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主线,从宏观层面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研究服务。本课程是与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有关的事业的理论基础,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景观优化利用的能力、理解人地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对资源环境管理、城乡规划等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景观生态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主线,从宏观层面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研究服务。本课程是与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有关的事业的理论基础,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景观优化利用的能力、理解人地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学习,了解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土地分类、土地评价、景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及国外景观规划的实践经验,掌握在景观水平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管理及制定景观水平的对策和办法。 2. 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要求学生了解目前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进展与趋势,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熟悉景观生态学中的有关术语及其内涵;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其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域规划、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在地理、资源环境、土地规划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全面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为理学院地理系土管教研室徐丽萍,授课对象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5级1班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景观生态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8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讲授为主,另附8个学时上机实验为景观软件应用;考核方式:本年度为闭卷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李团胜,石玉琼编.景观生态学 参考书目: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