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中东热点问题》课程描述 1.课程描述(课程性质、课型、学时、考核方式) 《中东热点问题》课程是阿拉伯专业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中东热点问题》开课一学期,计32学时,含综合课32学时。课程成绩即综合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按比例构成。平时成绩由考勤(10%)+课堂讨论(10%)+小组专题研究项目(20%)构成,期末成绩由安排在学期末的课程考试确定,即论文写作和汇报确定。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该课程重点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问题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主要矛盾的形成与发展、中东与大国关系基本史实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战后中东问题的发展演变和基本史实,掌握主要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是:一、战后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及国际问题研究方法;二、战后美苏对抗、两级格局及其影响下的中东问题形成、演变和最新发展;三、战后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四、大国与中东关系;五、中国与中东地区关系 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系统掌握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这是我们研究中东问题的基本背景)、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大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二、了解战后国际关系研究的现状和动态,掌握有关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争论焦点和不同观点;三、初步掌握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问题,结合历史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研究国际关系的能力。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讲授侧重于周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重大事件以及难点问题,布置思考题,解疑答惑、组织课堂讨论、期末课程考核。学生自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阅读教材及参考书相关章节,循序渐进,认真钻研,力求全面撞我本课程的内容。 相关教学环节如下:一、课堂讲授、提问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二、期末课程考核方式:撰写专题论文。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