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二) Structural Mechanics(Two) 课程编码:Z206205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开课单位: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 2、 课程目的:本课程在先修的结构力学(一)和弹性力学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杆件结构分析 的一些专题和连续体有限单元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杆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结构的计算机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非线性结构的静、动力分析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结构动力学基础,培养在结构分析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矩阵位移法 18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系),单元刚度矩阵(整体坐标系),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等效结点荷载计算步骤和算例,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 教学要求:本章熟练掌握矩阵位移法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和整体刚度矩阵的建立。 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软(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练习等教学方式, 使学生准确、深刻、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 第二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14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阻尼对振动的影响,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多自由度体系主振型的正交性和主振型矩阵,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强迫振动,多自由度体系在一般动荷载下的强迫振动,无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近似法求自振频率,矩阵位移法求自振频率。 教学要求:本章熟练掌握结构的基本动力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单自由度体系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以及用刚度法确定多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自振频率及主振型。 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软(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述、提问、讨论、演示、练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考过程,掌握所学知识。 三、参考教材 授课采用的教材: 《结构力学Ⅱ》教程 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数目: 1.《结构力学(II)》,王焕定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结构力学(下)》,李廉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结构力学》,郭长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 四、学习要求 学习本课程时经常要运用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学生应根据内容进行必要复习。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结构力学发展趋势,发挥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软(课)件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特有的作用。学生课后应按时完成各章节布置的习题,注意解题思路与分析方法,结合《结构力学》精品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并及时进行小结和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结构明晰、融会贯通,逐步培养独立思维,求实创新,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闭卷,笔试考试形式。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笔试成绩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和课堂提问10%、平时作业20%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