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1989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开始拓宽专业口径的教学改革,将原电力系统、高压和电机3个专业合并成为一个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专业。为此,1990年将原先仅对高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高电压绝缘”与“高电压试验技术”两门课程合并,推出了面向大专业全体学生的“电绝缘与测试技术”,关志成,陈昌渔编写了讲义。1994年进一步将“电力系统过电压”的有关内容也结合进来,改为“高电压工程”,梁曦东、关志成、陈昌渔于1995年编写了讲义。1998年、2002年对讲义又做了一些修订,至今已向十几届学生授课。 以往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把高电压领域的内容划分为多门课程,都定位在专业课上,追求专业掌握程度,从而造成内容过细,占用大量课时的局面,难以满足面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领域的学生既掌握基本概念并了解新技术,又减少学时的需要。 清华大学电机系进行教学改革时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4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侧重于掌握数理化等基本内容;技术基础课侧重于掌握电类基本内容;专业基础课定位于掌握二级学科主要基础;专业课则要求掌握具体实用的技术内容。“高电压工程”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生掌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二级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渠道。另有若干门与高电压有关的专业课程供学生进一步选修。因此,本课力求把基本物理概念及物理过程介绍清楚,对新技术做适当介绍,力求兼顾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