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预算》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性课程,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 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定额应用为导向、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为主线。在阐述建设工程定额的组成和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定额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以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大型作业编制为总结。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完善推广,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新的计价规范,努力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适用性强为原则,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工程造价领域最新的知识更新。 1.课程定位: 土木工程专业是学校的工科专业之一,主要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即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已经成为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工程造价方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培养是迈入近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掌握工程造价管理前沿的门槛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以应用为主导的重要的专业课程。另外本课程尤其注重工程造价实践活动,而且作为注册造价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结合本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进一步确立了“土木工程概预算”的核心课程地位。 2009年,我院在土木工程专业原有建筑工程方向基础上,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目录调整。为适应“大土木”发展的需要,《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整合和更新,其中增加了道路桥梁方向的授课内容。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早地融入工程行业中,我们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该课程内容深化理论理解,拓展实践训练。 2.课程目标: 1)建立系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相关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基本能力。 2)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3)课程内容上加强相关课程的横向联系,建立专业课程的系统性。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工作中解决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房建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和编制设计概算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造价及其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其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及对应的课时如下所示。 第一章 建设项目基本知识 1.1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基本建设程序相对应的造价管理工作;基本建设项目的构成; 1.2建筑项目投资构成及建筑工程造价的分类; 1.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与确定; 1.4设备、工器具费用的构成与确定; 1.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构成与确定; 1.6建设期利息和预备费的构成与确定。 第二章 工程建设定额 2.1定额的概念,定额的分类; 2.2劳动定额; 2.3材料消耗定额; 2.4机械台班定额; 2.5人材机预算单价的确定及单位估价表的应用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 3.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概念;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招投标) 第四章 土建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算 4.1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4.2土方量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计算规则及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 4.3砌筑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计算规则及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 4.4钢筋混凝土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计算规则及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 4.5金属结构及构件运输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规则; 4.6屋面及防腐保温隔热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计算规则及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 4.7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 4.8装饰装修分部分项工程的定额计算规则及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 第五章 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 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标的、投标报价的编制;工程竣工结算的编制。 课程简介 《工程概预算》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性课程,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 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定额应用为导向、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为主线。在阐述建设工程定额的组成和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定额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以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大型作业编制为总结。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完善推广,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新的计价规范,努力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适用性强为原则,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工程造价领域最新的知识更新。 本课程开设始于 1987 年,经过多年教学和工程实践,目前业已形成课程体系完备,教学手段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绩斐然的局面。在强化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1 、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实践性教学 二000 年后,本课程组深入探索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项目导入教学法”,即引入实际案例进课堂;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际工程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从整体上建立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完善的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工程概预算”课程,在理论性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理论性教学环节中,我们采取理论考试与技能训练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开卷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编制工程预决算的能力;闭卷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全部通过选择题进行。 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我们采取所编预算书内容、质量和答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在考察所编预算书内容多少和编制质量的基础上,辅以小组答辩和个人答辩的形式,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灵活的考试方法,富有成效的改革,有力促进了本课程的教学相长。 3 、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教学手段现代化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我们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参观、课下阅读和网上学习等多种方式;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PPT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作用。 4 、完备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并确立了以加强实践性动手能力为目的,基础理论、 职业能力和 专业拓展能力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加强和完善了对土建类专业必备的专业能力—。同时将课程广泛联系,相关类的课程包括:《建设工程概预算》、《预算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