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2024— 2025 学年第2学期
课 程 名 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 课 班 级: | 法学20231-3班、社工、政治2023(1-2)、应急2023(1-2)班 |
任 课 教 师: | 崔卫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制
教师姓名 | 崔卫峰 | 职称 | 副教授 | 所在院系 | 马院 原理研究所 | ||
课程名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总学时 | 48 | 授课班级 |
| ||
授课地点 | 博C-416 博C-417 博C-421
| 授课时间 |
2-3,5-6,8-14 | ||||
课程目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从思想上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1.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0年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主要参考书: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3卷;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 ||||||
章 次 | 章 节 名 称 | 学 时 | |||||
第一讲 |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当代价值 | 4 | |||||
第二讲 |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8 | |||||
|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4 | |||||
|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 2 | |||||
|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2 | |||||
第三讲 |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6 | |||||
|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 2 | |||||
|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 2 | |||||
|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 | |||||
第四讲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6 | |||||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2 | |||||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2 | |||||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 | 2 | |||||
第五讲 |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6 | |||||
|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2 | |||||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2 | |||||
|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2 | |||||
第六讲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 4 | |||||
|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2 | |||||
|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对其评价 | 2 | |||||
第七讲 |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4 | |||||
|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 2 | |||||
| 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1 | |||||
|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1 | |||||
| 机动 | 2 | |||||
章节名称 |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当代价值(4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2学时) |
课堂教学 |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产生。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学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1学时)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 对策: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课下阅读《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青年马克思》、《马克思传》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章节名称 |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当代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学时)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学时) |
课堂教学 | 在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学时)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学时) 认识工具、行动指南、科学真理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难点: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结合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的胜利和发展的事例有理有据让学生信服。 对策:通过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片段,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
章节名称 |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8学时)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课堂教学 | 学习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2学时)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 (二)物质在存在形式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教学难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什么是物质?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如何表现的?
|
章节名称 |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8学时)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
课堂教学 |
学习和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性原理以及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原理,并灵活运用和掌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辩证 关系。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学时)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物质决定意识 2、世界统一于物质 教学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世界统一于物质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你认为呢?(从“意识的能动性”入手回答)
|
章节名称 |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8学时)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
课堂教学 |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把握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2学时)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根据所学谈谈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
|
章节名称 |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8学时)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课堂教学 |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把握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基本原理,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2学时)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辩证的否定 2.辩证思维方法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怎样把握“度”这一原则?
2、如何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章节名称 | 第二讲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6课时) 第一节——实践与认识(2学时) |
课堂教学 | 学习和把握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深入理解认识的本质与辩证发展过程。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1学时)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0.5学时)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0.5学时)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1.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难点:1、主客体的关系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对策: 通过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多人对同一视频资料的复述,打到理解“能动反映”的目的。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2.如何正确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章节名称 | 第二讲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6课时)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2学时) |
课堂教学 |
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特性(1学时)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0.5学时)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0.5学时)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
难点: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对策:通过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把握重点。通过《平民英雄》,网红等视频,和学生讨论真理的客观性,人生价值问题。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2. 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谈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章节名称 | 第二讲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6课时) 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学时) |
课堂教学 |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1学时)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学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核心:实事求是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2.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 难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 对策: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所犯错误以及对错误的自我主动纠正的介绍,让学生把握为什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这个党的思想路线核心? |
章节名称 | 第三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课堂教学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学时)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具 | 激光笔、投影仪等。
|
作业、思考题 |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章节名称 | 第三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课堂教学 | 要求学生认清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了解阶级斗争、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学时)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面性。 通过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 2. 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
章节名称 | 第三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课堂教学 |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以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学时)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难点: 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 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
章节名称 | 第四讲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6学时) 一、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2学时) |
课堂教学 | 通过阐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商品经济的实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价值决定的本质及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重点把握价值量的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及作用即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1、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导入视频《货币的起源和发展》(0.5课时) 1.2 价值规律及作用 (0.5课时)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0.5课时) 1.4专题讲座——科学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0.5课时)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与作用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及案例分析法、视频导入法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
章节名称 | 第四讲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6学时)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课时) |
课堂教学 |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即《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论内容。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2、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问题导入:如何理解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课时) 2.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0.5课时) ——导入视频:《社会主义500年.第九集:资本的秘密》15’ ——什么是资本?什么是剩余价值?m如何产生? 2.3资本主义所有制 2.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 ——导入视频《卓别林·摩登时代》(0.5课时)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教学难点: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及案例分析法、视频导入法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章节名称 | 第四讲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6学时)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学时)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学时) |
课堂教学 | 理解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3、资本积累理论(0.5课时) 4、资本循环周转理论——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0.5课时) 5、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利润理论(1课时) 5.1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5.2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自学) 7、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自学)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教学难点: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及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入法及学生自学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2、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
章节名称 | 第五讲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4学时)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2课时) |
课堂教学 | 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学习,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实质,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本原理,辨证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0.5学时约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0.5学时约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1学时约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2.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1.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调控手段和实质3.如何正确全面地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对策:适当运用材料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对难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的理解,一般的知识点可结合适当数量的练习掌握。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谈到“福得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联系你身边的现象,看看经济全球化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搜集经济全球化对当地发展的影响事例,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
章节名称 | 第五讲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4学时) 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学时)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学时) |
课堂教学 | 通过学习,辨证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二、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学时) (一)、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 (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学时)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教学重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对策:通过教师运用材料分析法、视频导入法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的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
章节名称 | 第六讲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4学时)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学时)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原则(1学时) |
课堂教学 | 了解社会主义社会500年的发展历程 熟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掌握社会主义发展一般原则的基本内容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学时)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原则(1学时)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多样性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2、科学社会主义九大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九大基本原则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多样性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2、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
章节名称 | 第六讲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4学时) 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学时)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1学时) |
课堂教学 | 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熟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掌握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学时)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1学时)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主义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重点、难点 以及对策 | 重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难点: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
教 具 | 激光笔、投影仪 |
作业、思考题 | 1、请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确立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
课
后
记 | 时间: 地点: 班级: |
| |
时间: 地点: 班级: | |
| |
时间: 地点: 班级: | |
| |
时间: 地点: 班级: | |
| |
时间: 地点: 班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