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教育基础必修课程,它同时还是我院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性必修性质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作为我院网络专业方向课程群的“敲门砖”,旨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国际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型人才打好基础。 首先,在国际主流的ACM和IEEE系列课程教学计划(即著名的计算学科教学计划(Computing Curricula,简称CC)中,该门课程属于该规范所定义的核心知识单元之一(面向网络的计算),而国内由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订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一书中,均将其列入计科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结构框架中的核心知识领域及知识单元之一,可见该门课程的核心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其次,该课程具有理论基础性、实践性双强的突出特点,《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前导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通信/ 数字信号处理以及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国内各类高校几乎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况,从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网络的体系结构与通信协议、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网络的组成到网络拓扑的定义、分类与特点、Internet 域名机制、管理组织、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概观,并且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OSI / RM、TCP / IP 协议参考模型各层的服务、功能、协议及实现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技术如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路由)技术、WAN 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等,并具有比较完备的网络工程领域的基本实践能力,在网络工程实践中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如安装规划、布线施工、管理维护等能力。 本课程以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的基本内容为主线,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如下的五大块,并以侧重基础理论知识为主。 第一部分知识块:计算机网络概论;对应建议安排的学时为:2学时 第二部分知识块: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OSI/RM与TCP/IP协议参考模型);学时为:4学时 第三部分知识块:OSI/RM 与 TCP/IP 协议参考模型各层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服务与功能、分类和基本实现方法或工作原理、技术机制;学时为:30学时 第四部分:上机实践环节(课内实验,实验项目为6个,学时为12学时)。 第五部分:集中一周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集中的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