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亚概况

General situation of central Asian

课程代码

30516216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课程

先修课程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学时

适用专业

俄语专业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课程负责人

饶春娇

审定日期

20228

 

一、课程简介

中亚系列课程主要由《中亚概况》和《中亚社会与文化》两门课构成,分别开设在五、六学期。《中亚概况》主要内容分为七个模块,其中第一、二章内容为综合模块,讲授中亚地理和中亚历史。第三模块至第七模块分国别讲授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基本国情、政治、经济、外交。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亚国家基本概况,能够借助资料分析中亚五国发展动态,认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国际视野,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本课程为《中亚社会与文化》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掌握中亚五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等基本国情,并能够用俄语进行正确表述。

目标2: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及讨论,能够通过中亚相关网站查阅和翻译中亚资讯及资料。

目标3: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借助相关文献资料,学会初步观察和分析中亚五国的发展战略及其动态,提高对中亚国家的认识。

 

 

 

 


三、课程设计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模块一

中亚地理

课程目标123

1.认识中亚的概念;

2.认识中亚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主要河流、山脉、湖泊;

3.掌握重要地理坐标的俄语表达方式。

4.认识中亚各国资源分布情况。

1.对中亚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进行详细讲解;

2.分小组讨论造成咸海生态危机的原因,加强环保意识。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团队合作。

2. 学习任务: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后作业。

理论4学时

模块二

中亚简史

课程目标123

1.了解中亚历史发展脉络;

2.掌握中亚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王朝;

3.了解中亚早期民族国家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4.认识俄国对中亚的征服和统治;

5.掌握苏联时期的中亚

1.讲解中亚历史发展变化;

2.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不同时期的中亚历史文化;

3.分小组讨论沙俄殖民统治对中亚社会文化历史进程的消极影响,结合我国近现代历史,认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团队合作。

2. 学习任务: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

理论4学时

模块三

哈萨克斯坦概况

课程目标123

1.掌握哈国的基本国情: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分、国旗、国徽、国歌等;

2.掌握哈国政治体制特点;

3.了解哈国经济发展历程与特点,认识经济改革与经济结构变化;

4.认识哈国独立前的外交状况以及独立后的外交工作与外交政策。

1.讲解哈萨克斯坦基本国情、政治、经济及外交;

2.分析哈萨克斯坦经济特点;

3.重点讲解中哈合作及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团队合作。

2. 学习任务: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

理论6学时

模块四

吉尔吉斯斯坦概况

课程目标123

1.掌握吉国的基本国情: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分、国旗、国徽、国歌等;

2.掌握吉国政治体制特点;

3.了解吉国经济发展历程与特点,认识经济改革与经济结构变化;

4.认识吉国独立前的外交状况以及独立后的外交工作与外交政策。

1.讲解吉尔吉斯坦基本国情、政治、经济及外交;

2.分析吉尔吉斯坦政治体制特点;

3.分小组讨论中吉乌铁路的影响及意义。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团队合作。

2. 学习任务: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

理论4学时

模块五

塔吉克斯坦概况

课程目标123

1.掌握塔国的基本国情: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分、国旗、国徽、国歌等;

2.掌握塔国政治体制特点;

3.了解塔国经济发展历程与特点,认识经济改革与经济结构变化;

4.认识塔国独立前的外交状况以及独立后的外交工作与外交政策。

1.讲解塔吉克斯坦基本国情、政治、经济及外交;

2.分析塔吉克斯坦经济特点,学生自主了解中塔两国的经济合作领域,搜集中国在塔国开设的企业。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团队合作。

2. 学习任务:课前预习、课堂展示、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

理论4学时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阶段测试、课堂实践、课后作业、期末考试。考试课程期末卷面成绩大于等于50分者,方可将过程性考核成绩计入总评成绩;未达标者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直接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记为总评成绩。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100%

阶段测试

10%

课堂实践

30%

课后作业

10%

期末考试

50%

课程目标1

10

5

20

35

课程目标2

20

5

20

45

课程目标3

5

5

10

20

合计

10

30

10

50

100

 

(二)评价标准

1. 阶段测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分)

75-89分)

/及格

60-74分)

不及格

0-59分)

课程目标1

考察学生对课堂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测验内容掌握程度优秀,分数在90分以上。

对测验内容掌握程度较好,分数在75分以上。

对测验内容掌握程度一般,分数在60分以上。

对测验内容掌握程度较差,分数在60分以下。

10%

 

2. 课堂实践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分)

75-89分)

/及格

60-74分)

不及格

0-59分)

课程

目标1

课堂问答,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参与度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述流利正确,逻辑清晰。

课堂参与度较高,较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述正确,逻辑较清晰。

课堂参与度一般,被动发言,表述一般,逻辑不清晰。

课堂参与度低,基本不发言,表述较差,逻辑混乱。

5%

课程

目标2

 

考察学生在线平台自主学习能力。

完成所有在线平台教学视频观看,积极参与在线讨论。

完成80%在线平台教学视频观看,积极参与在线讨论。

完成60%在线平台教学视频观看,较少参与在线讨论。

完成60%以内在线平台教学视频观看,不参与在线讨论。

20%

课程

目标3

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考察学生对中亚国家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参与度高,陈述内容充实,理解深刻,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呈现效果好。

参与度较高,陈述内容较充实,理解较深刻,分析到位,呈现效果较好。

参与度一般,陈述内容一般,理解分析一般,呈现效果一般。

参与度较低,陈述内容较为贫乏,理解分析不够深刻,呈现效果较差。

5%

 

3. 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分)

75-89分)

/及格

60-74分)

不及格

0-59分)

课程目标2

考察学生对中亚资讯搜集及翻译能力。

完成全部16条中亚资讯翻译,内容丰富,翻译流畅。

至少完成12条中亚资讯翻译,内容较丰富,翻译较流畅。

至少完成8条中亚资讯翻译,内容一般,翻译一般。

完成8条及以下中亚资讯翻译,内容较差,翻译较差。

5%

课程目标3

通过读书汇报、微视频制作等,考察学生资料收集及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读书汇报内容详实,分析深刻;微视频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

读书汇报内容较详实,分析较深刻;微视频制作主题鲜明,内容较丰富。

读书汇报内容不充分,分析不够深刻;微视频制作主题不鲜明,内容不丰富。

读书汇报内容空泛,分析浅显;微视频制作主题不鲜明,内容不充实。

5%

 

五、推荐课程设计教材和资源

(一)建议课程设计教材

主要教材:徐莉. 俄语丝路教程:走进中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主要参考书:

1.赵常庆.列国志——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刘启芸.列国志——塔吉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孙壮志.苏畅.吴宏伟.列国志——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姜振军.王彩霞.常玮娜.“一带一路国别概览——吉尔吉斯斯坦.大连海事出版社,2018

5.王利众.许金铭.乌亚罕.“一带一路国别概览——土库曼斯斯坦.大连海事出版社,2018

6.包毅.中亚国家的政治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孙力.中亚国家发展黄皮书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8.许涛.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时事出版社,2016

9.蓝琪.中亚史(全六卷).商务印书馆,2020

主要网络资源: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

http://eol.shzu.edu.cn/meol/jpk/course/blended_module/index.jsp?courseId=56806

 

 

 

大纲修订人签字: 饶春娇                        修订日期:    20228

大纲审定人签字:  张洁                         审定日期:    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