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 至 学年第 学期
土地管理学 课程试卷十二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 分 |
|
|
|
|
|
|
|
|
一、名词解释(4*5=20)
1、土地使用权转让
2、变更土地登记
3、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
4、土地使用权抵押
5、地籍
二、不定项选择题(1*15=15)
1、马克思地租理论认为: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性 B、土地投入的不同
C、区位的差异 D、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上的垄断
2、地价是( )的资本化。
A、土地 B、 土地权益 C、土地所有权 D、地租
3、杜能圈的农业布局模式,是以城市为中心,使各种耕作制度呈( )分布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D、同心圆
4、地籍管理的核心是( )。
A、测绘 B、权属
C、土地登记 D、土地统计
5、下列财产可以抵押的是( )
A、集体土地所有权 B、宅基地
C、娱乐设施用地 D、学校、幼儿园、医院
6、依照《土地管理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下列有关土地权属
的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 农村,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
于农民集体所有
C. 农村、城市的宅基地和农村的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D. 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7、地籍测量最主要的成果是( )。
A、图斑 B、地籍图
C、土地权属 D、土地数量
8、宗地估价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
A.收益还原法、标准宗地估价法、路线价法、购买年法
B.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
C.标准宗地估价法、路线价估价法、模型估价法、基准地价修正法
D.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假设开发法
9、基准地价是城市中均质区域内的土地( )。
A.最低价格 B.最高价格
C.平均价格 D.成交价格
10、某宗土地的面积为1000m2,其上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5000m2,
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为700m2,建筑物层数为8层。则该宗土地的容积率为( )。
A.8.0 B.5.6
C.5.0 D.0.7
11、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 ( )
A、通过协商解决
B.请求村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C.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2、农用地转用的依据( )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C.土地利用计划 D.城市规划
13、工业区位论认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是 ( )
A、运输成本 B、工厂规模
C、集聚与分散因素 D、工资因素
14、下面属于集体建设用地的是( )。
A. 农民宅基地 B.自留地
C. 乡村公共设施用地 D.国有企业用地
15、“一书四方案”中的“四方案”是指( )
A、征用土地方案 B、农用地转用方案
C、补充耕地方案 D、安置方案
E、供地方案
三、判断题(1*10=10)
1.我国个人不能取得土地所有权。 ( )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有偿取得和无偿取得两种。( )
3.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是双向的,即国有土地所有权依法定程序可以转
为集体所有,而集体土地所有权也可以按法定程序转为国有。( )
4.国家在实行土地征用时,要依法对被征地单位造成的损失予以适当的赔偿。( )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耕地。 ( )
6.在租赁期内出租后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则租赁合同自动解除。( )
7.乡镇企业土地使用权可以单独抵押。( )
8.愈是级别低的中心,相邻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就愈短,数目多。( )
9.我国规定土地所有权依照法律可以进行正常交易。( )
10.国家法律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决不允许集体以外的成员使用。( )
四、简答题(5*5=25)
1、土地的自然特性有哪些?
2、土地征用的特征有哪些?征地补偿费的构成有哪些?
3. 土地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联系和区别。
4. 什么是土地登记?登记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5、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途径有哪些?
五、论述题(30分)
1、结合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及条件,阐述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承
包责任制承包期限的长短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承包者的各自利弊,
国家为保护承包者的利益应采取何种措施?(8分)
2、什么是耕地保护?耕地保护的目标和作用是什么? 试根据目前我
国耕地状况谈谈国家实行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10分)
3、案例分析:
阅读材料:
原告:江西省余干县梅港乡梅港村委会镇山第三村民小组。
被告:江西省余干县梅港乡梅港村民委员会。
1992年11月,余干县梅港粮管所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征用梅港村委会下属的镇山第四村民小组、虞家村民小组和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在湖家边的土地建粮食仓库,总面积16666平方米,其中征用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591.4平方米。上述被征土地的所有权分属各该村民小组所有。1974年,梅港村委会曾利用该地兴办园艺场栽种桔树,由村委会负责经营,利润按比例与三个村民小组分成。1991年因特大寒灾,园艺场种的桔树全部被冻死,仅存少量的桃树和其他果树。1992年12月15日,梅港村委会代表该三个村民小组与梅港粮管所签订了《土地征用协议》。协议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费为每平方米2.85元(含土地附着物补偿费),共计47478.10元。梅港粮管所征地付款后,梅港村委会扣除附着物补偿费用及其他开支,剩余37500元土地补偿费,梅港村委会即以曾经营被征土地多年和在征地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为由,要求与村民小组“六四”分成剩余的土地征用补偿费。镇山第四村民小组和虞家村民小组对此没有异议,领取了按此意见应得的补偿费。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则认为,本组被征土地面积大,分成比例不合理,没有同意。后经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无效,镇山第三村民小组遂于1995年6月25日向余干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梅港村委会在作扣除后全额退还其8591.4平方米土地的征用补偿费19350元。
梅港村委会答辩称:梅港粮管所征用建粮库的湖家边山地,属村委会多年经营、管理的园艺场,镇山第三村民小组以土地所有权为由,要求取得其被征土地的全部补偿费没有道理。请求与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合理分成土地征用补偿费。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12分)
命题组组长签字: ( B ) 组 第1页 (本试卷共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