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介绍: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ion)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 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其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目前在这一领域内,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主要特点有: 1、尽可能采用了通用的硬件,各种仪器的差异主要是软件。 2、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能力,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创造出功能更强的仪器 3、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和制造各种仪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中,基础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图形化编程语言基本原理与特点、LABVIEW程序设计的语法规则、程序结构、数组、簇、波形显示、字符串、文件I/O、数据采集、仪器控制和通信等。 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专业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的理论去理解虚拟仪器对于解决控制和仿真、数字信号处理、过程控制和工业自动化等技术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使用和设计虚拟仪器的能力以及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详见教学大纲部分。 四、教学条件: LabVIEW软件,NI数据采集卡,NIDAQ驱动,NIVISA,NI4882,串口助手,虚拟串口驱动,计算机,NI ELVIS 五、教学方法: 该课程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有: 1、专题式教学 2、基于实例式教学 3、引导式教学 4、互动式教学 5、实践式教学 六、课程特色: 《虚拟仪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科特色课。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且和其它语言工具课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大多理论需要老师基于实例通过现场操作演示来完成对知识点的讲授,学生理论课上一时听懂了,实验课上具体操作时经常存在理论学习印象不深刻、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指导实践活动等问题。同时,由于受到设备和时空的限制,很难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 基于上述问题,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学习资料(课程设计单、单元学习指导、课件、视频、实验指导书、单元测试、历年考试试卷、参考资料等)和常见的疑难问题公布于网络教学平台上,希望能够在线上面对面地跟学生答疑讨论,以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