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概论》于2009年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被列为专业教育必修课,从2010年开始,在历史学专业大二学生中开设,目前已有两名教师授课,有四届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主要介绍《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分布和主要类型、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与国际合作等相关知识。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第一批有5项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截止到2012年,中国共拥有世界遗产43项,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9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2项。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规律,其中主要阐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征与种类,理论基础主要是历史学、旅游学和建筑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规律,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原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阐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认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客观规律,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参与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及保护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