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一、水力学的研究对象 水力学是研究液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工程应用的一门科学。液体的种类很多,如水、石油、酒精、水银等。由于工程实际中最为常见的液体是水,便以水作为研究液体的代表,故称水力学。实际上,水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水力计算的一般方法不仅适用于水,而且也适用于一般常见液体和可忽略压缩性影响的气体。事实上,当气体的运动速度远比音速为小时,在运动过程中其密度的变化很小(当气体运动速度小于68m/s时,密度的变化为1%;当气体运动速度小于150m/s时,密度的变化也只有10%),当然可视为不可压缩,及可以忽略压缩性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燃气的远距离输送需考虑气体的压缩性、水击现象需考虑水体的压缩性、热水采暖需考虑水的压缩性和热胀性。除此而外,绝大多数工程问题都可以不考虑压缩性。 二、课程性质及结构体系 水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即专业基础课,它介乎于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它一方面根据基础科学中的普遍规律(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结合水流特点,建立自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发展学科内容。这也就是说,水力学是继《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对液体的机械运动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高等数学》这个有力的工具。此外,由于水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相当广泛,这就使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成为学习许多专业课程(如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站、地下水利用等)和从事专业研究的必备基础。而工程实际中基本和典型的水力学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成为了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水力学的应用 水力学在工程实际中占的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农田水利,机电排灌,河道整治,给排水,环境工程等领域。在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可能遇到大量的水力学问题。 归纳起来:水利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水力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建筑物(及河槽)所承受的水力荷载。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渗透压力等,这是水工建筑物的稳定分析和结构计算必须的依据之一。 (2)建筑物(及河槽)的过水能力。输水及泄水建筑物、河渠、管道等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的确定,是水力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3)水流的流动形态。研究和改善水流通过河渠、水工建筑物及其附近的水流形态,为合理布置建筑物,保证其正常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4)水流的能量消耗。分析水流能量转换中的能量损失规律,研究充分利用水流有效能量的方式方法和高效率消除多余有害动能的消能防冲措施。  四、水力学的研究方法 水力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了水力学的正确研究方法是:数理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水力学理论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试验观测水平,而水力学中实验观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原型观测:对工程实践中的天然水流直接进行观测。(2)系统实验:在实验室内对人工水流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3)模型试验:模拟实际工程的条件,预演或重演水流现象来进行研究。这三个方面宜有计划地进行,可以取得相互配合,补充和验证的效果。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试验资料之后,就可以根据机械运动的普遍原理,运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建立某一水流运动现象的系统理论,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加以检验,进一步补充和发展。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