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课 程 名 称: | [31214681]森林保护学 |
授 课 班 级: | 【林学2022-1班】 |
主讲教师及职称: | 雷勇辉 副教授 |
总 学 分 / 学 时: | 4.5/72 |
农学院 植保系(部) 昆虫教研室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森林保护学》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森林保护学》是森林保护学是林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森林有害生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各论介绍重要林木有害生物的为害特点、鉴别与诊断方法、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发生发展或流行规律,以及安全有效的防治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解决林业生产或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植保问题,保障林业安全发展。
课程总计72学时,其中理论课56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又分为昆虫和病理两部分,其中昆虫36学时,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8学时。
课时分配:
昆虫部分课时数分配如下:
序号 | 章 名 | 学时(理论+实验) |
一 | 1.绪论 | 2 |
二 | 2.昆虫体躯构造和功能 | 4+4 |
三 | 3.昆虫的内部解剖 | 1 |
四 | 4.昆虫的生物学 | 2 |
五 | 5.昆虫分类 | 2 |
六 | 6. 昆虫生态学 | 1 |
七 | 7. 森林害虫防治的原理及方法 | 2 |
八 | 8.苗圃根部害虫 | 2+1 |
九 | 9.幼树顶芽及枝梢害虫 | 4+1 |
十 | 10.食叶害虫 | 4+1 |
十一 | 11.蛀干害虫 | 4+1 |
合计 |
| 28+8=36 |
学情分析:由于课时压缩较为严重,昆虫外部形态内容比较直观,对内容精简后学生大多都能比较好的掌握,但是,昆虫的生物学、昆虫分类内容较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一时间比较难易接受,并且个别学生,特别是女同学,对昆虫比较害怕,因此对生物学、分类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进而影响到各论的害虫防治内容。在各论的讲解还是要结合案例讲解,以便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对象:林学专业
知识关联: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二、教学理念
植物保护学教学充分以现代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具体如下:
1、以培养掌握森林、草原、湿地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以大力提高和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全面发展理念。
3、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4、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的主体性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掌握森林保护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林木病虫害的症状、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达到“会诊断”、“会鉴定”、“会调查分析病情”、“会绘制病虫害循环图”、“会制定病虫害综防措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昆虫学最新知识、技术的介绍,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研究方法;
2. 掌握昆虫的基本外、内部形态结构与机能、生理机制、生物学特性能识别昆虫的常见主要类群,具有昆虫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从事有关昆虫学的科研、生产和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3. 了解林木病理学的性质,认识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性;掌握林木病害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林木病害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以及林木的抗病机制;理解和掌握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侵染循环、病害流行、病害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常见林业病虫害危害特征、病原或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
5 增强学生爱护环境,防护森林的责任感,培养学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1.绪论
2.昆虫体躯构造和功能
3.昆虫的内部解剖
4.昆虫的生物学
5.昆虫分类
6.昆虫生态学
7.森林害虫防治的原理及方法
8.苗圃根部害虫
9.幼树顶芽及枝梢害虫
10.食叶害虫
11.蛀干害虫
《绪论》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绪论介绍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程的主体结构、课程要求、课程的前沿进展,以及课程的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一堂课。
课时分配:0.5学时。
学情分析:由于内容相对较多,但内容都是配合精美的图片,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反思,独立思考。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理念
以大力提高和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全面发展理念为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知农、懂农、爱农的学习兴趣才。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植物保护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自我介绍 课程思政点:自我介绍入门
| 自我介绍 | 先自我介绍,引入自我介绍的重要性(思政点),与学生互动介绍,引入课程内容,通过ppt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 2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绪论 1.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点:格物致知,精益求精 2.研究内容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10分钟 | |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 2.有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
|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3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昆虫繁盛的原因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我们熟悉的动物哪些是昆虫,昆虫有哪些特征?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有益、有害方面知识点提纲。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昆虫的形态构造与功能》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三章 昆虫的内部解剖》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四章 昆虫的生物学》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五章 昆虫分类》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六章 昆虫生态学》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七章 森林害虫防治的原理及方法》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八章 苗圃根部害虫》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九章 幼树顶芽及枝梢害虫》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十章 食叶害虫》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
《第十一章 蛀干害虫》教学设计
一、课时数与学情分析
1、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基本构造;
3、了解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
本节是昆虫学专业基础。
课时分配:2学时。
学情分析:通过突出重点讲解,配合精美的图片对比分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能主动认真的听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授课对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20-1班
知识关联:节肢动物的种类,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教学理念
1、以培养掌握设施果树、蔬菜、花卉病虫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人才为培养目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特征,掌握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主要结构特征,掌握触角、口器、足、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触角构造、功能及类型
3、昆虫的眼的种类、结构、单眼,趋光性
4、口器的类型构造、功能*
(二)、昆虫的胸部
1、基本构造
2、胸足构造、类型及功能
3、翅的发生、构造和变异
(三)、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及功能
2、体壁构造与化防的关系
五、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触角的构造功能及类型;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和变异;体壁表皮层的构造和功能。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大量图片,以及案例教学。
【教学难点】大量形态名称出现,需要花时间记忆。
【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讲解。
六、学科前沿
现代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 设计意图 | 时间安排 |
课程导入 | 回顾 引出本节 指出本节重点 |
| 先介绍,节肢动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引入昆虫纲特征。介绍昆虫头部、胸部、腹部的附肢的结构和类型,引入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掌握好昆虫的知识与“两山”理论的关系(思政点),进一步介绍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特征。 | 5分钟 |
课程主体内容 | 一、昆虫的头部 1. 触角基本结构 2.触角功能 3.触角类型 4.复眼和单眼 5.口器的类型 6.昆虫头部的形式 7.口器构造与害虫防治 | PPT讲解 案例分析 | 30分钟 | |
二、昆虫的胸部 1. 足的基本结构 2.足的类型 3.翅的基本构造 4.翅的类型 5.翅脉和脉序 6.翅的连锁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30分钟 | ||
三、昆虫的腹部 1.腹节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 四、昆虫的体壁结构和功能 1.体壁的结构和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的色彩 4.体壁的作用 | PPT讲解 师生互动讨论 | 10分钟 | |
课程总结 | 回顾本章的重点内容 | 讲解叙述 | 5分钟 |
八、作业及课外推荐资源
【作业】 1、比较几种昆虫口器构造的不同点,其危害状有何不同?
2、列举生活中常见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3、如果说一头雌蝉从头害到尾,是否有道理?why?
【课外推荐资源】李照会.园艺植物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预习与探索】昆虫繁盛原因与其外部形态结构关系有何联系?
九、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课堂提问,下堂课前提问
十、板书设计
昆虫触角类型、口器类型、翅的结构和类型,体壁结构。
注: 1.依据课程性质不同,教师可增加或删减一些自主设计的项目,但基本元素必须保留。
2.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知识点的学科和逻辑关系,精选教师必讲内容,采用实例或类比、归纳分析,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层层引入,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3.以上项目不够可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