。
【动画教学】 动画展示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
【引导教学】 根据肉毒中毒的机制,引导学生总结肉毒中毒的发病特点及条件。
| ||||||
小结及作 业 |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今日课程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 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2)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防治原则是什么? | 提出问题,通过优幕随堂测试。 | ||||||
课外拓展及参考资料 | 课外拓展 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参考资料: 混合课程资源,破伤风与疾病。 | |||||||
题 后 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8-2019-1 | 授课教师 | 陈雪玲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口腔 | |||||
授课时间 | 2h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
章节名称 |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第十四章 嗜血杆菌属 | 学时 | 2 | |||||
目 的 要 求 |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免疫与超敏反应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及应用。 2.熟悉分枝杆菌和嗜血杆菌的临床检查和防治原则。 3.了解结核病的用药。 | |||||||
重点难点及 对策 | 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防治原则。 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对策:通过公开视频课以及PBL教学,多角度反复地学习巩固本节内容。 | |||||||
设计安排 | 教学设计内容 | 教学方法及时间 |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安排 | 复习回顾 (10分钟) 采用合堂班教学,通过选择题练习的方式,复习前次课的重点知识。 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 (70分钟) 概述,介绍分枝杆菌属细菌的特征: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以及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5分钟)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50分钟) 概述,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病的防治现状以及我国结核病流行现状。此处结合我国法定传染性疾病的监测报告最新数据实时更新讲解。(5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15分钟) 结合镜下形态,突出抗酸染色的特性,为抗酸染色阳性,呈红色细菌,有分枝趋势;培养特性上指出国际标准培养基罗 介绍菌体主要成分与致病的关系:脂质,磷脂,蜡质D,蛋白质,多糖等。 介绍抵抗力特点:抗干燥、抗酸碱,对酒精、湿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抗结核药物敏感。 介绍两个变异:毒力变异的卡介苗,耐药变异的耐药株。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0分钟) 简要讲解结核病的发病特点:原发性和继发性,以及肺外感染的特点。抗结核免疫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但属于有菌免疫,即抗结核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消亡,抗结核免疫力也随之消失。另外,免疫的特点体现在免疫保护和超敏反应并存。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8分钟) 主要通过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痰液、无菌采取的脑脊液、导尿或中段尿。阴性者进行分离培养,接种罗氏培养基。也可以结合核酸和抗体检测的方法。 四、防治原则(12分钟)
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15分钟) 概述:简介麻风病的特点。(2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3分钟) 对比结核分枝杆菌讲解:亦表现明显的抗酸染色特性,常在患者破溃皮肤渗出液的细胞中发现,呈束状排列。这种细胞的胞质呈泡沫状,称为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这是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个主要区别。 目前唯一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
只要介绍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易感染群,临床表现。典型病理表现为麻风结节。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5分钟)
主要依靠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及早期治疗患者,特别对密切接触者要做定期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 麻风药物主要是砜类,如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等。利福平也有较强的抗麻风分枝杆菌作用。为防止耐药性产生应采用多种药联合治疗。 第十四章 嗜血杆菌属 (10分钟) 概述,主要介绍流感嗜血杆菌。由于与流感关系密切,故结合流感介绍。(1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4分钟) 菌体的形态与菌龄和培养基关系密切,有毒株在含脑心浸液的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荚膜,而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多数无荚膜,培养的典型特性是生长时需要“X”和“V”两种生长因子,并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时存在卫星现象。
致病物质是荚膜,在发达国家以脑膜炎多见,发展中国家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多见,是引起流感的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体。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3分钟) 通过直接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后的生化反应可以作出诊断,多采用荚膜多糖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 【课前复习】 通过优幕进行练习的方式复习。
【导入】 运用大量数据介绍此病的流行特点和严重危害。
【案例教学】 引入相关感染性临床病例 通过图片显示疾病。
【回顾历史】 痨病在中国的防治。
【人文教育】 麻风村需要社会的关注。
【对比教学】 运用图片方式讲解,介绍麻风和结核杆菌的区别。
【动画教学】 用动画显示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对比教学】 流感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致病特点和鉴别。
| ||||||
小结及作 业 |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今日课程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 1)试述结核杆菌的染色、培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细菌L型有何特点? 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特点? | 提出问题,通过优幕随堂测试。 | ||||||
课外拓展及参考资料 | 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深入学习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混合课程资源,学习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病。 | |||||||
题 后 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
石 河 子 大 学 课 程 教 案
学年学期 | 2018-2019-1 | 授课教师 | 陈雪玲 | |||||
课程名称 | 《医学微生物学》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临床、口腔 | |||||
授课时间 | 2h | 授课地点 | 博学楼 | |||||
章节名称 |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第十七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 学时 | 2 | |||||
目 的 要 求 | 1.掌握布鲁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特点;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特点;炭疽芽胞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特点。 2.掌握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百日咳鲍特菌的致病性;嗜肺军团菌致病性。 3.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免疫性及锡克试验原理及结果判定;熟悉百日咳鲍特菌的防治原则;熟悉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熟悉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熟悉放线菌和诺卡菌的致病性及硫磺样颗粒在诊断放线菌中的价值,了解放线菌和诺卡菌的种类、形态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菌所致疾病的用药。 | |||||||
