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农业气象学》课程介绍 课程学时:40 理论:32 实验:8 适用对象:农学、林学、植保、园艺、农资等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段若溪,农业气象学(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实验教材: 姚渝丽,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农业气象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应用气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三、学时分配:章节:1 2 3 4 5 6 7 8 9章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 2.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3.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达到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 4.重视课堂学习和自学,课前组织安排学生新旧知识讨论。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
  • 姜艳发布了新的作业计算
  • 姜艳发布了新的作业太阳高度角
  • 姜艳发布了新的话题预习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