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1、主要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生态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与热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使学生建立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从宏观角度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学,正确地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2、主要内容:《生态学基础》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以生物与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次分为有机体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几大部分,主要阐述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温度和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不同光制与极端温度的适应、水的特殊性质以及生物如何调节体内水和溶质的平衡、氧与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火的生态作用及管理。其作用是教授学生关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者、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必备的。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1、授课教师:理学院地理系黄威 2、授课对象: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1、学时:总学时40,理论学时32,实验课程8。 2、总学分:2.5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1、授课形式:讲授和实验 2、考核方式:结课考试加平时成绩,平时成绩30%,结课考试成绩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书目: (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