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丝路考古》以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图片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考古成就,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变化,重点掌握其在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考古学这门学科,感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发现的魅力及其研究价值,让学生感悟在充满利益纷争和强调“文明冲突”的今天,了解和研究“丝绸之路”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此外,也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有理性和思辨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气质。 作为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丝路考古》以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图片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考古成就,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变化,重点掌握其在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考古学这门学科,感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发现的魅力及其研究价值,让学生感悟在充满利益纷争和强调“文明冲突”的今天,了解和研究“丝绸之路”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此外,也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有理性和思辨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气质。 “丝绸之路”作为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F. von Richthofen,1833~1905)提出的,到今天已为全世界的学者和大众所接受。最初是指“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后来引申为“太古以来自东亚经中亚及西亚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东西道路的总称”,“沟通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发现成为很多学科(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经济学、艺术史等)研究涉及的问题,本课程通过对国内丝路沿线考古遗存的介绍和阐释,能够使学生了解考古资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价值给予充分认识。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是“对话之路”(UNESCO的主张),在充满利益纷争和强调“文明冲突”的今天,了解和研究“丝绸之路”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对这个研究领域的知识之系统介绍,可以作为一门很好的课程,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