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农村发展规划

Rural Regional Planning

课程代码

31615010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

农业经济学、系统工程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32学时/0学时

适用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开课单位

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负责人

杨宏伟

审定日期

202208

一、课程简介

农村发展规划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关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主导产业布局的基础性课程。具有使学生掌握农村三生产业布局原理,培养分析和解决农村发展规划基础能力的作用。课程向学生传授农村发展规划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农村发展规划政策与规范要求,熟悉典型农村产业规划、村镇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案例课程内容包括:农村发展规划原理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编制范式、产业发展规划案例、村庄规划案例、乡村振兴规划案例等课程学习能够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前期各门理论课程学习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支持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理解掌握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目标2熟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关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政策;了解熟悉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范式

目标3:了解熟悉各类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村庄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典型案例,了解相关发展模式和规划中的典型问题,能够分析、评价规划案例,具有初步的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知识与技能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2.学科知识

指标点2.1系统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2

2.学科知识

指标点2.1系统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3

3.分析解决问题

指标点3.2:设计复杂农林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思路、调查方案、研究方法与解决方案并实施。

注: 1. 若专业无认证标准,无毕业要求,可对应到某条毕业要求的某个相关内容;2. 有认证标准和毕业要求的,必须严格与202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对应; 3. 多个课程目标可以对应一个毕业要求,但一个课程目标尽量不要发生对应多个毕业要求;4.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不做此表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导论

课程目标1

1.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内涵

2.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主要理论

3.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内容构成

1. 农村发展规划内涵、特点。

2. 农村发展规划的理论来源: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3. 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空间布局、产业布局。

4. (村级)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学习笔记、课堂测试

理论2学时

2.农村发展规划原理

课程目标1

1.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功能

2.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结构

3.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方法构成

4.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重点

1.农村发展规划的主要功能。

2.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结构。

3.农村发展规划的主要方法。

4.农村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5.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要求。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学习笔记、课堂测试

理论6学时

3.农村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

课程目标2

1.了解农业农村部政策文件

2理解农村发展规划政策总体要求

3.理解国家政策关于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

4.理解国家政策关于农业多功能高质量发展要点

1.农业农村部:农村发展规划总体要求。

2.农业农村部: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业、现代乡村服务业规划。

3.农业农村部:农业多功能发展。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学习笔记、课堂测试

理论6学时

4.农村村级发展规划编制

课程目标2

1.掌握村级发展规划结构

2.掌握村级发展规划编制格式规范

3.理解村级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4.理解村级发展规划的关键

1.村级发展规划的结构。

2.村级发展规划编制规范。

3.村级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1.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学习笔记、课堂测试

理论2学时

5.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课程目标3

1.了解农村产业规划的实际情况

2.了解农村产业规划的现实问题

3.理解农村产业规划的新特点

4.掌握农村产业规划的要点

1.农村产业规划的构成。

2.农村主导产业规划问题。

3.农业多功能发展规划。

4.三产融合发展规划。

5.三生布局规划

1. 教学活动:案例学习、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分析、学习笔记

理论8学时

6.农村村镇发展规划

课程目标3

1.了解村镇规划的实际情况

2.了解村镇规划规划的现实问题

3.理解村镇规划的新特点

4.掌握村镇规划的要点

1.农村村镇规划的构成。

2.农村村镇规划问题。

3.农村村镇规划新特点。

4.三生布局规划

1. 教学活动:案例学习、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分析、学习笔记

理论4学时

7.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课程目标3

1.理解乡村振兴规划的内涵

2.理解乡村振兴规划内容构成

3.理解乡村振兴规划的要点

4.掌握乡村振兴规划的关键

1.乡村振兴规划的内涵。

2.乡村振兴规划的内容。

3.乡村振兴规划的要点。

4.乡村振兴规划的关键。

1. 教学活动:案例学习、课堂讨论

2. 学习任务:课程分析、学习笔记

理论4学时

注: 1.知识单元可以从多个参考教材中选取允许以教材导向按照某一教材给定章节顺序教条地对应课程目标的知识单元2. 学习成果即OBE理念所述的产出,与传统表述的预期学习成效含义相当,但应采用动词+名词安德森表述规则进行描述,反映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的具体情况;3. 教学内容不宜过细,内容尽量保证本表控制在一页之内,思政点应单列明确表述,与相关内容有机融合;4.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主要反映两个主体,一个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等;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如:课程作业、汇报、图纸、实验报告等学习任务应与评价方式相呼应;5. 学时应该是本知识单元的合计学时;6. 表格内字体要求为宋体小五号,单倍行间距。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课程作业、课堂测试、学习笔记及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课堂测试

课程作业

学习笔记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5

5

5

15

30

课程目标2

5

5

5

15

30

课程目标3

 

5

5

30

40

合计

10

15

15

60

100

注:1. 各评价方式占分比例应按照权重设置规则,权重建议按5%递进;2. 不建议完全采用终结性的单一测试作为总评成绩,应采用多元化过程考核,过程性考核比例至少达到40%3. 采取的评价方式必须遵循学生全覆盖的公平原则;4. 采取的评价方式应确保真实有效,无法杜绝抄袭和工作强度过高的评价方式都视作不合理,不应作为评价方式;5. 考勤以及不能全覆盖的课堂表现,不能作为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数据,对缺勤学生可直接扣减平时考核成绩;累计缺勤三次的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课考试。

