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构效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drugs 课程代码:P304742 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课程类别:自然科学 主讲教师:王新兵 职 称:讲师 课程简介: 《药物的构效关系》所介绍的内容为药学的主干学科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部分内容及一些相关医学及药学内容,药物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的中心内容,也是药物设计的基础。其中,药物设计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先导化合物的寻求,其设计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依赖于对药物构效关系的认识。这门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作用的分子基础、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分子整体性、药物产生作用的受体学说、药物的动力学性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药效与化学结构的关系、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药物结构的同系效应、定量构效关系、Hansch的方法的提出及相关模型、Hansch方法使用的物化参数、Hansch方法的应用、研究QSAR的其他方法、三维定量构效关系、H2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血压药物的研究、HIV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定量构效关系应用于药物设计、抗高血压药物的定性构效关系分析、局麻药的定性构效关系分析、抗过敏药定性构效关系分析、激素类药物的关系等。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主干基础课程药物化学的学科分支,另外,也交叉渗透了部分药学的主要专业必修课药理学的部分内容。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药物的发展与进化、药物的代谢与吸收、合理用药、用药安全与健康等有一定的见识,对药物的发展情况、临床常用药物种类及使用情况、如何合理安全用药、注意配伍禁忌等方面有一定常识和理解。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开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药物的发展与进化、药物的代谢与吸收、合理用药、用药安全与健康等有一定的见识,对药物的发展情况、临床常用药物种类及使用情况、如何合理安全用药、注意配伍禁忌等方面有一定常识和理解。 2. 基本要求 1)熟悉药物的发展与结构改造的一般过程 2)熟悉定量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药物的代谢与吸收、合理用药及用药安全的一般原理及研究方法。 4)熟悉药物的选购与保存、药品的使用标准、毒品的危害等一般常识。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1 绪 论 1.1药物的发展基本情况 1.2药物研发的新技术 1.3 药物的分类及命名 2 定量药物设计 2.1 定量药物设计的原理 2.2 定量药物设计方程的组成 2.3 定量药物设计方程的结构参数设定及意义 2.4 定量药物设计方程的建立及优化 2.5 定量药物设计方程的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3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3.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 3.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常用的软件 3.3 直接药物设计和间接药物设计 3.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举例及分析 4 药物的代谢与吸收 4.1 药物的代谢与吸收的基本过程 4.2 药物的代谢与药物结构的关系 4.3 合理用药及不良配伍举例 4.4 药物的相互作用 4.5 药物与健康 5 毒品 5.1 毒品的分类 5.2 吸毒的方式 5.3 毒品的危害 5.4 毒品的成瘾性 5.5 远离毒品 6 药品安全基础知识 6.1 了解药品监管 6.2 明白购药 6.3 科学安全使用 四、时间分配 知识 单元 知 识 点 教学环节(学时) 讲 课 研 讨 课 实 验 上 机 课 外 小 计 1 绪 论 4 0 4 2 药物的构效关系 2 2 3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2 4 定量药物设计 4 2 6 5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2 0 2 6 药物的代谢与吸收 4 2 6 7 毒品 2 0 4 8 药品安全基础知识 1 1 2 9 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案例 4 0 总 计 26 6 32 五、课程其他说明 1、主要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2、适用专业类别:大学各专业本科 3、主要教材: 参考教材: 1)郑虎,《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郭宗儒,《药物化学总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 3)仉文升,《药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陈欣谦,《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5)宋振玉,《当代药理学》,中国协和药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年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结课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及平时上研讨课表现,研讨课主要依据教师记录的研讨课发言按老师要求做相应练习和讨论的完成等情况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