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进步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如何进一步解决面向21世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面临的新问题,适应培养水电工程建设人才的需要,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水利水电工程类专业同时也是《水利工程施工》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主权和资源都回到国家手中,水电发展迎来新的局面,1950年到1980年间全国水电装机总容量由不到40万kW增长到2032万kW。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电开发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1980年到2000年增长到7700万kW(包括抽水蓄能电站)。进入新世纪一大批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2004年,以公伯峡1号30万kW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kW,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目前,我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72亿kW,计划到2020年达到3亿kW。近20年来,水电工程建设的大发展,水电建设能力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一批100m以上高坝和100万kW级水电站的建成,特别是三峡和西电东送等项目使我国在水电工程施工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进步,促进了高拱坝、高土石坝,尤其是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高碾压混凝土坝以及大型地下工程的发展。大规模的建设实践,使我国的水电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准,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水利工程施工》是以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为背景,从施工技术、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系统研究工程施工规划、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以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施工为对象,依其施工技术、组织特征,建立相应的科学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水利工程施工》的实践性强,是水利水电建设客观实践的总结与概括,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革新和发展,学好该课程需要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具体实践经验,注意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把理论知识、现场参观、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密切结合起来,并不断吸取先进的经验,才能获得先进的和实际的施工知识和技能。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其建设规模的巨型化,水利工程施工产生了很多新的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理论,为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提供大量新鲜血液,也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系统全面整合过去水利工程施工系列教材、研究成果和当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的新理论、工程实践,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反映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其次,《水利工程施工》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涉及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内容,除了需要掌握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外,还应具有管理学基本原理、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系统工程、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与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多的施工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 此外,《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注重应用,具有较多的叙述性内容,其内容庞杂,概念多,现象多,要求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现象、特点的分析、比较与描述,达到掌握课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