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通过学习病理学使学生认识疾病的本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了解临床常用病理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病理检查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将来以及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学科基础的必修课,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通过学习病理学一使学生认识疾病的本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总的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了解临床常用病理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病理检查在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作用,该课程的设置为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运用已学过的病理学一的总论病理知识,进一步了解各个系统内具体器官、组织所发生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具体疾病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 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学习风湿病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冠心病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病的原因、发生机理、基本病理变化。学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支气管扩张症及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主要类型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学习慢性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要点。掌握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变的类型、各型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学习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理变化和分类;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学习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学习结核病、伤寒病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结核病、伤寒病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2)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灵活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开设2学时的临床病例讨论课,学生4人为一组,课余时间完成病例讨论,并完成病例分析报告,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课上汇报,教师点评。 (3)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找出难点;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及其他教学资源,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课件、相关文献,开拓视野;参加课外讨论,培养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1 心血管系统疾病(6学时) 1.1 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病理变化和经过结局;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改变及其临床联系 1.2 高血压病概念、类型,病因和发病机理;良性高血压病心、肾、脑和视网膜的病变和后果;恶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3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理变化;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临床联系及其后果。 1.4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概念、类型,心绞痛概念、病因和诱因、病变和临床联系,心肌梗死概念、原因和发病机理、部位、范围和类型、病理变化、并发症及后果。 1.5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6 心瓣膜病概念、原因、类型;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改变及其临床联系; 知识点:学习风湿病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冠心病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病的原因、发生机理、基本病理变化。 2 呼吸系统疾病(6学时) 2 2.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2 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3 矽肺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4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知识点:学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支气管扩张症及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了解主要类型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消化系统疾病(理论6学时) 1.1 2.1 3 3.1 慢性胃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2 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3.3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基本病理变化;各型肝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3.4 肝硬变的类型;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3.5 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自学) 知识点:学习慢性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要点。掌握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变的类型、各型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 泌尿系统疾病(理论6学时) 0.1 基本教学内容 4 4.1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理变化和分类。 4.2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4.3 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知识点:学习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理变化和分类;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5 内分泌系统疾病(理论3学时) 5 5.1 甲状腺肿概念、类型。 5.2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3 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自学) 知识点:学习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6 神经系统疾病(理论3学时) 6 6.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 6.2 了解缺氧和脑血管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概念和主要病变特点。(自学) 知识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 7 传染病(理论6学时) 7 7.1 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和转化规律。 7.2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7.3 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各型的病变特点和临床联系。 7.4 肺外器官结核病的原因、各器官结核的病变特点和临床联系。 7.5 伤寒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肠道和肠外器官病变、并发症及和结局。 7.6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7.7 常见性传染病的病因、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自学) 知识点:学习结核病、伤寒病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结核病、伤寒病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时间分配 知识 单元 知 识 点 教学环节(学时) 讲 课 研 讨 课 实 验 上 机 课 外 小 计 1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6 2 消化系统疾病 6 6 3 呼吸系统疾病 6 6 4 泌尿系统疾病 4 4 5 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 2 2 6 传染病 4 4 总 计 28 28 五、课程其他说明 1、主要先修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 2、适用专业类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3、主要教材: 《病理学》,第八版 李玉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病理学》,第二版 王恩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版; 《病理学》,第七版 李玉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病理学》(双语版)陈莉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9年 《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6版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20%、实验考试10% 、笔试70%。 考试形式:笔试、实习报告和实验考试。如: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以下仅为参考,也可根据课程特点添加其他平时成绩构成内容)如:考勤、课堂讨论、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黑体小四,表格内为五号宋体,纯理论课程不填此项内容,此表仅用于理论含实验课程的实验部分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1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风湿性心瓣膜病、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心、肾、脑、、高血压病肾的形态特征 4、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 3 验证性实验 2 心血管系统疾病(二) 临床病理讨论 3 综合性实验 3 呼吸系统疾病(一)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大、小叶性肺炎、支扩的病理变化矽肺的基本病变及并发症 3 验证性实验 4 呼吸系统疾病(二) 临床病理讨论 3 综合性实验 5 消化系统疾病(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各种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病理形态变化。 3 验证性实验 6 消化系统疾病(二) 临床病理讨论 3 综合性实验 7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快速进行性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 3 验证性实验 8 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肿的病理形态特点、甲亢的病理形态特点,流脑的大体及镜下病变特点 3 验证性实验 9 传染病 结核病的基本病变、继发性肺结核、肺外结核病、肠伤寒、菌痢的病变特点 3 验证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