(二)评价标准

1. 课堂测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及格

60-74

不及格

0-59分)

课程目标1

考查农村发展规划基本概念的掌握

概念基本清晰、

逻辑性强、内容基本完整

概念较清晰、逻辑性较强、

内容完整

概念不清晰、逻辑性不强、内容不够完整

概念不清晰、逻辑性很弱内容很不完整

5

课程目标2

考查国家相关政策、村级规划编制范式理解与掌握

概念基本清晰、

逻辑性强、内容基本完整

概念较清晰、逻辑性较强、

内容完整

概念不清晰、逻辑性不强、内容不够完整

概念不清晰、逻辑性很弱内容很不完整

5

注:1. 评价标准是对具体考核内容制定的不同观测点,不要混淆为评分细则;2. 评价标准不同等级的评价描述程度词,建议采取基本、较、不够、很分别对应优、良、及格、不及格3. 表格内字体要求为宋体五号,单倍行间距。

2课程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及格

60-74

不及格

0-59分)

课程目标1

考查对农村发展规划基本概念的掌握

概念基本清晰、

逻辑性强、内容基本完整

概念较清晰、逻辑性较强、

内容完整

概念不清晰、逻辑性不强、内容不够完整

概念不清晰、逻辑性很弱内容很不完整

5

课程目标2

考查对国家相关政策、村级规划编制范式理解与掌握

内容基本完整

逻辑性强、述基本严谨

内容完整、

逻辑性较强、

较严谨

内容不够完整、

逻辑性不强、述不够严谨

内容很不完整、

逻辑性很弱述很不严谨

5

课程目标3

考察运用农村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初步进行规划编制的技能

分析要点基本完整述基本严谨提出基本可行的方案

分析要点较完整、论较严谨提出较可行方案

分析要点不够完整严谨提出的方案不够可行

分析要点很不完整述很不严谨提出的方案无可行性

5

 

3学习笔记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及格

60-74

不及格

0-59分)

课程目标1

考查对农村发展规划概念知识的记述、归纳、思考和掌握情况

内容基本完整

逻辑性强、述基本严谨

内容完整、

逻辑性较强、

较严谨

内容不够完整、

逻辑性不强、述不够严谨

内容很不完整、

逻辑性很弱述很不严谨

5

课程目标2

考查对相关国家政策的记述、归纳、思考和掌握情况

内容基本完整

逻辑性强、述基本严谨

内容完整、

逻辑性较强、

较严谨

内容不够完整、

逻辑性不强、述不够严谨

内容很不完整、

逻辑性很弱述很不严谨

5

课程目标3

考查对乡村规划典型案例的记述、归纳、思考和掌握情况

内容基本完整

逻辑性强、述基本严谨

内容完整、

逻辑性较强、

较严谨

内容不够完整、

逻辑性不强、述不够严谨

内容很不完整、

逻辑性很弱述很不严谨

5

 

4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及格

60-74

不及格

0-59分)

课程目标1

考查对农村发展规划概念的掌握与结合实际进行阐释的能力

客观题准确率90%以上,基本知识扎实,概念基本清晰

客观题准确率75%-90%基本知识较扎实,概念较清晰

客观题准确率60%-75%以上,基本知识不够扎实,概念不够清晰

客观题准确率60%以下,基本知识不扎实,概念不清晰

15

课程目标2

考查运用农村发展规划的国家政策掌握与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客观题准确率90%以上,基本知识扎实,概念基本清晰

客观题准确率75%-90%基本知识较扎实,概念较清晰

客观题准确率60%-75%以上,基本知识不够扎实,概念不够清晰

客观题准确率60%以下,基本知识不扎实,概念不清晰

15

课程目标3

考察分析农村发展规划案例、政策的能力,模仿制定简单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技能

分析要点基本完整述基本严谨提出基本可行的方案

分析要点较完整、论较严谨提出较可行方案

分析要点不够完整严谨提出的方案不够可行

分析要点很不完整述很不严谨提出的方案无可行性

30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 自编教学讲义。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 朱朝枝.农村发展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自编教学课件(PPT)。

 3. 自编教学案例库。

 

注:1. 建议教材尽量选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课程内容可以采用多个教材;2. 主要参考书可以是经典书目、教材、杂志、期刊、网络刊物、电子刊物、学习网站等。网络刊物和学习网站需要有具体网址链接;3. 教材和参考书格式应包括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其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字体要求为宋体五号。

 

 

 

 

 

 

大纲修订人签字: 杨宏伟                                修订日期:20228

大纲审定人签字: 王博                                  审定日期:2022 9

 

 

注:

1.修订、审定日期只写到月即可。

2.排版要求

1)页面设置为:页边距:上3.7cm  3.5cm  2.8cm  2.6cm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模板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文字部分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18磅,段前段后间距设置为0

3.大纲内的蓝颜色字体部分只是为了修订需要作的说明,大纲修订完后请删除。

4.学院存档修订人、审定人手写签字的教学大纲并汇编扫描为PDF文档上传到学院主页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