重点难点及 对策 | 重点:布鲁菌的致病性特点;炭疽芽胞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特点。主要其他细菌的致病性;白喉的特异性预防;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致病特点。 难点:炭疽芽胞杆菌致病性特点。主要其他细菌的致病性;白喉的特异性预防。 对策:结合生物安全讲解。进行对比讲授并结合临床病例、生活常识等讲透重点、难点。 | |||||||
设计安排 | 教学设计内容 | 教学方法及时间 |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安排 | 复习回顾 (5分钟) 合堂班教学,通过网上选择题练习的方式,复习前次课的重点知识。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 (40分钟) 概述,介绍动物源性细菌的特点。(5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 (3分钟) G-小球杆菌或短杆菌,培养使用双相肝浸液培养基。强调其抵抗力强。在土壤、毛皮、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肉和乳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5分钟) 致病物质为内毒素,重点讲解感染途径是:人通过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经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引起的疾病有典型特征:波浪热。 以细胞免疫为主,属于典型胞内寄生菌,有菌免疫。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2分钟) 常用血液标本,由于高发于动物,所以,对于病畜的检查非常重要。常采用血清学检查法,可以采用布鲁菌素皮肤试验用来诊断慢性布鲁菌病或是否感染过布鲁菌。 控制和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切断传播途径,免疫接种——减毒活疫苗。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15分钟)
G-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培养上的重要特征“钟乳石”状下沉的菌膜有鉴别意义。抵抗力非常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7分钟) 致病物质:荚膜、鼠毒素、内毒素等。所致疾病鼠疫,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人群发病前,先有鼠类的发病和流行。重点讲解传染源,传播途径,疾病的类型: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腺鼠疫),最后简介免疫性:病后能获牢固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5分钟) 强调在专用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不同症状或体征,可采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液、咽喉分泌物等。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免疫荧光试验可用于快速诊断。 预防:灭鼠、灭蚤;尽快隔离患者,阻断人间鼠疫进一步流行;与患者接触者可口服磺胺嘧啶;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1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5分钟) 致病菌中最大的G+粗大杆菌,两端截平,竹节样排列的长链。有氧条件和适宜温度下易形成椭圆形芽胞。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形成灰白色大而扁平的R型菌落,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 强调抵抗力很强。牧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年。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5分钟) 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和炭疽毒素。炭疽芽胞杆菌引起食草动物炭疽病,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感染该菌(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结合生活,介绍此菌的生物战剂的重要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5分钟) 病畜应严格隔离,死畜焚毁或深埋,严禁食用;易感家畜接种疫苗;患者严密隔离至痊愈。易感人群皮上划痕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 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 (30分钟)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1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3分钟) 突出形态特点,有异染颗粒,常呈V字形或L字形排列。常用的培养基为吕氏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亚碲酸钾培养基。变异株才能产生白喉毒素致病。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4分钟)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3分钟)
第二节 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 (10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3分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5分钟) 主要侵犯婴幼儿呼吸道,介绍典型的临床特点: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注意属于传染病,应隔离。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2分钟) 直接取材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通过百白破三联疫苗预防。
一、生物学性状(3分钟) 专性需氧,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培养。强调可在热水中存活,蒸馏水中可存活100天以上。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5分钟) 所致疾病为军团菌病,空调病。介绍其特点:主要经飞沫传播,表现为流感样型,肺炎型和肺外感染型。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2分钟) 直接荧光检测。加强水源管理及人工输水管道和设施的消毒处理,放置军团菌造成空气和水源的污染。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5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1分钟) 可以产生水溶性绿色色素,形成菌膜,是医院常见感染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分钟) 是正常菌群之一,内毒素致病,常表现为局部化脓性炎症。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2分钟) 接种于血琼脂拼版,根据菌落特征、色素及生化反应等鉴别。 第十七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10分钟) 第一节 放线菌属 (5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 阳性菌,以裂殖方式繁殖,长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培养困难,可形成“白齿状”菌落,病灶脓汁中可见硫磺样颗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多存在于口腔等与外界相同的体腔中,为人体正常菌群。抵抗力低下时,引起放线菌病。表现为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脓汁中可见特征性的硫磺样颗粒。还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三)微生物学检查 在脓汁、痰液和组织切片中找到硫磺样颗粒,革兰染色,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菊花状菌丝,即可确定诊断。 (四)防治原则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是预防放线菌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形成的脓汁、瘘管应及时进行外科清创处理,同时大量、长期服用抗生素。 第二节 诺卡菌属(5分钟) (一)生物学性状 阳性杆菌,弱抗酸染色性,一周左右长出菌落,表面干燥,有褶皱或呈蜡状,不同菌株可产生不同色素。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主要是在脓汁、痰液等标本中查找换色或黑色颗粒状的诺卡菌属菌落。侵入肺组织,可出现L形变异,故常需要反复检查才能证实。 (五) 无特异性预防,对脓肿和瘘管需要清创。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一般治疗不少于6周。 | 【课前复习】 通过优幕进行练习的方式复习。
【启发式教学】 运用大量图片、讲解结合生活实例,牛奶中的此菌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
【回顾历史】 鼠疫在中国的历史。
【人文教育】 引入科学家伍连德在鼠疫的防治上做出的贡献。
【人文教育】 生物恐怖与炭疽芽胞杆菌。
【启发式教学】 由于时间少,结合生活,运用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等知识点。
【启发式教学】 运用图片方式讲解 诺卡菌形态与培养现象。
【知识拓展】 显色培养基在临床微生物学培养的应用。
| ||||||
小结及作 业 | 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今日课程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 1)简述布病的感染途径和疾病特征。 2)今天所讲的微生物引起的临床疾病是什么?临床表现如何? | 【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通过优幕随堂测试。 | ||||||
课外拓展及参考资料 | 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深入学习抗生素的来源、显色培养基的应用。 参考资料: 参阅有关的书籍、影像资料。
| |||||||
题 后 记 |
| |||||||
说明:按每次课(2学时)编写,每次授课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