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植物系统与演化、类群,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本课程主要讲述植物细胞、组织、个体的形态结构、生长、生殖、发育、衰老;植物的分类与系统演化、植物类群、植物生态、植物资源等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本课程是园林、园艺、林学、农学、植保、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如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以及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植物学B)是园林、园艺、林学、农学、植保、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从事有关专业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好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树木学、森林学、遗传学以及育种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形象思维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具有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从事有关专业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徒手制片技术,正确观察识别、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识别各类植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培养显微观察、徒手制片、生物绘图等三大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分类学知识的实践技能。 三、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时间分配 知识 单元 知 识 点 教学环节(学时) 讲 课 研 讨 课 实 验 上 机 课 外 小 计 1 绪 论 1 1 2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2 4 6 3 植物细胞的繁殖、生长和分化 1 1 4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2 2 4 5 种子和幼苗 1 1 6 根 3 4 7 7 茎 3 4 7 8 叶 2 2 4 9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营养器官的变态 1 1 10 植物的繁殖、花 1 1 11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1 2 3 12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1 2 3 13 开花、传粉与受精 1 1 14 种子和果实 1 1 15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 1 16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2 2 17 分类学术语、双子叶植物纲 8 8 16 18 单子叶植物纲、生态学基本概念 2 2 4 总 计 34 30 64 四、课程其他说明 1、主要先修课程: 2、适用专业类别:园林、园艺、林学、农学、植保、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 3、主要教材: 姜在民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第一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徐汉卿主编,植物学(第一版),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郑湘如、王丽主编,植物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陆时万、吴国芳等主编,植物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成绩构成: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平时成绩10%,实验课成绩2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