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手术室 韩琦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9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同时将2015年3月2016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对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查对制度管理,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3% (P<0.05) 。结论:对手术患者施行护理查对制度管理, 有利于良好改善医护关系, 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查对制度; 手术室管理; 应用; 在临床科室中, 手术室担任着拯救患者的艰巨任务, 由于进行手术的患者多, 病情复杂, 且患者情绪多变, 使得手术室护理管理难度大大增加。随着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安全状况及工作人员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以往传统的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渐渐无法适应发展潮流。因此, 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专业培训, 对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意义十分重大[1]。为此, 选取240例在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 对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查对制度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选取医院手术室2016年6月-2017年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 另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4例, 女66例;年龄18-75岁。对照组男58例, 女62例;年龄20-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具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听力障碍及意识不清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择期进行手术, 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主要为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准备手术所需器材、手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术后护理等[2]。 观察组实行护理查对制度管理。 (1) 术前1d巡回护士加强巡访, 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并对其进行减压调节和指导。核对患者病历及手术通知单上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部位等资料, 指导患者对自己身份信息标识物进行佩戴, 其中身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 并准确地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确认无误后签字。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手术史及输血备用情况并记录。 (2) 术中查对并记录术中需要的手术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 查看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是否到位, 巡回护士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再次核对患者身份病历信息。由两名以上护士对术中用药信息进行查对, 核对无误后三方进行签字确认。手术进行中,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并按照三查八对制度进行用药输血, 并准确记录手术切口及缝针数目。 (3) 术后在手术闭腔前后核对手术所用器械、药品等物品清单并进行准确记录, 如有病理标本, 则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 在标签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科室、标本名称, 填写标本送检单, 将送检单送至病理科, 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名。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将患者送回病房, 并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例, 与病房责任护士进行沟通, 准确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治疗结果及用药情况进行交接, 病房责任护士监控患者术后生命动态, 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患不良纠纷事件发生率。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填写医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满分100分, 0-60分为不满意, 61-80分为一般, 81-90分为满意, 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 (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以 (%) 表示, 使用χ2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 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50%,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7%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83%, 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1.67%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医患关系正逐渐成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 因手术室医疗事故发生率较高, 医患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 加强手术室管理, 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挑战。手术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繁重的工作压力, 导致护理人员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物品信息核对会出差错。 (2) 护理交接时出现失误, 药品及患者信息记录有误。 (3) 态度不佳降低了患者的好感度和信任度[3,4]。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护理查对制度, 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避免疏漏发生, 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行护理查对制度后, 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3% (P<0.05) 。由此可见, 手术室管理中实行护理查对制度,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减少手术室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手术室管理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在手术室实行护理查对制度, 要继续加强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其对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综上所述, 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冯永贤.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 (9) :257-258. [2]邵长敏.护理查对制度在基层医院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8 (14) :262-263. [3]张雪晖.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 (1) :156-158. [4]彭爱红, 朱小冬, 周桂兰, 等.强化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3) :142-143. [5]陈碧艳.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5 (15) :287-288. [6] 辛征, 甄佳, 姚红.三重身份识别在护理查对制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14) :121-122.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