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课程介绍 一、课程概况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知识产权法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度和法律规定。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度和法律规定,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的权利意识,并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知识产权法》课程共讲授四编19章32课时。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2课时):第1章知识产权法概论(2课时)。 第二编著作权法(8课时):第2章著作权法概述(1课时);第3章著作权主体(1课时);第4章著作权客体(1课时);第5章著作权内容与限制(2课时);第6章邻接权(1课时);第7章著作权保护(2课时) 第三编专利法(14课时):第8章专利法概述(1课时);第9章专利权的主体(1课时);第10章专利权的客体(2课时);第11章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2课时);第12章专利权的取得(4课时);第13章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2课时);第14章专利权的保护(2课时)。 第四编商标法(8课时):第15章商标与商标法概述(1课时);第16章商标注册条件(2课时);第17章商标权的取得(2课时);第18章商标权(1课时);第19章商标权的保护(2课时)。 三、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法制观念。 2、熟悉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以及主要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条约、公约、协定,以及各类规范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运用知识产权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3、加深对知识产权法和相关部门实体、程序法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能正确分析、评价当前知识产权立法状况,并能培养一定实证分析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能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供有益对策建议。 四、教学要求 1、以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第五版)内容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能力。 2、广泛阅读,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力 (1)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读并熟悉宪法、民法通则、诉讼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中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内容;熟练掌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知识产权法律、国务院知识产权法规、国家知识产权局、工商总局、版权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知识产权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案件的司法解释、几个主要知识产权公约;各地方性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国外知识产权法、其他知识产权条约、公约,感兴趣的同学自行掌握。 (2)知识产权法理论著作: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为线索,参考3本以上其他知识产权教材,阅读10本以上知识产权法著作。(见参考书目)。 (3)知识产权法学术论文:阅读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以上。 (4)知识产权法典型案例:收集、阅读知识产权法典型案例10例以上。 (5)推荐知识产权网站: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商标局、知识产权战略网、知识产权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