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Health Assessment 课程编码:Z103213
总学分:7 总学时:11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40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医学院护理系
大纲制定者: 李萍 大纲审定者:左彭湘 审定日期:2014-10-23
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课程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该课程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阐述各种显示健康问题的基本身体评估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和人们对它的反应,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是护理的方法论课程。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黑体小四)
《健康评估》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从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全面收集病情相关资料,结合医学辅助检查的结果,从护理的角度对评估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其反应做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为深入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综合课、特色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黑体小四)
1. 教学目标(宋体五号)
通过课程教学,学生能够在基本知识方面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问诊的方法、技巧与内容;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5种基本体格检查方法;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顺序与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掌握保障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准确地护理配合要点;掌握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重点、评估方法与内容。熟悉临床常见症状评估的方法和相关的护理诊断;熟悉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及人体评估的解剖学特点;熟悉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和护理诊断思维程序;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能力;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等。
在素质养成方面注重培养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与护理对象及其亲属主动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尊重同事,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和他人的错误。
2. 基本要求
⑴ 理论教学:合班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灵活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资料:“护理诊断手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护理诊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教材,积极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思考练习。
⑵ 实验教学:单班教学,教师采用播放教学录像、示范教学、指导学生练习及学生回示教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2人/组/病床单元进行实训练习。辅助教学资料:自编“健康评估实验指导及习题集”,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实验练习。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指导,并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做好实验准备;着装及言行举止符合专业规范;认真练习,准确记录。
⑶ 临床见习:根据教学内用要求,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临床健康评估情景,熟悉健康评估的过程,然后组织临床见习,将学生4人/组/患者,进行健康评估练习,完成见习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做好见习准备,拟定评估计划;着装及言行举止符合专业规范,尊重、关心患者,及时准确记录资料,积极开展小组讨论。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黑体小四)
0 绪 论
0.1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0.2健康评估的内容
1护理诊断与思维
1.1 护理诊断概述
1.2 合作性问题
1.3 护理诊断思维
2 问 诊
2.1 问诊概述
2.2 常见症状问诊
3 体格检查
3.1 体格检查方法概述
3.2 全身一般状态检查(营养与代谢型态,睡眠休息型态)
3.3 皮肤、淋巴结检查
3.4 头颈部检查
3.5 胸部检查
3.6 腹部检查
3.7 脊柱、四肢检查(活动-运动型态)
3.8 神经系统检查
4 辅助诊断
4.1 实验诊断学
4.2心电图诊断
4.3 影像诊断学
4.4 超声诊断学
5 心理评估
5.1 概述
5.2 认知评估(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型态;
5.3 情绪与情感评估
5.4 应激评估
5.5 健康行为评估
5.6 自我概念评估
6 社会评估
6.1 概述
6.2 角色与角色适应的评估
6.3 文化评估
6.4 家庭评估
6.5 环境评估
7 护理病历书写
7.1 护理病历书写的目的和意义
7.2 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7.3 护理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
四、时间分配(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以下为范例,教学环节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加列或删除)
知识 单元 | 知 识 点 | 教学环节(学时) | |||||
讲 课 | 研 讨 课 | 实 验 | 上 机 | 课 外 | 小 计 | ||
0 | 绪 论 | 1 |
|
|
|
| 1 |
1 | 护理诊断与思维 | 7 |
|
|
|
| 7 |
2 | 问 诊 | 10 |
| 4 |
|
| 12 |
3 | 体格检查 | 16 |
| 22 |
|
| 40 |
4 | 辅助诊断 | 24 |
| 8 |
|
| 32 |
5 | 心理评估 | 6 |
| 4 |
|
| 10 |
6 | 社会评估 | 6 |
|
|
|
| 4 |
7 | 护理病历书写 | 2 |
| 2 |
|
| 4 |
总 计 | 72 |
| 40 |
|
| 112 |
五、课程其他说明(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
1、主要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2、适用专业类别:护理学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北京:人名卫生出版社。
吕海清,周文海,刘海霞.健康评估试题集.北京:人名卫生出版社。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⑴ 考核方式:实验报告、见习报告、基本技能考核、期末考试(闭卷)。
⑵ 成绩构成:百分制,平时成绩40%(实验报告10%;见习报告10%;基本技能考核20%);期末考试成绩60%。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纯理论课程不填此项内容,此表仅用于理论含实验课程的实验部分内容)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内容 | 学时分配 | 实验 类型 |
1 | 问诊(角色扮演) | 问诊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训练问诊的技巧、顺序、内容。 | 2 | 设计性 |
2 | 常见症状评估 | 发热、疼痛、水肿、皮肤粘膜出血等症状的观察及资料收集。 | 2 | 临床见习 |
3 |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生命体征的检查、 | 观看教学录像,体格检查准备练习,叩诊和听诊的方法。 | 2 | 演示性 |
4 | 全身一般状况的评估 | 全身一般状态的观察。 | 1 | 演示性 |
5 | 头颈部及浅表淋巴结的评估 | ⑴头部评估:头发、头颅、颜面皮肤、眼、耳、鼻 、口; ⑵颈部评估:外形、皮肤、气管、甲状腺、颈部血管;⑶头颈浅表淋巴结评估。 | 1 | 演示性 |
6
| 胸部评估 | ⑴胸部的体表标志;⑵胸廓评估;⑶乳房及腋窝淋巴结评估;⑷肺脏评估;⑸心脏评估;⑹背部评估。 | 4 | 演示性 演示性 |
7 | 腹部评估 | ⑴ 评估腹部外形、腹部皮肤、腹壁静脉、呼吸运动;⑵ 评估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⑶ 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触诊、膀胱区叩诊;⑷评估腹壁紧张度、肝、脾、压痛,反跳痛、Murphy征等。 | 4 | 演示性 |
8 | 脊柱、四肢的评估 神经系统的评估 | ⑴脊柱评估:外观、活动度、弯曲度、压痛与叩击痛;⑵四肢评估:外观、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⑶神经系统评估?:生理反射、病理反射。 | 2 | 演示性 |
9 | 全身体格检查训练 | 全身状态检查、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的整体评估训练。 | 4 | 演示性 |
10 | 体格检查技能考核 | 体格检查技能考核。 | 4 | 演示性 |
11 | 实验室检查-血液标本 | 血液标本的采集、存储、检测及处理。 | 2 | 临床见习 |
12 | 实验室诊断-体液标本 | 体液标本的采集、存储、检测及处理。 | 2 | 临床见习 |
13 | ECG监测 | ECG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流程。 | 2 | 临床见习 |
14 | 影像学诊断-病人准备 | 参观影像学检查的环境; 观摩影像学主要的检查方法和操作程序; 分析病人准备注意事项。 | 2 | 临床见习 |
15 | 健康评估综合实践练习 | 应用健康评估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对临床患者进行全面的的评估练习,记录并分析、讨论。 | 4 | 综合性 |
16 | 健康评估记录 | 按照健康评估记录的格式要求记录患者首次入院健康评估表、病程记录。 | 2 | 综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